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h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渗透。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树立的重要阶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引导学生建设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试探讨高中阶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积极意义与有效融合策略。
  【关键词】高中阶段;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036-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Luzhi Senior High School,Wuzhong District,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DONG Chuan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nseparable and interpenetrating.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important stage of establishing three views.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n guide students to build a good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form good moral qualities.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21st century.Nex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High school stage;Moral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Integration strategy
  一、高中階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中阶段,在高考沉重的压力下,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对分数给予了屈服的姿态。学校与家庭从高考出发,从分数出发,一切的教育变成了以高考为中心的分数教育论。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校关于人的教育理念已悄然发生重大转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乃至消失不见。另一方面,学生背负了家庭、学校教师的厚重期望,心理承担着想象不到的压力,内心充满着苦闷和彷徨。他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将自我的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感片面地归结于分数在试卷上的呈现与个人名次的排名,对于自身品德和人格的修养并未给予关注。由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品德培养问题日益凸显。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积极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应试教育也正逐步迈向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我国的教育现状也不再是只注重知识能力的掌握,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强化上来,力图适应21世纪的综合性人才和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能共同有效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完善和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符合新世纪人才的建设培养目标。其次,受制于高考压力,德育很难进行有效开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能成为德育开展的有效助力器。心理健康教育主张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在了解到学生的内心真情实感和想法见解后,能在心理层面上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根源性指导,促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即能有效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从而以一个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有效地完成了熏陶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目标。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改变灌输式教育课堂,推行自主化学习模式
  第斯多惠曾说过:“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与自主创造性,对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意识到学生自身主体的学习探索性,不能一味地将课堂变成一人的演讲舞台,对学生进行大段大段的理论灌输。在教学中,教师多推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如自主讨论交流会,学生个人演讲发言等以学生为主要课堂参与者的活动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管控者、导航者,积极地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路程不偏离育人目标。以自主讨论会交流模式为例,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自己近期的心理情绪状态等等。然后,讨论完,教师让学生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以一个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做一个总结归纳,然后给予一定的理论方向上的指导以启发学生。教师再在课后布置一个小作业即让学生思考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拥有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去处理,要养成怎样的一个品质来克服、战胜它。
  (二)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立足于学生的个人角度
  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多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问题,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观点、想法世界。只有在教师透彻地了解到学生内心的心灵世界,才能立足于学生的个人角度进行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譬如在教师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多从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出发,以学生中最常见、最为细枝末节的事情中入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建议。例如有的学生因过于内向和内敛而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导致在人际相处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内心产生否定自
  我价值的悲观心理状态,对于人格的健全和合作精神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力。在此时,教师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对这类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然后耐心积极地开导这类学生,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知与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教师再进行逐步引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小建议与方法,以慢慢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改善不善交流的性格特点,以此最终促进学生团结互助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
  四、结语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与开展相互成就,共同促进我国素质和综合人才的培养。除了教师对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关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与家庭社会要共同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共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努力。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柳昧.高中德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7).
  (责编 吴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探究了在写作方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方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学生依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自身熟悉的事物来写作才能够得心应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式,合
摘要:传统文化为我国所传承的重要瑰宝,其利于启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所彰显出的力量也日益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不单单要予以保护,也应从幼儿开始,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就能够初步认知我国传统文化,感受其无限魅力,以此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幼儿的人生观,这也是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责任。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努力肩负起这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使人进步,阅读专业书籍,更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拓宽教育视野、积累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提升个人修养和能力,能够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应从普及专业阅读开始,那么如何开展幼儿教师专业阅读?本文将分析幼儿教师专业阅读的现状,并提出
【摘 要】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个体层面来看,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如最基本的加减运算的应用。从大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来看,数学覆盖了生产、生活、科研的全范围,如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高端设备的研发等多个领域。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到大学,数学学科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甚至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也会教小朋友基本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除了是基础学科外,也是一门极为实用的学科,数学的重要性显
摘要: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信息技术萦绕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前沿信息技术开展学习和研究。本文紧随信息技术的
摘要:教学手段是小学音乐课堂高效的基本前提,备受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从声势律动、问题导学、巧用乐曲等方面提出了创造高效音乐课堂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多重手段;小学音乐;高校课堂  一、声势律动,“画”出音乐  声势律动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声势律动教学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音乐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画”出音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只有实现创新才会在显著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展开分析,再提出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促进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形势;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摘要:情感、情绪,这两种体验的产生是通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查看其是否满足自己的观点、愿望以及需要,是一种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特殊反应。通常有以下表现:厌恶、惊恐、喜爱、赞叹、悲伤、忧愁、欢乐、高兴。而所谓的情感教学,指的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认知因素充分地考虑,而且还要积极地将自身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统一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这才是教
摘要:小孩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纯良的,向善本真是儿童的天性。随着时代变迁,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和社会对孩子的期待值只增不减,使孩子的心理难以正常发展,情绪易怒、抱怨,甚至厌世。面对青少年“成长的烦恼”,教育者要选择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地进行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理解儿童;心理需求;闭环  一
摘要: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能够写得一手好字,代表着这个人有着良好的基本素质。指导小学生写好规范字,不仅有益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实现汉字书写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如何运用语文课指导小学生写好规范字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小学生;规范字  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环境下,写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