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三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审题的难度开始下降,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但就写作的文体而言,更多的是倾向于写记叙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没有为考生提供任何材料,直接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烦琐复杂、审题难度太大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对考生而言,“记忆”是每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考生决不会因为涉世不深、阅历尚浅而无话可说,所以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这里的“记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的不同寻常的事情留在内心的深深烙印。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有的喜悦,有的痛苦;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有时是美的陶冶,有时则是深深的启迪。对所有人来说,这种在内心深处引发的丰富情感和震撼,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该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这里,本题采用比喻蕴含哲理的形式告诉人们: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引申到社会发展,就是常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功到自然成,等等。以此为话题,可以联系正在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可以写自己某段时期成长的历程。
2009年高考材料作文题目“见证”可以这样理解: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见”是看见或经历;“证”是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最好。重点在“见”的记叙上,“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毕竟,2008年,我们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悲伤,我们高兴,我们见证了真情的伟大,见证了国家的强盛。
通过以上分析,作为考生不仅要会写记叙文而且要写好记叙文,但通过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考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不断下降,作文内容空洞化、作文材料老套化、语言乏味、大量引用诗句却言之无物、投机取巧等情况较为严重,抄袭、挪用、无创造性。具体表现在文体选择上,形成了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抽样统计,2007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3%,写记叙文的占3%;2008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1.8%,而选择写记叙文的也仅占3%。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平时指导训练以议论文为主,且形成一定程式,好操作,有规律可循,所谓的保险作文大概就是指议论文;二是长期的议论文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枯竭,只能照搬现成固有的材料,很难再写出新意来;三是不少考生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所以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
那么,如何使考生在考场上写好记叙文呢?
首先,要创造条件,营造写记叙文的氛围。
阅读优秀的高考记叙文,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积累。近几年来各省高考中涌现了许多优秀记叙文,一是生活真实,二是感情真挚。通过诵读,让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从而引发联想,开启自己内心尘封的情感,回忆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梳理自己人生的痕迹。对于学生来说许多事情似曾相识,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并把它挖掘出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他人的故事,整理出来,连缀成文章,就是最好的作品。
重视周记的写作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梳理情感的习惯。按学生的生活内容可分成几个话题,如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同桌的友情,有趣的宿舍生活,自己的成长经历,等等。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父母、祖父祖母,融洽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写与老师的交往,矫正自己人生的坐标;叙写同桌、同学的友谊,注意同学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记叙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尤其写自己付出和奋斗的过程。同时,每周选取一定周记在课堂上诵读、点评,并同其他同学交流。
其次,强化记叙文的训练,养成写作记叙文的习惯。
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作文的话题尽量控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以感人;再者,大段或整篇的虚构,因学生的年龄、经历、学识等因素他们写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写记叙文要注意真,所谓真,就是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即选择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只有真,才能写出真情、真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令人信服。
要轻情节叙述而重细节描写。写记叙文的大忌,是写成流水账,给人冗长拖沓的感觉,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只有重视细节才能凸现文章的亮点,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用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少女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镀金的十字架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那说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让我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要提升记叙文的主题。可以在文章的结尾作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增加文章的深度。高考作文应反映高中生对人生的态度与思考,既不能玩游戏人生、低俗油滑的文字,游戏的态度只能给人玩世不恭和轻浮浅薄的印象,也不宜故作高深,忸怩作态,否则就会失去高中生的本真。正确的做法是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作细致的观察、思索、分析,从中发现真善美,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总之,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破现在高考作文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作者单位:沂南一中)
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没有为考生提供任何材料,直接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烦琐复杂、审题难度太大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对考生而言,“记忆”是每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考生决不会因为涉世不深、阅历尚浅而无话可说,所以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这里的“记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的不同寻常的事情留在内心的深深烙印。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有的喜悦,有的痛苦;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有时是美的陶冶,有时则是深深的启迪。对所有人来说,这种在内心深处引发的丰富情感和震撼,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该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这里,本题采用比喻蕴含哲理的形式告诉人们: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引申到社会发展,就是常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功到自然成,等等。以此为话题,可以联系正在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可以写自己某段时期成长的历程。
2009年高考材料作文题目“见证”可以这样理解: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见”是看见或经历;“证”是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最好。重点在“见”的记叙上,“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毕竟,2008年,我们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悲伤,我们高兴,我们见证了真情的伟大,见证了国家的强盛。
通过以上分析,作为考生不仅要会写记叙文而且要写好记叙文,但通过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考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不断下降,作文内容空洞化、作文材料老套化、语言乏味、大量引用诗句却言之无物、投机取巧等情况较为严重,抄袭、挪用、无创造性。具体表现在文体选择上,形成了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抽样统计,2007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3%,写记叙文的占3%;2008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1.8%,而选择写记叙文的也仅占3%。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平时指导训练以议论文为主,且形成一定程式,好操作,有规律可循,所谓的保险作文大概就是指议论文;二是长期的议论文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枯竭,只能照搬现成固有的材料,很难再写出新意来;三是不少考生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所以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
那么,如何使考生在考场上写好记叙文呢?
首先,要创造条件,营造写记叙文的氛围。
阅读优秀的高考记叙文,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积累。近几年来各省高考中涌现了许多优秀记叙文,一是生活真实,二是感情真挚。通过诵读,让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从而引发联想,开启自己内心尘封的情感,回忆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梳理自己人生的痕迹。对于学生来说许多事情似曾相识,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并把它挖掘出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他人的故事,整理出来,连缀成文章,就是最好的作品。
重视周记的写作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梳理情感的习惯。按学生的生活内容可分成几个话题,如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同桌的友情,有趣的宿舍生活,自己的成长经历,等等。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父母、祖父祖母,融洽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写与老师的交往,矫正自己人生的坐标;叙写同桌、同学的友谊,注意同学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记叙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尤其写自己付出和奋斗的过程。同时,每周选取一定周记在课堂上诵读、点评,并同其他同学交流。
其次,强化记叙文的训练,养成写作记叙文的习惯。
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作文的话题尽量控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以感人;再者,大段或整篇的虚构,因学生的年龄、经历、学识等因素他们写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写记叙文要注意真,所谓真,就是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即选择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只有真,才能写出真情、真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令人信服。
要轻情节叙述而重细节描写。写记叙文的大忌,是写成流水账,给人冗长拖沓的感觉,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只有重视细节才能凸现文章的亮点,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用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少女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镀金的十字架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那说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让我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要提升记叙文的主题。可以在文章的结尾作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增加文章的深度。高考作文应反映高中生对人生的态度与思考,既不能玩游戏人生、低俗油滑的文字,游戏的态度只能给人玩世不恭和轻浮浅薄的印象,也不宜故作高深,忸怩作态,否则就会失去高中生的本真。正确的做法是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作细致的观察、思索、分析,从中发现真善美,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总之,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破现在高考作文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作者单位:沂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