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之光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j12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一束炫目的人类文明之光。
  ——题记
  
  (一)
  
  煌煌亿万年的太阳君临大地
  邈远的天庭释放无穷电火和光能
  东方有一个古老民族,在
  磨石燧火的艰辛里盗得火种
  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借太阳风的无私恩赐吹奏出
  人类文明音符的一行禾青
  
  多少次换纪的旧桃新符里
  让指南针尖驱散漫天迷雾
  让薄薄纸片翻动日月经纬
  让活字印刷播种满园墨香
  让惊世火药燃亮科技曙光
  被古国文化泡融的中华文明
  像一道朝霞启开人类的黎明
  一八五一年,伦敦的一个拂晓
  亮起“万国博览”的巨型火把
  在泰晤士河畔燃放炫目光焰
  触角伸向人类生活的根根脉管
  五洲四海顿时火光延绵
  映照着气象环抱医药军事直至
  城市生活的辽阔腹地
  
  一个名叫徐荣林的中国商人
  打出一张古色古香的中国牌
  他抽出的那卷靓丽的“湖丝”
  在伦敦花哨的街头昙花一现
  回望身后兵燹(Xiǎn)战乱的祖国
  饱尝一个任人践踏的民族
  在万国旗下的孤独和凄凉
  
  呵,从世纪那边蕃长的孔孟汉唐
  把华夏科学淹于“雕虫小技”的冷遇
  从盛世经典里萌动的李杜苏辛
  演绎成遮山隔水的厚厚障壁
  当科技之火铸成西方铁甲的战舰
  五千年古国文明一旦焚为焦土
  中华大地在长长屈辱中嘤嘤低泣
  历史穿越着浓重的夜色
  希望的微光星星点点稍纵即逝
  在贫穷落后的耻辱布片后
  那份“不受国体民族制约”的承诺
  只是西方“博览”宣言的绝妙讽刺
  百年“世博”,中国久久翘首相望
  百年“世博”,沉沉敲打中国的
  尊严
  
  (二)
  
  呵,没有丢失,没有销声匿迹
  就像草根植之于泥
  煤层深深地被埋在地底
  就像被囚禁的诗人
  将诗情藏匿之于石的火种,在
  造化野火春风里再燃旺天宇
  
  当“东方红”的歌声点亮万道霞光
  太阳这圆圆的光明使者照彻神州
  钢都煤都油城火光四溅城市激情
  嘹亮汽笛终于鸣醒一个古老的梦
  长桥飞虹地龙呼啸高路入云
  在火箭飞船创世纪的簇拥下
  华夏儿女自豪挺立世界民族之林
  新奥儿良的船埠扬飞五星红旗
  大阪的园艺盛会牡丹纵情怒放
  在温哥华栽种的创新之树
  引来山陬(zōu)海隅的艳羡目光
  塞维利亚“五星级展馆”的殊荣
  卷起大田爱知中国科技的雄风
  世界向东方文明投以惊羡的目光
  
  呵,这是时间与时间的赛跑
  呵,这是光速与光速的竞争
  站起来的中国在第一时间
  走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快车道
  热情拥抱你,不凡的东方之子
  人类良知的多少泪眼吻不够
  四大发明之祖中国的亲切脸庞
  
  清亮的钟声报道着一个
  人类文明新纪元的来临,历史
  高举关于城市与生活的主题
  亲吻华夏桂冠上的美丽光冕
  骀荡的风带着太阳的祝福吹向东方
  2002年,蒙特卡洛,世界庄严地将
  2010年的光荣搁在中国的肩上
  春雷敲打着辽阔的海面
  圣火洞穿了漫长的黑暗
  中国,十亿神州舞翩跹
  中国,泪飞顿作倾盆雨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穿上节日盛装喝千百年佳酿
  走进入类新时代的文明殿堂
  
  (三)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举起2010年“世博”的火炬
  上海——共和国的忠诚儿子
  坚挺起他宽厚的臂膀
  睿智的目光越过九天云霞
  雄浑的胆略擂响进军鼙(pí)鼓
  发出“成功精彩难忘”的豪壮宣言
  
  申城春早,满眼花团锦簇的日子
  世博之光静静地铺洒浦江两岸
  南浦卢浦张开有力的双臂
  在新辟的世博园区划了一个圈
  泵声中新颖的种子开始
  向四周有规则地辐射
  在现代城市的理念中萌发新意
  “世博”标志图案写在志愿者额头
  辉映成连绵不断的流动风景线
  无数传承光明的青春之手翻动
  “世博”倒计时牌难忘的时日
  在每个时日闪耀迷人的文明风采
  把整洁美丽典雅的憧憬一寸一寸
  铆进商场立交楼宇和亿万个心灵
  
  “中国馆”的红色巨雕站立民族魂魄
  “世博轴”的恢弘手笔书写时代精神
  支持世博大厦的所有钢筋水泥石块
  径直在科技之光里为世博创造辉煌
  被太阳吻成古铜色的建设者的汗水
  滴进“四馆一轴”每片砖瓦每寸路面
  在现代文明的风雨里程中熠熠闪光
  
  蓝色的吉祥物海宝摇曳着憨厚
  已经洋溢上海世博激情的欢笑
  历经时代风雨洗刷一新的中国
  在城市世博园里矗立着崭新形象
  万国馆的经典画卷已经铺展
  世界正齐步迈进人类文明的圣殿
  中国颔首微笑端坐在世界的中央
  
  呵,世博,一束人类的文明之光
  从茫茫时空渐次照亮东方,当
  2010年万国博览落户浦江两岸
  历经演变的中华文明在阵痛里
  完成一次新世纪的伟大分娩
  全人类注目那轮远古的太阳正
  升起在一个民族复兴的地平线上
其他文献
一滴雨水的秘密,  是在玻璃窗户上重复哼着同样的曲调,  期待着  你能听懂它的歌。    一朵花的秘密,  是等待一个迷人的春天,  一个暖洋洋的午后,  在一个僻静的公园,  一个角落里,慢慢地,慢慢地,悄悄打开花瓣  不让你看见。    一只蚂蚁的秘密,  是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用青草把墙壁染绿,  在门前挂两只糖果做的红灯笼,  迎娶青梅竹马的新娘,  带她周游世界。  他们之间惊天动
期刊
这些绿是白菜、葫芦瓜的绿  这些白不是茅花就是棉花  番茄的大红长茄的大紫  黄也是秸秆,秋高气爽的黄  蓝蓝的天躺在静静的小河里    红是窗花,贴着对儿  往里瞧的鸳鸯和喜洋洋的鹊  刚过门的小媳妇欲说还羞  黑是一溜儿的穿堂风,刮净  塘藕的淤泥,犬吠跳上黑瓦  小侄下床,背着月光尿一泡    村前栽柳,村后插秧  我有一故乡的缤纷色彩  把一首诗吟成一幅画
期刊
打开诗歌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片天空  我发现月亮里藏着一个世纪的孤独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幢老屋  我发现生活弯曲成一定的弧房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本旧书  我发现一个细节由清晰变得模糊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段岁月  我发现一个词语犯下春天的错误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个春天  我发现一只蟋蟀买走一生的幸福    打开诗歌,像打开一池碧波  我发现一尾红金鱼像水中含着的火焰一束
期刊
走在阳光里    走在阳光里  阳光会洗亮我的眼睛  每串光线都有自己的名字  它们在欢悦地交谈  找寻自己的伙伴    走在阳光里  就如同和春融为一体  就如和快乐站在一起  从容地照亮面容  晶莹了心灵    也常取一把阳光  揉和每片温暖  让心情像一只小鸟  在洒满阳光的空间里  自由飞翔  或在指尖上点击每一分快乐    春天在广阔的土地上  随意奔跑  相亲相爱的人们  从阳光里聚来
期刊
一、相约去自杀    悲剧的发生没有任何预兆。  5月31日早晨,槐花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帮妈妈打猪草,又把院子里的鸡喂好,这才匆匆忙忙吃早饭。槐花爸爸从去年开始就在城里的搬家公司打工,家里只有妈妈和槐花一起生活。槐花虽然才上小学五年级,但她却很懂事,每天都早早起来帮妈妈做家务。临走时她平静地对妈妈说她去上学了。可是,让妈妈没想到的是,槐花这一走就没有再回来。  噩耗传来已经是下午。当时槐花妈正准
期刊
三十八年前,正是中苏边境战事吃紧时。当时各地方都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我是生产队的“基干民兵”,被分配到完达山的深处守护“备战基地”,经常一连几个月地单独住在山上。那是我此生最宁静、最美好的时光了,每当穿行在山林时,都感到有说不出的惬意。  我有机会接触许多野生动物,它们都是很有灵性的,只不过人类对它们太缺乏了解罢了。印象最深的,是我与一头黑熊的交往,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那年夏天的一个深夜
期刊
这个江南小镇很古老。镇中水网交织,水道处处被雅致的石桥连接,并依旧保持着多少年前如画一般宁静的旧貌。这里果真像文人所说的,屋顶青色的瓦片是清晨的残梦。  从车上几乎是滚下来一个人来。那人圆得出奇,矮得也出奇,只到一般中等个头的男人的胸口那里,约摸五十岁,分明东方人的长相,眼珠竟是灰蓝色的。  那人一下车,就像有谁往他身上通了电一样,灰白的脸马上被点亮了,笑得极有感染力。他用短胖的手臂怀抱一个紫檀木
期刊
乙:好久不见,你似乎胖一些了。  甲:天天咬呀嚼的,能不胖吗?  乙:吃什么好东西啦?  甲:咬文嚼字呀。  乙:咬文嚼字也能发胖?简直是笑话!  甲:你说对了,我近来搜集整理研究的正是这些语言文字里的笑话。  乙:噢?说说看。  甲:好。我先考你—个字,怎么样?  乙:没问题。  甲:左边一个口,右边_个鸟,是什么字?  乙:这谁不知道?鸣,百家争鸣的“鸣”!  甲:错。小鸟的“鸟”!  乙:鸟
期刊
我似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就在刚才,胡子拉碴的老爸在我摔门而出的时候往我后脑勺扔了一句狠的:“你看你还有什么用!”  这句话像极了一块尖石头。  我于是蹲在楼下的毛石板上摸着后脑勺痛定思痛:我看我实在是没什么用了。  我想起了妈妈,以前她在的时候,忙忙碌碌像个劳动模范,工作之余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她总是说,家里没有用的东西应该及时扔掉。所以当时我们家找不到一样多余的东西。  现在,我成了没用的
期刊
今天,带着女儿驱车驶入延安东路隧道,刚满18个月的女儿瞪着黑亮的眼睛,问:“干什么呀?”我了解她是在问:“这是在哪里呀?”  我轻轻告诉她:“宝贝,我们在黄浦江下。”很快,车出隧道,转瞬从灯火闪烁转入阳光明媚中,女儿又在惊喜地叫:“开啦!”她只用一个动词,就准确地表达了她所感受到的光线和空间的改变。穿越黄浦江,天地真的开了,世纪大道满地的花草和浦东的现代建筑群立刻生动地平铺眼前。而因为小女儿的提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