文明的孝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抢救国宝的人也称作国宝,那么,抗战时期,易培基、程沧海、马衡、吴玉章、高炎武等冒着枪林弹雨,与凶残的日寇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抢救下几十万件国宝,这些勇士当称之为国宝;在各种特殊时期,王懿荣、刘铁云、罗振玉、叶恭绰、张伯驹、张大千等人,或抢救或捐献文物,同样可称为国宝。当代不少学问家、鉴定家、收藏家,承继先辈传统,如徐森玉、启功、马承源、庄万里、潘达于、钱镜塘、顾丽江、孙伯渊等许多位,还有本文要记述的文物界学人汪庆正先生(1931.11.6-2005.10.22),都可名之为国宝。
  对于汪先生来说,“国宝”这种极端的称誉并不在乎,他说称誉不重要,重要的是力所能及地多抢救一些国宝。一个文物工作者,眼睁睁地看着国家文物不断流出,看着飘零海外的中国文物无栖可居,是一种失职。在汪先生眼里,冠冕堂皇的话显然多余,大道至简――抢救国宝是文物工作者的天职和本能。
  能够说这种话的人是幸福的。所有抢救过文物的专家、学者以及普通人都是幸福的。抢救文物而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拒绝过去的屈辱,是提升中国人文明状态的重举。
  中国悠久而伟大的文明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无论是玉器、青铜器、还是漆器、陶瓷,其成就皆处在世界文明的顶峰,而令世人顶礼膜拜,又彷佛是不落之日,永泽人间。去欧美旅游的国人都会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履迹,连民间普通的古玩店也常能见到精美的中国瓷器用金铜镶口裹足,这小细节大有深意。此法皮相之见乃加固之需,其实昭示了西人的热忱与恭敬,甚至可以说是以其文明之绿叶来衬托中国文明之花。元末明初青花“鬼谷出山”故事纹大罐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从经济学、美学上佐证了中华文明的魅力。
  无论哪种文明,一旦到了灿烂的地步,伴随着推崇、礼遇的同时,也会受到觊觎,甚至是掠夺。文物的流失,如世事聚散无定一样。流失未必是罪过,但作为一个被伟大的华夏文明养育出来的学者、专家,对文物流失无动于衷才是罪过。所以,汪先生反复说,他参与了不少文物抢救工作,这些都是他份内之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的子孙,谁都有这种义务与责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责任,所以,汪先生能参与文物抢救,就是一个拥有幸福的人。
  20年前,汪先生出访菲律宾,与收藏家庄万里先生后人有了接触。之后,汪先生主动邀请庄氏族人来上海参加上海博物馆新馆落成典礼,此为与庄家“亲密接触”的开始。说庄万里是国宝,是因为他不忘养育他的华夏文明,不忘古代中国许多名画飘落东洋,于是千辛万苦地寻觅,每逢相遇,他会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焉能错过?价钱再高也得把它收买回来。”庄万里先生日积月累,“遂不择绵薄,广事搜求,”终至收集几百幅中国古代名画,可谓泱泱大观。庄万里先生可说是中华文明的孝子,他长期生活在海外,“孝顺”这一个词一定是他所有的人生词语中最敏感最活跃的一个,也成了他链接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
  行文至此,我想将国宝这个称呼改变一下,称以上所列之人为文明的孝子。孝子意为恭敬、规矩、服侍等。再伟大的抢救者、文化人,在伟大的文明面前只能显示恭敬的一面。孝敬之后,才小心地服侍。作为泽受文明的一分子,抢救了一点文明的碎片归来,对整个文明来说,正如庄万里哲嗣庄长江所感慨的仅仅是“蚁负一粟”。
  能说“蚁负一粟”的人,一定具有宽广的胸怀。正因为庄万里们的博大情怀,才会主动与汪庆正先生接触,商讨捐赠事宜。理解文明与个人的关系,正如理解大自然与宝石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一个再伟大的人,也会变得谦逊,踏实,所有的浮夸都会消失。最终庄家决定把所有的名画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以尽庄氏家族的桑梓之情。
  如果历史要给21世纪起始的中国文物界留下一笔,那么,“《淳化阁帖》事件”不可或缺。此事件的中心人物,正是汪庆正先生。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宫帖》,简称《阁帖》,为丛刊帖始祖。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刻于“秘阁”。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人将内府所藏自汉至唐名迹摹刻为《淳化秘阁法帖》。《淳化阁帖》计十卷,有历代帝王法帖、历代名臣法帖、诸家古法帖,其中重头戏是两王父子之书。自它之后的历代书帖刻本,皆据其增删而成,才流传至今,故有“丛帖始祖”之美誉。是次上海博物馆从美国购回的《淳化阁帖》四卷,递嬗有序,如宋人王准、贾似道等,元人赵孟頫,还有明清、民国法家庋藏之跋、清玩之章。
  《淳化阁帖》流失海外是著名的文化事件,期盼其回归自然是几代学人的梦想。说来也巧,年事已高的安思远先生(20年前他以30万美元从香港拍得《淳化阁帖》四卷)在看到上海博物馆2002年底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特展”报道后,希望在有生之年,让这件至宝善归故国。于是收购《淳化阁帖》的计划,提上上海博物馆的议事日程并于2003年初秘密启动,安思远先生答应以450万美元出让。从美国纽约起飞到上海落地,每个环节严格保密,以致一向嗅觉灵敏的国际文物艺术品公司也毫无察觉。直到上海博物馆向新闻界发布消息后,国际文物商们才如梦初醒:“中国人把一件令世界梦想的艺术珍品悄悄地抢救回了他们的国家。从收藏角度说,这是令我们沮丧的,但从保护艺术品的立场看,《淳化阁帖》叶落归根,也算是得善其终……”巨资收购引起反响实属正常,汪庆正先生凭他出众的口才,渊博的知识,厘清了事实,让众人晓得这是一件不可替代的丛帖始祖。
  在抢救文物的生涯中,汪先生最为遗憾的,就是20多年前,在美国一家拍卖行与“宋元二十四家尺牍”擦肩而过。我当时听了,不免本能地一动。这难道仅仅是遗憾?“宋元二十四家尺牍”是中国文学灿烂的重要部分,宋朝名家荟萃,但实际遗留者甚为稀少,过去一帖陆放翁的《祭侄稿》曾情动全世界的华人,如今,汪先生面对的宋元名家几十号,如此重量的系统存世,那一定会撼动书画界啊!为何失之交臂?主要原因是钱。如今能拿出几千万收购《淳化阁帖》,昔日掏出几十万也要掂量掂量,更何况是用严格控制的外汇!钱这个字困扰了汪先生,几万美元的额度使上海博物馆无力可使。这点小钱使得汪先生铩羽而归,实出于情理。这个“败绩”使汪先生感慨万千,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哲人,从古代的孔子到当今的罗兰?巴特,都发表过对孔方兄的微词。可如今,在很多人眼里孔方兄比文明更重要,这是当今世界的生存逻辑,有点儿残酷,但已放之四海而皆准。孔方兄多多益善,即使没有文明传统,照样庋搜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遗产。钱虽然有着自身铁的规律,但我们相信有情人心想事成,这件宋元国宝与《淳化阁帖》一样,有着不同一般的灵性,终会识途知返,寻迹而归。
  此事一直使汪先生焦虑,这也是一个幸福的焦虑,就像有资格承担幸福的责任一样。当然,在物欲昌炽的当今,这幸福、焦虑,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担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来承担的。因为任何一种承担,都得花费大量的精力,特别是文物这种学科,不焚膏继晷,皓首穷经,是不能获得特别的学养的,况且时下文物市场糅杂纷纭、真赝歧出,在浩瀚的华夏文明海洋里,若非长时期地浸润涵濡,是不可能养育出一颗拳拳之心的。因此不能指望一个不学无术、不具慧眼又无责任性的浮夸之辈,来承担这种幸福。
  在汪先生的语汇里,很少用到“我”这个代词。汪先生病后,我去看他,在稍见清瘦的脸颊上,不见丝毫的惊慌。他去世前一个月,我又跟他聊了好多次,在毫无倦意的谈话中,涉及到的中心词、关键词就是抢救文物、保护文物。他总是家长里短一般地谈论着中国的文明,当话题一转到抢救国宝,便双目炯炯,谈锋出鞘,这时,没有人会感觉他是一个大病中的人。
  上海古籍出版社要推出他的学术论文,在资料搜集中,许多文章被他删掉了,他认为把所有印成铅字的篇什拢在一块儿美称“文集”,是名不副实的,最终,一本文集比原先设想的“瘦弱”许多。他之如此这般,并不在想藏之名山,传之后人,而在于不想进入一个“名人出书”所常见的兑水泡沫的窠臼。正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人到无求品自高”。
其他文献
“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舆图为古代地图的通称,也叫舆地图,大多指疆域图。在2006.5.26-6.26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展览中共展出了18幅地图。这18幅地图囊括了我国绘制地图的几种传统方法:计里画方、山水画法、经纬测量。此次展出舆图规模之宏大,是各种形式的舆图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有80%的地图是第一次与国内观众见面,可谓“千年一面”。
期刊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收藏宏富,《积古图》就是藏品中的一件珍品。  《积古图》为手卷装,通长2640厘米,高38厘米,引首卷端翁方纲隶书题“积古图”三大字,右钤“长毋相忘”印,落款“嘉庆癸亥夏六月朔为云台中丞题并记于后北平翁方纲”,下钤“潭溪”、“翁方纲”印。其后是工笔彩绘绢本“积古图”。图长67.5厘米,高34厘米。钤“积古斋”、“文选楼”、“仪征阮伯元”印。再后为阮元手书《积古斋记》。此记文收入《
期刊
在各类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佛像是一个特殊的品类。作为宗教艺术品,除去造型之美外,佛像传达的智慧与慈悲,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多方面的,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投资收藏的热点。顺应这一潮流,现在书店里关于佛像收藏鉴定的书籍出版了很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一些书虽包装精美,但内容七拼八凑,错误百出。许多爱好佛像收藏的朋友问我看什么书好,我往往答不上来——个人爱好不同,鉴赏水平各异,众口难调。但衡量一本
期刊
永乐佛像改写中国佛像成交纪录    不出所料,中国工艺品的拍卖纪录终于在中国诞生并由中国人创造——10月7日下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落槌价1.04亿港币)成为最贵的中国佛像。此前成交纪录为一尊明代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保持,系香港佳士得2004年秋拍以1906.28万元创造。  这场在
期刊
金秋时节,香港苏富比携15尊明代宫廷制作的佛像,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预展。佛像数量之多、品级之高、价值之大,为近年来海内外艺术品市场罕见。预展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笔者曾两临现场,零距离观摩。应《文物天地》月刊之邀,笔者就15尊佛像的艺术特点与文物价值谈谈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这15尊佛像有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品相一流。15尊佛像每尊都堪称精品,表面金水亮丽,形象完好无损,造型完美大方,且
期刊
青花、粉彩一直是瓷器拍卖市场上的两大主流品种,上半年北京市场更是在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天价成交的推波助澜下,热度持续不升。6月3日下午,该瓶以350万元中国嘉德春拍瓷器专场上起拍,第一声应价就到了1180万元,随后价格迅急飙升,最终以5280万元的价格成为内地拍卖市场到目前为止成交最高的一件瓷器,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瓷器拍卖开始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的一个标志”。  粉彩是一种低温釉
期刊
明代嘉靖、万历和清代康熙是中国五彩瓷发展的三个黄金时代,但是这三个时代五彩瓷品种是发展是大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嘉万五彩实质上主要指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五彩主要是釉上五彩。    谈五彩瓷,首先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品种。明代釉上五彩瓷源于金代五彩瓷,元代时也有烧造,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明代,特别是嘉万时期,但相对而言,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逊于青花五彩。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紫、赭等色彩描绘纹饰以已经
期刊
尽管元代时已经创烧了釉里红,但是釉里红真正大量烧制还是自洪武开始。洪武一朝,瓷器多以釉里红、青花大器为主,其中釉里红生产的数量最多,也最为珍贵。釉里红的大量使用极有可能与朱元璋的尚红有关,“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不仅衣服如此,甚至他还曾“以红色为贵”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宫中装饰的主要色调。可以说,洪武釉里红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王者之器,精品瓷器大气磅礴,红色纯正,纹饰虽多为花卉,但都精美绝伦。从传
期刊
2006年9月27日,著名美术教育家、肖像画家张振仕绘《毛泽东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幅“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像母本”系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从一位美籍华人手中征集,估价100万至120万元,编号0139,拟6月拍卖。5月中旬消息甫出,社会各届反响强烈――新浪网统计,绝大多数网民反对――而2005年6月北京另一家拍卖行拍卖毛泽东赠印尼总统苏加诺《富贵长青》(齐白石、陈半丁合作)受到处罚也是前车之鉴。“拍,
期刊
青花瓷器成交的前10件珍品分别出自元代(3件)、明永乐(2件)、明宣德(1件)、明成化(1件)、清雍正(1件)、清乾隆(2件)六个时期,从时代分布的数量来看,元青花依然是青花器中的王者,明代青花仍然最受追捧,清代青花乾隆器价格较高。    上榜的3件元青花是常见的元代青花典型器——大罐,榜首的一件是香港佳士得以2268.4万元成交的“岁寒三友”图罐,第二件是北京华辰以1452万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