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写作环境,写好记叙文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三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审题的难度开始下降,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但就写作的文体而言,更多的是倾向于写记叙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没有为考生提供任何材料,直接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进行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烦琐复杂、审题难度太大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对考生而言,“记忆”是每个人的正常思维活动,考生决不会因为涉世不深、阅历尚浅而无话可说,所以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这里的“记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的不同寻常的事情留在内心的深深烙印。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有的喜悦,有的痛苦;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有时是美的陶冶,有时则是深深的启迪。对所有人来说,这种在内心深处引发的丰富情感和震撼,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该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这里,本题采用比喻蕴含哲理的形式告诉人们: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引申到社会发展,就是常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功到自然成,等等。以此为话题,可以联系正在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可以写自己某段时期成长的历程。
  2009年高考材料作文题目“见证”可以这样理解: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见”是看见或经历;“证”是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最好。重点在“见”的记叙上,“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毕竟,2008年,我们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悲伤,我们高兴,我们见证了真情的伟大,见证了国家的强盛。
  通过以上分析,作为考生不仅要会写记叙文而且要写好记叙文,但通过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考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不断下降,作文内容空洞化、作文材料老套化、语言乏味、大量引用诗句却言之无物、投机取巧等情况较为严重,抄袭、挪用、无创造性。具体表现在文体选择上,形成了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抽样统计,2007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3%,写记叙文的占3%;2008年高考中,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的占91.8%,而选择写记叙文的也仅占3%。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平时指导训练以议论文为主,且形成一定程式,好操作,有规律可循,所谓的保险作文大概就是指议论文;二是长期的议论文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枯竭,只能照搬现成固有的材料,很难再写出新意来;三是不少考生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所以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
  那么,如何使考生在考场上写好记叙文呢?
  首先,要创造条件,营造写记叙文的氛围。
  阅读优秀的高考记叙文,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积累。近几年来各省高考中涌现了许多优秀记叙文,一是生活真实,二是感情真挚。通过诵读,让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从而引发联想,开启自己内心尘封的情感,回忆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梳理自己人生的痕迹。对于学生来说许多事情似曾相识,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并把它挖掘出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他人的故事,整理出来,连缀成文章,就是最好的作品。
  重视周记的写作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梳理情感的习惯。按学生的生活内容可分成几个话题,如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同桌的友情,有趣的宿舍生活,自己的成长经历,等等。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父母、祖父祖母,融洽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写与老师的交往,矫正自己人生的坐标;叙写同桌、同学的友谊,注意同学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记叙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尤其写自己付出和奋斗的过程。同时,每周选取一定周记在课堂上诵读、点评,并同其他同学交流。
  其次,强化记叙文的训练,养成写作记叙文的习惯。
  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作文的话题尽量控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以感人;再者,大段或整篇的虚构,因学生的年龄、经历、学识等因素他们写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写记叙文要注意真,所谓真,就是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即选择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只有真,才能写出真情、真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令人信服。
  要轻情节叙述而重细节描写。写记叙文的大忌,是写成流水账,给人冗长拖沓的感觉,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只有重视细节才能凸现文章的亮点,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用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少女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镀金的十字架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那说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让我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要提升记叙文的主题。可以在文章的结尾作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增加文章的深度。高考作文应反映高中生对人生的态度与思考,既不能玩游戏人生、低俗油滑的文字,游戏的态度只能给人玩世不恭和轻浮浅薄的印象,也不宜故作高深,忸怩作态,否则就会失去高中生的本真。正确的做法是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作细致的观察、思索、分析,从中发现真善美,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总之,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破现在高考作文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作者单位:沂南一中)
其他文献
议论文体是高考作文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文体,深受考生、阅卷老师的青睐。就考生而言,此文体稳妥,易展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最起码拿个中等得分;就判卷老师而言,此文体好把握,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好判,判分不会出现大的误差,判卷有质量、有速度。  议论文体虽然使用频率非常高,但从作文批改的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严密的议论文,原因在于文章只有事例的堆砌,缺乏透彻的分析,即论点与论据分离。如
当下,教育科研流行所谓“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也可以称作“课堂实录”。我们欣喜这种新的文体形式的出现,我们应该大胆地去学习、运用这种形式。但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形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如果这种文体形式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而不能很好地为教育科研服务,那么它必然走向消亡,失去存在的价值。语文教师具有语言
玫瑰花,相传因爱神而生,因其形态娇艳欲滴,花香醉人,从古至今就被世人看作美丽和爱情的象征,是恋人用来表达爱意的最好礼物。不少文人雅士在诗词画作中,都喜用玫瑰花来诉说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享有“花中皇后”美誉的玫瑰花,用途广泛,除了极具观赏价值外,人们还善于把它制作成香甜可口的玫瑰糖、玫瑰糕、玫瑰饼、玫瑰果酱,制作成芳香醉人、让人回味的玫瑰花茶、玫瑰花酒,制作成舒心安神、美容养颜的玫瑰花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在《社戏》的“课文研讨”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对此表述,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不妥。  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法,《社戏》中的主人公“我”——迅哥儿就是鲁迅本人。在教学实际中,不仅七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就连一些名师也有类似的错误
苏教版必修五《逍遥游》,节选于《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第一章节。对于习惯了短小质朴,语言流畅的其他诸子散文的同学们来说,充满了奇特想象和浪漫色彩。汪洋恣肆的《逍遥游》犹如天外来客一般,即使疏通了字词,仍然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可当我们如庖丁解牛,抓住关键的整体架构,砉然解开,层层剖析,看似费解的文章,细细读来却别有味道。  一、层层推进的三“笑”  在熟读课文,疏通了文言字词后,
有的老年人因为不喜欢束缚,常买大一号的家居鞋,但过于宽松的家居鞋不跟脚,走路时脚趾需要用力弯曲抠紧鞋,才能使其不掉。长期如此易导致小腿肌肉紧张和酸痛。家居鞋的宽松度应以脚能将鞋塞满为宜,不能买太大、太宽松的。  摘自《健康咨詢报》
人教版高语第六册《报任安书》一课两处言及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受之刑: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处是“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膑脚”和“断足”尽管文字有别,但毫无疑问所指应是同一种刑罚。至于是怎样一种刑罚,注释交代的也不够明确,只是将“膑脚”解释为“膑刑”一带而过,“断足”更无一字注释,可是下文“孙子断足,终不可用”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是“孙子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
一、问题思考:体验的缺失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要“联系生活”,尊重学生“体验”的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写作的要求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中,第一条也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
古语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讲,透过细微的变化来看整体的事态发展。于历史而言,一些细微之处也给人以无限喟叹。透过《秦始皇本纪》中的多处精彩对白,我们也能见人情世态,见国家命运,见作者匠心。    一、察言观色,大成之际初现大败之相。    始皇初得天下之时,曾经下旨让群臣议论帝号。在下旨之前,始皇有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我原本地位低下,但发愤图强,靠着努力兴兵除暴,隳灭六国,统一天下,现在
查看近几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仿写题已成为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而且这种较高级(D级)的能力考核,的确拉开了考生的得分档次.那么在该考点上如何才能做到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呢?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四个统一”。    一、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