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黄宾虹真迹”的由来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擅好宾虹山水的S画家
  
  上世纪60年代初,余在浙江博物馆工作,与S先生同一个办公室。S先生50年代毕业于华东艺专,擅长中国画,尤好黄宾虹的山水画,收藏有宾老真迹数幅,均系黄夫人宋若婴女士亲赠。工作之暇,磨墨理纸,面对宾翁遗墨与一本新出版的黄宾虹画册,反复临摹,画艺渐进,有几幅颇得大师神韵,观者均为之叫好。其时我馆有大批黄宾虹家属捐献的黄老作品待装裱,特雇请了一位C师傅来馆加工,前后约有四、五年之久。C师傅手艺不错,子女众多,工资不高,负担不轻,且好杯中之物。与一些同行一样,常出没于一些画家门庭,时不时讨得一张画来,换些小钱,既可补贴家用,又可一饱口福。
  
  S氏画作摇身变成“宾翁遗稿”
  
  某一日(此时S先生已调任博物馆),C师傅上班不久,按习惯泡上一壶茶,含了一支烟,便走到裱画间隔壁我的办公室里,很兴奋地与我拉起呱来:“小周,潘天寿的眼睛瞎了!”潘老是著名画家,我一听,吓了一跳,“嗬,怎么回事?是白内障,还是视网膜剥离?……”我不解地问道。C师傅眨了眨眼,狡黠地一笑,又哈哈大笑起来,才不紧不慢地道出了原委:原来,他曾向S先生讨得一张习作,来到以画梅出名的画家阮性山先生家中,假言带来一张黄宾虹先生的作品,请阮先生鉴赏,阮先生不知就里,看看笔墨不错,因画面无款识钤印,C师傅又肯定地说是黄老手稿,要他题识。便提起笔来,写了几句。老C喜在心里,转身又到了潘老家,因有阮先生题款在前,潘老也毫不怀疑地应C师傅再三恳请,也在画上题了字,如此这般一来,S氏画稿摇身一变,便成了“宾翁遗稿”。C师傅以几十元的价钱将画儿卖了出去,酒菜自然不在话下,酒足饭饱之后,兴冲冲地将一段精彩故事老实招供出来。我听完也哈哈大笑,一面笑,一面与老C开玩笑说:“你们这些人哪,在酒吃时,潘先生长,潘先生短,不晓得讨了多少张画,又去骗人家,骗过之后,将来见了阎罗王,真不知道如何交代。”又大骂人家瞎了眼,老C得意地大笑:“他是看不出来嘛!”我说:“说不定他是有怀疑的,只是你们这些牛皮糖太难缠了,只好应付应付。”老C笑了笑:“哪里,他是没看出来……哈哈哈哈……”
  
  换了酒吃的“宾虹真迹”如今何在
  
  C师傅在八十年代因脑溢血去世,去世前一年,我曾见过一次。这段公案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地保留着,屈指算来,将近四十年了。可惜当时没想到应该问问清楚阮、潘二老的题词是什么句子,以备日后可以辨识。
  画的作者S先生并不知情,自己的习作已经被一位名家、一位大师相继题款,跃身为“大师真迹”。在六十年代初,又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工资收入不高,像潘天寿先生的作品,在杭州中苏友谊馆展出时,为面向群众,有几幅小品是标价出售的,也仅售20—30元,爱好者虽然不少,可还是囊中羞涩者为多,可望而不可及。而这幅“黄宾虹真迹”为换酒吃,更是廉价出售。如今不知在何人之手。
  自古以来,中国书画家与裱画师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中国书画一定要经过装裱,才能观赏。装裱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与书画的寿命。而那种用夹宣纸画的写意画,裱画高手竟能将其揭成两幅作品,面上的墨色较浓,给送来托裱者;另一张则对不起,留给师傅我了。这是书画界人所共知的一个公开秘密。所以书画家一般不敢得罪裱画师傅,均友好相处。讨张把小品,换些酒吃,可以说常事。C师傅曾不止一次地说起过:“我没酒吃了,便去找潘先生,找周昌谷。”“小扬州”(杭州裱画第一高手陈雁宾师傅的绰号,潘许多巨幅作品皆由其裱成。)某日又到潘先生家里叫苦:“潘先生,我……”潘老二话不说,笑嘻嘻地,马上画了几笔,给了他一张作品。
  
  假画真款的缘由扑朔迷离
  
  裱画师傅生活在社会下层,五六十年代,生活艰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讨得多了,如此这般,以假充真,蒙骗一回,有酒吃便好,闹个笑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与如今书画市场上众多泛滥成灾的造假蒙人,骗得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者相比,至少在程度上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比起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现代中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种种造假的事,动辄就换来真品、珍品,或赚得几百两金条银子,那更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我并不是赞成这一套。这些层出不穷的假冒货,扰乱了画坛,让鉴定家,收藏家忙得云里雾里,迷迷糊糊。
  从上述事例,也可以联想到古代不少赝品中,有一些假画真款的东西,个中缘由,除了画商、作伪者主动参与外,一定也会有这种裱画师傅耍的把戏在其中。
  S先生曾任某博物馆副馆长,现已退休。2000年12月30日的《美术报》上有其文章《吴昌硕“缶庐”的由来》。
  关于这一件“黄宾虹真迹”,收藏家尽可收藏,虽然并非真迹,但也决非造假——借用当今影视界流行的一句话,是被人作了一次“模仿秀”。但阮老、潘老的题款绝对是真的,虽受“蒙蔽”,也是难得的珍品。这并非是贬低他们的眼力,因为一个画家,其作品并非件件水准如一,特别是在试验、探索时,一定有很多不成熟的作品出现。有一些作品,模仿得很像,在没有仔细鉴定时,偶尔看走了眼也在所难免,加以C师傅在旁鼓噪,信誓旦旦地说是“从某某家属”处得到的云云,也使二老不去多多考虑,以致中了圈套。
  C师傅已作故多年,这里故隐其名。此画若在市肆露面,如需鉴定,笔者愿为藏家看一看,因我对S兄笔意尚有印象。相信S兄也愿意见一见这幅归作的。当然,此画他已送人,S兄为人诚实,藏家不必顾虑会有什么所有权之争的。画幅大约是比四开的白报纸略大些。
  C师傅泉下有知,听闻这一谜案大白天下,大概又会哈哈大笑的。
  (作者为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杭州市美协会员)
  责任编辑秦明章
其他文献
随着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适用)的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和拔尖人
期刊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肺内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已取得病理结果的肺内病变,根据PET/CT诊断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分为真阳性(60例)、假阳性(20例)、真阴性(18例)与假
1967年在上海市郊嘉定县出土一批明刻本说唱词话,最近我查阅了这批古籍的影印本(1975年、1976年曾影印500套)。据书上牌记都是成化年间所印,最早为成化七年(1471年),晚至十四年(1478年),距今已500多年了。所谓“说唱词话”,就是民间说书艺人的唱本。每一种书讲一个故事,大都是七言韵文(唱词),夹有少量说白。插图较多。还有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简体字。这里主要谈谈简体字的问题。  这些简
Architecfure's duty is to create inimitable idenfy--建筑学的职责在于创造独有的特性.每当有人问到我们的设计哲学时,我们做如是回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刘衍文先生,是我们夫妇在高等学校就读时的老师。先生轶事甚多,海上盛传,但颇多以讹承讹之处。由于我自毕业至今同先生往还不绝,所知自比道听途说者来得真切。如今撰写此文,于叙述亲见亲闻之际,正可借机纠谬订误,以期如实描绘出先生那可敬可爱、平凡而又不凡的形象。    教书独特治学严谨    先生学识渊博,又善于表达,上课时口讲指授,声若洪钟,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自然骨中的无机组分并不是纯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ydroxyapatite,HA],还含有锌(Zn)、镁(Mg)等离子。为满足临床要求,常常需要在HA中添加一些元素来改善其性能。含锌羟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