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开放有活力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的需要。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区别,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营造浓厚开放的语文教学氛围,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客观的求实态度来推动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来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开放 活力 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活力无限的,因此,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条分缕析的教学方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适应现实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为了让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广大中学生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下面谈一下自己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建设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氛围,展现课堂活力
  长期以来,过多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期望,给了语文教学过多的束缚,致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开放性,学生只是知识被动接受的容器,没有自己选择的任何余地,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无须思考,无须智慧,只要记住教师的话就可以了。教师的话似乎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具有不可怀疑的权威性。同时广大教师也迷信教参,迷信专家,教参这么说的,专家这么讲的,我就这么做,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规范化思路和规范化的模式,看不到生机与活力,把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限制的僵硬、沉闷,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处处充满着童真童趣,却非要讲成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学生的语文学习本应是不断发展与生成,充满智慧的乐趣的,但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记忆生活,学生学得苦、学得累,而且往往是屠龙之技,脱离现实生活。这种封闭与专断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严重的束缚,学生的许多创新的思想火花和创造意念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中把压制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积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往往在紧张探索之后的自由状态中迸发和闪现。因此,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程首先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就是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不是任由教师加工塑造的机械零件,而是具有鲜活思想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要以真诚的关爱和宽容与学生和谐相处,尤其是对与自己意见相左、标新立异的学生,更要多些宽容和鼓励。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在科学文化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各种知识无穷无尽,教师不可能通晓一切,也绝不是真理的化身,教师只是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引领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好奇、敢于提问、敢于大胆猜想和实践,并鼓励学生能对自己的理解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营造开放性语文课程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导,教育理念的落实,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程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开拓的意识和良好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永远不能适应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把发展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积极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程。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有着超前的开放意识,落实新课程理念,更要表现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上,对学生的创新之举不因自己认识上的不同而加以否定,应以客观的求实态度来推动学生用开放的心态去解读文本,获得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教师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引领学生品读“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冲破教师概括总结,学生枯燥记忆的教学模式。有一位教師这样引导学生:“哪有当哥哥的对弟弟会如此的粗暴?结合自身的切身感受,谈谈你的理解。”学生1:“因为鲁迅希望弟弟成才,不希望他在玩乐上多花时间。”学生2:“我想这大概是鲁迅脾气性格的问题,鲁迅先生有脾气,看不顺眼的事就要骂,像他后来骂国民党,是那样的直言不讳。”学生3:“这是以大欺小,大男子主义。”学生4:“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这是鲁迅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这样做的。在他们家里,鲁迅是大哥,他有责任管教他的弟弟。让他有出息。只不过手段过激了一些。”面对学生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分析,加以鼓励。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到文本的世界:“假如你也有弟弟妹妹,你要不要承担管教他们的义务呢?”学生:“在封建社会里,鲁迅作为长兄,就如同父母一样有责任管教他的弟弟妹妹。这就是他的责任。”教师:“你理解的真好,书读得肯定很多。通过讨论,大家已经知道鲁迅对弟弟的粗暴都是出自‘恨铁不成钢’、‘望弟成龙’的亲情。那么,在多年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渴望得到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这一不可调和的冲突又是如何体现亲情的呢?”学生1:“假如鲁迅没有对弟弟的爱,鲁迅是不会如此自责的。”学生2:“没有感情的人不会想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因此可以推想鲁迅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是一个深爱自己亲人的人。”学生3:“渴望弟弟的谅解就是怕弟弟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怕他记恨自己,影响手足之情。”师生以开放自由的情感、语言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阐述“学案导学”的概念,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应用“学案导学”模式、怎样进行学案的编制与实施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教学没有被重视,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配角。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凝聚民族精神。在写字课上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乐趣,使写字教学多些趣味;重视写字方法指导,潜移默化,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严格要求,培养习惯,保证写字效果:丰富评价形式,让评价多元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写字的快乐,激起写字教学的浪花。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指导学
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动脑,动手的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综合
《指南》在健康领域内容中也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多数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受
诗的语言是优美凝练的,它可以直通人的情感中枢,引发人无限的遐思,积淀于人的灵魂深处。诗人圣野说过:“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物体的浮沉是初中物理浮力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比较混乱,无法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教材的逻辑结构、学生的前概念错误和思维冲突等方面,阐述对《物体的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启蒙作用,教师除了利用学校教材教学之外,还需要为学生选择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在语文教育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还能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本文则主要探讨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读物 选择与引导  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
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答案看得懂,考试不懂会做,这种是典型的“懂而不会”现象。这种“懂而不会”往往成为学生地理成绩不能上去的瓶颈。“懂而不会”的原因是什么?寻求原因,进而
【摘要】民俗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存在于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同事还能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而传承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俗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方法  引言:当今,在小学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民俗文化教育尚存在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世界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期,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变幻莫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