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以博士后为重要的切入点,加快打造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笔者以S大学L学院为例,从高校二级单位人事干事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专职博士后的基本特征,以及雙重身份带给专职博士后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高校二级单位的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二级单位;专职博士后;管理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习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博士后制度创立之初,就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快”为优势,因此,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以博士后为重要的切入点,加快打造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在这一背景下S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迅速着手建立“专职博士后”队伍。特别是2016年年底颁发的《S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暨专职博士后建设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职博士后的定位、聘任经费来源、聘任经费资助方式、聘任经费支付方式、薪酬及待遇、招聘、考核及转岗等诸多方面。作为S大学的二级单位,L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的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作为高校二级单位人事干事,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兹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S大学L学院专职博士后的基本情况
遵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按照学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016-2018年L学院共招聘专职博士后22人:从专业来看,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旅游管理等四个学科兼而有之;就性别而言,男女比例为15:7;而年龄则分布在29-35岁之间。
这批专职博士后加入L学院后,大大充实了学院的科研、教学队伍,并在科研项目申请、高级别科研成果发表、课堂及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根据《L大学专职科研队伍暨专职博士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部分专职博士后已经达到了文件相关要求,聘任了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二、专职博士后的基本特征
笔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结出了专职博士后既不同于普通的在站博士后,也不同于常规体系专任教师,有如下基本特征:
其一,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双重身份。按照L大学颁发的《实施办法》,专职博士后是“专职科研队伍的主体”,且“今后,除高水平引进人才外,学校原则上只从经过学校专职博士后科研培养的人员中选聘(或留任)专任教师和高级专职科研人员”。根据这一表述可知,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人才库双重身份。与之配套的是,《实施办法》也明确规定,专职博士后即享有在站博士后的待遇,同时享有与在校教师同等的学术待遇、经济待遇、福利待遇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为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其二,专职博士后以科研工作为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教学工作。一方面,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首聘期结束后,考核优秀的专职博士后可以申请转岗为学校专任教师。但前提条件之一是取得《教师资格证》和《L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这就要求专职博士后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专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职博士后承担一定量的教学工作。事实上,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往往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为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三、双重身份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机遇
基于上述两点基本特征,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讲,双重管理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学校专职科研人员,专职博士后可以与合作导师合作,形成研究团队,以科学研究为第一职责,专门从事专项研究,可以申请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费等,用于支持科学研究。
其次,由于学科差异,部分专职博士后需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工作。因为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职博士后一方面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另一方面也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新的科研观点和学术系统,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
其三,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L大学专职博士后制度改革是经过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的试点改革。依托L大学所有博士授权点和L大学校内外研究基地招收专职博士后,不受原有博士后管理制度的毕业学科限制、年限限制和年龄限制。专职博士后完成学校报到流程后可申请博士后进站,与统招博士后享有同等权利,正是拥有这种身份,专职博士后还可以申请博士后面上科学基金资助和特别基金资助等项目,这为专职博士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和经费支持。
四、双重身份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挑战
双重身份给专职博士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由于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在诸多环节中都要兼顾二者,如:入校时,专职博士后既要完成博士后的相关程序,同时也要按照规定签订人事合同并履行相应的专任教师入校手续;由于这两种程序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部分专职博士后在办理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聘期过程中,专职博士后既要按时举行博士后开题、出站,也要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科研、教学任务。一方面,这无疑加重了专职博士后的工作量,需要完成两条不同渠道的报道程序;其二,由于程序的繁杂,部分教师进校时间与博士后的出站时间不完全对等,这个时间差,对于专职博士后今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方便。
其次,较之普通的博士后,学校对专职博士后有更高的科研要求,且有明确的聘期时间要求,加之他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教学工作,因而部分专职博士后对此表示有较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一方面促使专职博士后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另一方面相应的学科也逐步建立起了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从而服务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五、结语
通过三年的实践可见,专职博士后是打造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的有效措施。从高校二级单位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讲,由于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和任务等特征,对于他们的管理也就不同于普通的博士后。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笔者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尚需不断努力探索更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晨华.论高校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的一体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2]刘欢,石菲.加强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管理观察.2018(31)
[3]陈志亮.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师资水平——南京农业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7(S1)
关键词:高校二级单位;专职博士后;管理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习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博士后制度创立之初,就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快”为优势,因此,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以博士后为重要的切入点,加快打造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在这一背景下S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迅速着手建立“专职博士后”队伍。特别是2016年年底颁发的《S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暨专职博士后建设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职博士后的定位、聘任经费来源、聘任经费资助方式、聘任经费支付方式、薪酬及待遇、招聘、考核及转岗等诸多方面。作为S大学的二级单位,L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的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作为高校二级单位人事干事,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兹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S大学L学院专职博士后的基本情况
遵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按照学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016-2018年L学院共招聘专职博士后22人:从专业来看,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旅游管理等四个学科兼而有之;就性别而言,男女比例为15:7;而年龄则分布在29-35岁之间。
这批专职博士后加入L学院后,大大充实了学院的科研、教学队伍,并在科研项目申请、高级别科研成果发表、课堂及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根据《L大学专职科研队伍暨专职博士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部分专职博士后已经达到了文件相关要求,聘任了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二、专职博士后的基本特征
笔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结出了专职博士后既不同于普通的在站博士后,也不同于常规体系专任教师,有如下基本特征:
其一,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双重身份。按照L大学颁发的《实施办法》,专职博士后是“专职科研队伍的主体”,且“今后,除高水平引进人才外,学校原则上只从经过学校专职博士后科研培养的人员中选聘(或留任)专任教师和高级专职科研人员”。根据这一表述可知,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人才库双重身份。与之配套的是,《实施办法》也明确规定,专职博士后即享有在站博士后的待遇,同时享有与在校教师同等的学术待遇、经济待遇、福利待遇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为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其二,专职博士后以科研工作为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教学工作。一方面,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首聘期结束后,考核优秀的专职博士后可以申请转岗为学校专任教师。但前提条件之一是取得《教师资格证》和《L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这就要求专职博士后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专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职博士后承担一定量的教学工作。事实上,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往往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为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三、双重身份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机遇
基于上述两点基本特征,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讲,双重管理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学校专职科研人员,专职博士后可以与合作导师合作,形成研究团队,以科学研究为第一职责,专门从事专项研究,可以申请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费等,用于支持科学研究。
其次,由于学科差异,部分专职博士后需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工作。因为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职博士后一方面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另一方面也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新的科研观点和学术系统,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
其三,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L大学专职博士后制度改革是经过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的试点改革。依托L大学所有博士授权点和L大学校内外研究基地招收专职博士后,不受原有博士后管理制度的毕业学科限制、年限限制和年龄限制。专职博士后完成学校报到流程后可申请博士后进站,与统招博士后享有同等权利,正是拥有这种身份,专职博士后还可以申请博士后面上科学基金资助和特别基金资助等项目,这为专职博士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和经费支持。
四、双重身份对专职博士后带来的挑战
双重身份给专职博士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由于专职博士后兼有博士后、专任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在诸多环节中都要兼顾二者,如:入校时,专职博士后既要完成博士后的相关程序,同时也要按照规定签订人事合同并履行相应的专任教师入校手续;由于这两种程序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部分专职博士后在办理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聘期过程中,专职博士后既要按时举行博士后开题、出站,也要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科研、教学任务。一方面,这无疑加重了专职博士后的工作量,需要完成两条不同渠道的报道程序;其二,由于程序的繁杂,部分教师进校时间与博士后的出站时间不完全对等,这个时间差,对于专职博士后今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方便。
其次,较之普通的博士后,学校对专职博士后有更高的科研要求,且有明确的聘期时间要求,加之他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教学工作,因而部分专职博士后对此表示有较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一方面促使专职博士后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另一方面相应的学科也逐步建立起了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从而服务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五、结语
通过三年的实践可见,专职博士后是打造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的有效措施。从高校二级单位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讲,由于专职博士后的双重身份和任务等特征,对于他们的管理也就不同于普通的博士后。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笔者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尚需不断努力探索更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晨华.论高校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的一体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2]刘欢,石菲.加强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管理观察.2018(31)
[3]陈志亮.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师资水平——南京农业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