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学院背景下道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类院校招生的政策实施,专业课体系学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为了适应这一背景,应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强化专业知识,凝聚专业内容,锤炼学习方法,从而以较短的时间尽可能学习最多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大类学院 道路工程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32-01
  
  1 简介
  “按大类学院招生、实行学生入校后选择专业、全面推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确保新模式在2008级新生中顺利实施,确保新老模式的平稳运行和有效衔接”是中南大学本科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中南大学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大类院校招生的政策实施,专业课体系学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够作为弱化专业课程教学的理由。而是应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强化专业知识,以较短的时间尽可能学习最多的专业知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实行大类招生,模块化教学,增加基础课课时等原因,相应地,专业(方向)必修课课时大幅度地减少。这个转变更加开阔了学生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知识,这样在面对专业知识时能够对专业基础力学触类旁通,因而更加容易从机理上把握专业内容。而现有道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早期专业招生的课程,在内容上无法与现有模式相协调,占用较多课时,同时存在较多重复内容,学生学习时感觉没兴趣。为应对大类学院招生,在研究大类基础课课程的基础上,针对道路工程特点,结合道路工程最新修订规范,对道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提出适合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专业的教学课程和内容,是当前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
  
  2 道路工程课程体系特色
  中国公路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汽车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提高,对公路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有覆盖内容宽、专业知识面全、学习方法多、学习方式灵活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道路工程技术的要求,同时专业知识及与规范相关的知识点的更新关系到公路工程最新设计规范的贯彻实施。然而大类学院招生却又从时间上对课程学习时间进行了压缩,因而如果采用以前的教学课程体系,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从整个大类学院基础课程来看,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程体系已经得到加强,因而专业基础力学在前面的模块教学中已经有很深厚的内容,这对专业(方向)的教学来说应该是一个好的信号。课程体系改革也应该基于这一特点进行,通过全面掌握道路工程的专业要求,尽量减少已有基础力学内容的基础上,形成道路专业自身特色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路面材料及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内容的课程体系。并且顺应当前土木工程大类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方向,从整体上研究道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从大专业着眼,形成能够具有承前启后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
  
  3 道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按照大类院校招生最终思想,道路工程方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定位。通过全面掌握道路工程的专业要求,尽量减少已有基础力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规范与技术,重新对道路工程专业知识进行定位。使教学内容能够形成基础理论简明扼要、专业知识简单易懂、相关规范衔接准确,达到以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专业知识的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在做好内容建设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教材的分析,修订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能够适应大学院教学特点内容精简的教学内容。按照内容特点,组织相关教学人员进行课程教材的编写。
  3)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在编写教学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为增加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将多媒体课件做的图文并茂,尽量多做具有交互式内容的动画,增加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针对教学特点,灵活安排学习内容,突出重点,不落知识点,形成方便学习的教学内容。
  4)课程专业设计内容建设。道路工程专业教学应该强调学生对专业设计的灵活运用,因而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专业设计内容的建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专业知识与最新规范的结合,从生产实际工程中寻求具有特色的工程设计任务,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工程更好地学习。
  
  4 道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在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如下思路:
  (1)以学为本,树立课程建设意识:按照高等教学的指导思想,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
  (2)严格课程教材建设范围:按照学科以及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特点,考虑道路工程学习特点,对课程教材建设实行精简。
  (3)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适当投入:对于各级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呼吁给予大力投入。
  (4)建立课程体系评估机制:对课程体系引入评估机制,以确定课程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5 结论
  本文顺应当前土木工程大类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方向,从整体上研究道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从大专业着眼,力求形成能够具有承前启后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大类学院基础课程的分析,道路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以纯专业特色为主,形成完全符合大类学院特点的教改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亚强,蔡铁权,程燕平,楼广赤.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41-43.
  [3] 苏广才,庞祖高,汤宏群.实行大类招生后如何保证专业(方向)的教学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2002,27:61-62.
  [4] 周建普,蒋建国.《路基路面工程》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34,37.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更替发展,人们日常的信息交流渐渐被短信、微信、飞信等快捷即时的方式“统治”。人们甚至已经将笔墨纸砚遗忘在了最深的角落。书信这种传统而浪漫的交流方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短信、微信等即时的信息传播媒体以快捷、便利等巨大的优势完美迎合了现代人的高效、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它们使人的思维交流更迅速,在更短的时间里向大脑灌输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个巨大的优势同时掩盖了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通过对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建设,探索土工一般实验、基础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应用型实践的设置方法,并与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检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27-02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6分)中华灿烂文明的复兴文化的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通过现代化来解决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所谓通过现代化
笔者工作的岳阳市五中所录取的学生都是全市4000名以后的学生,全市能上二本的只有2800多人,而笔者所教的班级还是除掉三个宏志班后的两个学困班级,共130人。大家应该明白笔者所教学生数量之多,底子之薄;教学任务之重,处境之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常规教法,一刀一枪都亲自上阵去肉搏,那是任怎么杀得遍体鳞伤、魂飞魄散,也是不会有回应,不会有起色的了。为了不产生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为了不辜负人类
期刊
最近几天,我把手上要写的东西停了,像一个读者那样认真拜读了自己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大面积地看自己的东西。有些体会。在说体会之前,我有必要说明一点,《操》这本小说
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是使她“最最属于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地体现了这位著名女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一)  “我想随处可写,随时可写,时间和空间里,开满了空灵清艳的花,以供慧心人的采撷”(冰心《往事(十八)》),冰心自己就是采撷那“清艳”的花的“慧心人”。诚然,她在“五四”时期还只是一个怯生生地探讨人生的年青的女作家,她所接受的教育、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她在散文作
一、校本教研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rn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区域教育均衡的主要标志一是硬件条件的均衡,二是师资水平的均衡.
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和有机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实践。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分组讨论和辩论,学生轮流讲评、谈学习体会,考试
凡是与书结缘的人生,人生都不会苍白和虚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味世界、体验生命、洞察人生;因为读书,我们可以和孔子、柏拉图、马克思、曹雪芹、托尔斯泰、鲁迅、爱因斯坦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种习惯时,孩子会沐浴于美妙的诗歌里,陶醉于神奇的童话里,翱翔于伟大的历史与神奇的科学世界里。将来孩子长大后,将会因为读书而变得更加快乐,生活将更加多彩。  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呢
期刊
1.交管局通知:因93号汽油上涨至8元一升,车流量下降,但行人流量增加,交通压力增大。为此,从5月1日起实行路人限行。单眼皮单日出行,双眼皮双日出行,一单一双夜间出行,戴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