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HBeAg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肝炎复发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转归差异分析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病情转归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停用NUC后致HBV-ACLF的CHB患者.根据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57)和HBeAg阴性组(n=5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和入院时TBil、DBil、ALT、AST、PT、活化部分PT(APTT)、PT/INR、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情况、HBV-ACLF病情转归差异.同时,选取48例持续NUC抗病毒治疗>2年且HBV DNA<20 IU/mL的CHB患者,收集并检测其血清HBV pgRNA水平,探讨影响停药时不同HBeAg状态患者HBV-ACLF预后差异的可能原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108例停药复发HBV-ACLF患者中,HBeAg阳性组好转率49.1%,HBeAg阴性组好转率74.5%.HBeAg阴性组的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06).HBeAg阳性组入院时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P=0.002).在48例长期NUC抗病毒治疗达到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中,HBeAg阳性组HBV pgR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H=2.814,P=0.049).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停用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ACLF的病情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基线HBV pgRNA水平差异可能与不同HBeAg状态HBV-ACLF的病情转归存在差异有关.
其他文献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生物学数据资源,从大数据中挖掘所蕴藏的生物学意义,已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归纳总结基于特征基因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为肝癌的早期检测、预后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观点.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及分析来模拟人脑的学习行为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数据内的联系与规律,从而有助于预测人类疾病的发生与预后.深度学习通过找出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突出.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复发率高,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测复发等一直是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从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术后复发与生存风险预测等方面闸述深度学习在肝癌诊断及复发方面的应用进展.
在医疗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对海量医学数据进行高效管理、信息挖掘后可以得到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生存预后等有益信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亦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详述其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随着5G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多维度、大样本的复杂医疗数据为新时代临床医学带来众多机遇和挑战.与传统方法相比,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地挖掘庞大数据集中的隐藏联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这一先进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与其他领域的“单患者”数据分析不同,肝移植通常需要考虑供体和受体“双患者”的特征以及移植过程中的变量,产生较其他疾病更为庞大的医疗数据,这与人工智能的优势尤为契合.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结合临床研究开展将为智能精准临床医学时代拉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IL-33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HC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ST2)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3和ST2 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IL-33刺激培养,CCK-8法检测细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三甲碘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122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4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T3水平,比较FT3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FT3相关预测模型,采用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
本共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肝癌项目组牵头撰写,该项目建立了早期肝癌微创根治性消融和中晚期肝癌TAE/TACE序贯微创介入消融,联合中医辨证整体施治,形成了介入栓塞标记肿瘤,序贯微创局部消融及解剖模式消融术,去除影像学可见肿瘤,建立了以肝段消融术为代表的肝脏消融体系;应用中医扶正去邪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重塑不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去除影像学不可见的微小肿瘤,探索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治疗肝癌”的整体解决方案.本共识以中医药微环境调理和微创消融相结合为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扶正、辨
目的 探讨5种肝硬化无创诊断[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值)、AST和PLT比值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GGT-PLT比值(GP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LT比值(RPR)]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327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为肝郁脾虚证(n=160)、肝胆湿热证(n=84)、肝肾阴虚证(n=13)、脾肾阳虚证(n=5)、瘀血阻络证(n=65),采
目的 系统评价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TE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1年1月,由2位评价员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文献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应用Stata 15.0软件中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篇文献,共1041例患者.TE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 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等优点,临床应用普遍.但NUC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获得HBsAg清除,HBsAg年转阴率仅为0. 15% ~0.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