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和芳:一根没有农药的萝卜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6305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一个年轻人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现代社会推崇的“享乐花哨的生活方式”,选择与虫子共生。他曾经有一个理想,并为这个理想喊出了一句口号:“让消费者能够买到一根没有农药的萝卜!”如今,他被称为“有机农业教父”,他的公司拥有近十万名会员,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藤田和芳在日本被称为“有机农业教父”,他在1975年创办的“守护大地协会”是日本最著名的有机农产品供销组织。如今,守护大地协会有限公司已经拥有2500个生产会员和近十万名会员、年营业额约160亿日元。2007年,藤田和芳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改变世界的100位社会企业家”,由他发起的有机农业运动在日本引发了一场“萝卜革命”。
  危机中的转机
  1947年,藤田和芳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的农业家庭,是家中的次子。“长子继承农业,次子出外谋生”,依照这样的传统惯例,藤田和芳在1966年考入东京上智大学后,开始了独立的人生旅程。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很多大学的学生们都参加了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反对越战的运动,藤田和芳也是其中一员,并且变得越来越激进。但是参加运动之后的空虚让他逐渐意识到,用年轻人的眼光来批判这个世界正在成为一种特权,但是仅靠豪言壮语并不能赢得社会的共鸣。1970年毕业后,藤田和芳到一家出版社担任编辑,每天过着规律而平淡的生活。
  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好莱坞电影里的奢华生活似乎不再是遥远的梦。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落后”的传统农业被“省力高效”的近代农业取代。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让人感到担忧的现象,工厂的浓烟随意排放,工业用水流入江河和海洋,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然而,没有任何限制的工业污染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掩盖,弥漫的烟尘竟然成为“日本近代化的象征”。
  1974年到1975年,吉佐合子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文章《复合污染》,控诉日本高速发展给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危害,详细描述了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是如何入侵人们身体的。“人类社会的主角不是物质,而是人类本身。原本经济和物质的存在是为了人类能健康快乐地生存,然而现代社会却以制造、销售、购买物质为中心,连作为人类生命根基的食物也被套用了工业社会的原理。如何大量高效地制作和销售食物、获得利益,成为终极目标。”藤田和芳读到这些文章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1974年发生的另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那一天,藤田和芳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名为《毒气研究中产生的肥料、矿物质让粮食增产》的报道。这篇报道中的主人公高仓熙井曾经在二战时入伍当上一名军医,之后在西伯利亚成为战俘。从西伯利亚回到日本后,他发现港口周围的异味和自己曾经研究过的毒气味道一样。当时日本大量使用DDT驱逐害虫,田间到处漂浮着毒气,于是高仓熙井开始劝说农户不要依赖农药。
  身为编辑的藤田和芳对高仓熙井的经历很感兴趣,于是登门拜访,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当地的农民也加入了藤田和芳与高仓熙井的讨论中。在与农民们渐渐熟悉之后,藤田和芳了解到,有很多农民知道农药的危害,但不用农药根本活不下去。有一次,农协来收购卷心菜,因为发现了两个带虫眼的卷心菜,一卡车两吨的卷心菜都被迫以低价收购。农民们表示,只要有人买,他们就愿意不使用农药。藤田和芳很自信,觉得一定会有人买,于是便和农民保证,销路问题他来解决。
  从一根萝卜开始
  藤田和芳的第一次推销就失败了。由于价格比市场价要高,没有商家愿意进货。于是藤田和芳只好自己亲自推销。藤田和芳打听到有一个小区有些居民对没有农药的蔬菜感兴趣,他决定去碰碰运气。他在参加学生运动时锻炼出来的大嗓门也派上了用场,小区里不断传来他卖力的吆喝声。
  出人意料的是,菜竟然卖得很顺利。有一些关心蔬菜安全的主妇正想买这种蔬菜,但一直不知去哪儿买。藤田和芳的叫卖生意越做越好,不但同事来帮忙,后来还请了兼职大学生。随着顾客越来越多,藤田和芳决定给自己的“事业”一个名分,“守护大地市民协会”就此诞生,一年后更名为“守护大地协会”。藤田和芳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和农民结成一个同盟,共同分享健康食品的价值理念,共同推进有机农业运动。
  1975年8月,300名农民和消费者参加了“守护大地协会”成立大会。协会的宗旨是:驱逐农药公害,联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根据规定,守护大地的签约农户必须签订很多文本,农户的农场基本情况、所购买的种子、防虫、除草等种植细节都要在文本里体现,不能有任何不实之处。如有任何欺诈行为,交易就会终止。
  藤田和芳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现代社会推崇的“享乐花哨的生活方式”,选择与虫子共生。他坚信用一根萝卜就能改变世界,虽然开始只是很小规模的运动,但这是向理想靠近的一小步。这个理想的口号是:“让消费者能够买到一根没有农药的萝卜!”
  1977年,成立两年的守护大地协会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万日元,然而藤田和芳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却过着窘迫不堪的日子。冬天办公室很冷,他们想要买一个大型暖炉,但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他们去银行贷款,却因为“守护大地协会”只是一个没有注册的市民团体,银行没办法放贷。农民收的账款谁承担?协会员工的社会保障谁负责?藤田和芳意识到“倡导社会运动首先要学会自立”,因为就算是做一份宣传资料也要花钱的。“无论高举多么崇高的理想旗帜,靠着别人的钱或者国民缴纳的税金来搞运动只是一种任性,也坚持不了多久。”
  藤田和芳辞去了出版社的工作,全心投入到“守护大地”的事业。他计划将“守护大地”做成经济上自立并能倡导社会运动的组织,并坚信,只要是有理想又能维持生活的社会运动,就不会意味着追求背离现实的理想,也不用钻进钱眼儿里。
  经过讨论,藤田和芳和他的同仁觉得成立股份公司是适合的,但他们也清楚这一定会遭到批判。他们决定把这种批判当成一种监视,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于是,守护大地协会作为非赢利机构保留下来,流通部门独立出去,成立了“大地股份有限公司”。
  果然,公司成立不久,“向钱看”“向企业出卖灵魂”等批评声音随之而来,公司也一度赤字,随时都有可能关门。等到大地公司在80年代经营有些起色,开始扩大规模的时候,外界的批评声音依旧源源不断。甚至在大地内部,也有一些消费者提出责问:“是不是大地向超市批发的东西质量更好,剩下的才卖给我们?”但藤田和芳还是坚持下来,坚持他“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的梦想。
  不是农业,而是信任
  在大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标准中,除了“尽可能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条件之外,还有一条是“不对他人恶语相向”,这和公司成立之初的另一场风波有关。当时与“大地”合作的一位农户发现临近的农家种植技术比自己落后,就跑去嘲笑和指责对方。而这一幕,恰好被消费者看到了。因为这种诽谤与中伤,不仅让农户受到了伤害,还给大地公司带来了损失。“我们不是要建立互相指责、诽谤的社会。”藤田和芳召开消费者会议,并让那位农户退出了协会。
  藤田和芳建立“大地”不只是为了组成一个只有经营的乌托邦。参与的有机生产者水平参差不齐,他希望帮助每一个人共同成长。藤田和芳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然后逐步朝着改变的方向前进。使用了农药和化肥的农业也不该受到指责,农民之所以依赖农药,是社会追求物质的结果,农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为取得消费者信任,藤田和芳带着他们走到农户的地里,看看安全的蔬菜到底是怎么种植出来的,让他们慢慢接受有机农业的理念。藤田和芳总想改变这个世界,在他看来,“这不只是让消费者知道‘我们什么农药都没有放’,更是想要构建一个互相友爱、帮助、信任的社会形态。”
  在今天的日本,虽然支持有机农业的人只占人口总数的5%,但正是少数的力量让日本政府改变了政策,颁布有机农业认证标准,同时设立了国家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的检测机关。
  也许没人能说清楚有机农业的将来会如何发展,但正如藤田和芳说的那样:现实生活是理想的舞台,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尝试,只要怀着共同理想的一群人能够建立起一个成功的模式,就一定会促成积极的改变。
其他文献
童年  曼德拉1918年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特兰斯凯是南非最大的黑人保留地,主要居民是科萨人。科萨人原本拥有这里的一切,然而18世纪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被奴役与反抗成了科萨人祖祖辈辈都要做的事情,也是曼德拉小时候经常听到的故事。曼德拉的父亲曾经是酋长顾问。在曼德拉九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之后曼德拉被酋长收养。在酋长那里,曼德拉每月都出席会议,学会了领导规则。曼德拉在16岁接受了割礼仪式,
期刊
今天,有谁胆敢不面向未来?有谁不需要从历史中配制一些解开未知的钥匙?  变化的力量,已经彻底粉碎了现在。我们拥有的是历史与未来。  我们如同一个挑夫,历史与未来,是愈来愈庞大的两只箩筐。现实,只是扁担与肩膀交接的支点。  今天,谁的脑子里只有一个观念?谁的眼前只有一条道路?  选择的自由,已经充分颠覆了惟一不二。我们拥有的是丰富和迷惘,兴奋和疲惫。  我们如同一条河流,随势赋形,背山面海,乐水成王
期刊
元行钦闹市斩首  元行钦本来是李嗣源的手下败将,投降后,李嗣源还给了他优厚待遇,但他此时却选择忠于李存勖。他从邺镇返回,驻守在卫州,命人向朝廷报告:李嗣源已经造反,与邺镇赵在礼的贼众已经合兵一处。  李嗣源此时一边准备回到朝廷自辩,一边连续不断地给李存勖上书,说明自己不想造反,也没有造反。  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在朝廷为金枪指挥使,即金枪部队总指挥,李存勖对他说:“我深知你老爸为人很忠厚,你可以代替
期刊
印度有大象军团,官兵骑象出征作战,即使背负重载,也能轻易渡过大河湍流……我曾经想,大象和犀牛相遇时是怎样的情景:驭象人继续前进,犀牛不敢抵抗,便转身逃走。  ——《巴布尔回忆录》  古代印度的信仰认为,是象支撑着世界,而在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些象则改变了历史:汉尼拔从非洲购买的战象,曾经动摇了罗马的统治;纳黎萱的座驾“昭帕耶猜耶势拍”,因为带给国家400年和平而名垂史册。  和军犬与战马一样,象被投
期刊
一位外国记者这么回忆戴笠:一个隐面人,总是藏在房间的暗处,而其他人则处于一览无余之下。然而个别的几个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当戴笠处于鼎盛时期见过他的西方人,却对他有强烈的印象。几乎所有人都被他锐利的目光所震慑。一个戴笠领导下的在敌后工作的OSS(美国战略情报局)人员说:“戴笠的身材中等壮实,外表粗犷强硬,有军人的干练。他的脸轮廓分明,尖锐的目光咄咄逼人,还有一张坚毅的嘴。”一个出身于中国传教士家庭的美国
期刊
不久前,《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热映。电影纵有虚构夸张之处(例如洛阳变成了沿海城市)也属艺术创作,可以理解。更何况电影本身的确很好看,尤其结尾彩蛋更是令人忍俊不住。倒是内中两大要素——茶与蛊——与我本人研究过的问题相关,值得一谈。尤其是后者更有意味。我本理解古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今人重拾这个问题后的心态。电影也是观察社会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传播界对热点的理解和把握。  影片中东岛人的
期刊
多数人并不了解转基因是如何操作的。这个听起来神秘的技术到底是什么?人们又是怎样把来自不同物种的基因插入目标生物中?转基因产品都转入了什么基因?  什么是转基因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形状像两股螺旋的楼梯,它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转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植物界的异花授粉是物种内基因转移的典型现象。这种种内基因交流
期刊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然而历史上也不是每个人都好这一口。  东汉光武建武二年(公元26年),当朝皇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皇帝想为她在满朝文武中找个对象,就含蓄地问她对文武官员的印象。公主说:“宋公的容貌威武、品德高尚,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这一说,光武帝有数了。宋公是指当时的大司空宋弘。那一天,皇帝召见宋弘,让公主姐姐坐在屏风后面,他对宋弘说:“俗话说,人的地位一尊贵了就会换朋友,人的家
期刊
常德外围战事  20世纪40年代,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撰写了一本名为《虎贲万岁》的小说,在这本小说里,他抛弃了以前缠绵悱恻的文风,以正面战场的战事为题材,描写了常德保卫战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战斗。这本书出版后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位苏州女子看过此书后大受感动,托人介绍嫁给了张恨水笔下“虎贲英雄”的原型余程万将军,造就了一段“淑女甘同将军梦,英雄感动美人心”的人间佳话。  1943年11月至12月
期刊
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每当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消息传来时,总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转基因食品是如何发展的?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它们会否危害地球环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把基因工程视为乡村里恐怖的幽灵?同样,为什么生物技术的狂热分子会声称基因工程代表了一场农业“革命”?面对转基因食品,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