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兰道尔现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外国专家,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曾担任凯波布兰顿大学文学院院长以及澳门大学英语系主任。
关键词1:知足常乐
已拥有近40年教龄的兰道尔教授对自己的工作现状很满意。“北大的学生很聪明,也很勤奋。我的同事们也很好。”其实,在他成为一名英语文学教授之前,兰道尔教授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修理东西以及做科学实验。虽然如今事与愿违,但对于他的学生而言,有这样一位英语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尽管兰道尔教授的课程紧任务重,但同学们都折服于他的博学并且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兰道尔教授而言,放弃他从小就为之奋斗的成为科学家的理想,一开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很高兴自己能从事现在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文学和科学似乎相距甚远,但兰道尔教授却认为,文学恰恰无所不包——宗教、艺术、哲学等,当然还有科学。
如今,兰道尔教授和他的妻子住在芍园。他会定期到化学北楼的办公室里一对一地辅导他所带的研究生。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兰道尔教授都十分满意。他十分喜爱北京。在他眼中,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气候四季分明,舒适宜人。在他眼中,这里万物皆春意。
关键词2:和蔼可亲
兰道尔教授喜欢未名湖北岸,因为那里花园环绕,郁郁葱葱,多了分幽静,少了分汽车和行人的嘈杂。兰道尔教授喜欢亲近自然。他经常建议学生如果在室内学习累了,不妨拿着书本走出去,享受在户外学习的乐趣。“亲近大自然对人的精神健康很有好处。”兰道尔教授说。
兰道尔教授总喜欢捋自己灰白的胡须,使他很像圣诞老人——这是他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外号。在学生眼中,兰道尔教授高高大大,十分和蔼,总是背着一个好像装满圣诞礼物的大包(实际上包里放的是书和笔记本电脑)。这些特征使同学们第一眼见到他就把他和圣诞老人联系在了一起。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他的外号时,兰道尔教授用他特有的笑声回答道:“哈哈哈!看来我得承认自己不再年轻了。事实上,我的确有一件很喜欢的红外套,但我很少在圣诞节的时候穿它。因为只要我一穿上,人们就会指着我喊‘圣诞老人’,并且追着我要礼物。”即便是在“抱怨”,兰道尔教授也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笑意盈人。
关键词3:坚持不懈
1984年,兰道尔教授第一次来中国,今年已经是他来中国的第26年了。现在的他可以熟练地进行中文阅读和口语交流,但是,当用中文讨论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较抽象的话题时,他的中文就不太灵光了。现在,他仍然坚持学习中文,尽管这个过程艰难而又缓慢。他通过上汉语课和看电视剧,DVD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中文水平。他还特别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除此之外,兰道尔教授还尝试翻译李白的诗词。有时候,找出诗中某一个汉字的准确含义可能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不断学习的脚步。
兰道尔教授说,学习中文的过程使他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困难。例如,中文语法中没有英文语法中严格的主谓一致原则和各种复杂的时态区别。他常常告诉学生,不要担心在英语写作时出现语法错误。相较而言,他更看重的是学生们对于阅读材料有思想有见地的反馈。
1990年,兰道尔教授在澳门大学执教。当时,为了保留英语系,他遇到了很多难题。那时候,整个英语系只有4名大一新生。于是,校方考虑把传统的英语课程改为专业秘书英语课程以吸引更多的生源。但是,兰道尔教授坚持认为英语系应该保留传统,并且执著地向领导“请命”:“就让我试试振兴它(英语系)吧!”随后,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善入学标准,并把课程设置得更加吸引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英语系就这样在兰道尔教授的努力下蓬勃发展起来。
关键词4:专业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兰道尔教授认为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至关重要。方法是指如何教,而内容则关乎教什么。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用激发想象、引人入胜的语言和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引领同学们去探索美妙的文学世界。宗教、艺术、科学……他似乎无所不知,并总是能在不同的学科间建立起奇妙的联系。
关键词5:积极乐观
对于中国这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兰道尔教授感同身受。特别是近年来医保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所做出的快速反应都使他印象颇深。
今年已经是兰道尔教授到北大教书的第6个年头了,“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再教6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如是说。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北大建校111周年,兰道尔教授对此表达了自己深切的祝福及美好的期盼。在他看来,中国有潜力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并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高校之一,也必将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成就,一如既往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我非常爱我的学生们,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爱北大,我爱北京。我支持中国,我希望这里永远和平。”
关键词1:知足常乐
已拥有近40年教龄的兰道尔教授对自己的工作现状很满意。“北大的学生很聪明,也很勤奋。我的同事们也很好。”其实,在他成为一名英语文学教授之前,兰道尔教授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修理东西以及做科学实验。虽然如今事与愿违,但对于他的学生而言,有这样一位英语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尽管兰道尔教授的课程紧任务重,但同学们都折服于他的博学并且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兰道尔教授而言,放弃他从小就为之奋斗的成为科学家的理想,一开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很高兴自己能从事现在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文学和科学似乎相距甚远,但兰道尔教授却认为,文学恰恰无所不包——宗教、艺术、哲学等,当然还有科学。
如今,兰道尔教授和他的妻子住在芍园。他会定期到化学北楼的办公室里一对一地辅导他所带的研究生。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兰道尔教授都十分满意。他十分喜爱北京。在他眼中,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气候四季分明,舒适宜人。在他眼中,这里万物皆春意。
关键词2:和蔼可亲
兰道尔教授喜欢未名湖北岸,因为那里花园环绕,郁郁葱葱,多了分幽静,少了分汽车和行人的嘈杂。兰道尔教授喜欢亲近自然。他经常建议学生如果在室内学习累了,不妨拿着书本走出去,享受在户外学习的乐趣。“亲近大自然对人的精神健康很有好处。”兰道尔教授说。
兰道尔教授总喜欢捋自己灰白的胡须,使他很像圣诞老人——这是他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外号。在学生眼中,兰道尔教授高高大大,十分和蔼,总是背着一个好像装满圣诞礼物的大包(实际上包里放的是书和笔记本电脑)。这些特征使同学们第一眼见到他就把他和圣诞老人联系在了一起。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他的外号时,兰道尔教授用他特有的笑声回答道:“哈哈哈!看来我得承认自己不再年轻了。事实上,我的确有一件很喜欢的红外套,但我很少在圣诞节的时候穿它。因为只要我一穿上,人们就会指着我喊‘圣诞老人’,并且追着我要礼物。”即便是在“抱怨”,兰道尔教授也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笑意盈人。
关键词3:坚持不懈
1984年,兰道尔教授第一次来中国,今年已经是他来中国的第26年了。现在的他可以熟练地进行中文阅读和口语交流,但是,当用中文讨论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较抽象的话题时,他的中文就不太灵光了。现在,他仍然坚持学习中文,尽管这个过程艰难而又缓慢。他通过上汉语课和看电视剧,DVD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中文水平。他还特别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除此之外,兰道尔教授还尝试翻译李白的诗词。有时候,找出诗中某一个汉字的准确含义可能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不断学习的脚步。
兰道尔教授说,学习中文的过程使他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困难。例如,中文语法中没有英文语法中严格的主谓一致原则和各种复杂的时态区别。他常常告诉学生,不要担心在英语写作时出现语法错误。相较而言,他更看重的是学生们对于阅读材料有思想有见地的反馈。
1990年,兰道尔教授在澳门大学执教。当时,为了保留英语系,他遇到了很多难题。那时候,整个英语系只有4名大一新生。于是,校方考虑把传统的英语课程改为专业秘书英语课程以吸引更多的生源。但是,兰道尔教授坚持认为英语系应该保留传统,并且执著地向领导“请命”:“就让我试试振兴它(英语系)吧!”随后,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善入学标准,并把课程设置得更加吸引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英语系就这样在兰道尔教授的努力下蓬勃发展起来。
关键词4:专业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兰道尔教授认为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至关重要。方法是指如何教,而内容则关乎教什么。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用激发想象、引人入胜的语言和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引领同学们去探索美妙的文学世界。宗教、艺术、科学……他似乎无所不知,并总是能在不同的学科间建立起奇妙的联系。
关键词5:积极乐观
对于中国这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兰道尔教授感同身受。特别是近年来医保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所做出的快速反应都使他印象颇深。
今年已经是兰道尔教授到北大教书的第6个年头了,“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再教6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如是说。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北大建校111周年,兰道尔教授对此表达了自己深切的祝福及美好的期盼。在他看来,中国有潜力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并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高校之一,也必将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成就,一如既往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我非常爱我的学生们,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爱北大,我爱北京。我支持中国,我希望这里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