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构建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支持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了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思路,阐述了高职院校创业支持体系的主要内容。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创业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92-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的现状和困难
(一)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不强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存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尽管高校本身也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问题是缺少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供借鉴。主要问题有:(1)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多以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其本身就缺乏創业经验,理论学习也比较浅显,并不具备授课的资质。(2)创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对真想创业的学生来说,太浅显、不解渴,都是常识;但对没打算创业的学生来说,又是浪费时间。(3)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缺少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创业仅仅停留在课堂,学生无法接触到实践基地、企业、市场。
(二)缺乏创业环境和物质支持
虽然“双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高校的热点,但其实创业市场并不成熟,相关的政策在群众中的普及还不广,获取投资的途径也比较稀缺。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创业上具备了一定的意识和能力,但很难独自完成创业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在组织构建、市场攻坚等方面难以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表现,致使融资困难,还有些高职院校学生不愿吸收闲散资金,缺乏融资诚意。创业资金和物质的缺乏,使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二、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一个可以科学运转的创业支持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创业支持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支持和辅导,将创业变成一种有流程可依、有范本可参考的学习实践行为。
(一)加强政策服务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政策服务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学历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转化更为灵活。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对于高职院校中创业的学生,其管理可以更加灵活。(2)降低创业考评的门槛。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有工商注册资质等才能算作创业,其实学生创业大多从互联网入手,初期并不具备生产能力,因此也没有取得工商税务等资质,应把对学生创业的考评落实到项目内容本身,而不是检查资质、证明等。
(二)重新设计创业教育和理论指导模块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在实用层面实现突破,着力点应在以下几点:(1)设计主体不能再简单局限在大学教师层面,必须引入企业界、投资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必须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进行实战指导。(2)传统的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就必须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与生产线和客户线相衔接。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提供创业所需的物资、场地甚至是产品,让学生能够大规模地进入实践场所进行演练,在演练中锻炼创业能力。(3)丰富创业教育的內容广度。在实际创业中,除了需要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还需要必要的市场动态、融资、法律等商业知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成果上多为“专才”而非“通才”,因此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更要着力弥补这一点。
(三)转变学校在扶持创业工作中的角色
创业本身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个体行为,但是高校的创新创业工程应该是辐射所有在校大学生的群体行为。无论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还是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学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应该是主导者而非服从者。如果高校仅仅是满足学生创业条件的话,其服务对象仍然是原本就有创业意图的少数人,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创业学习和实践,就要像提供书本、提供教室一样去提供创业学习的内容和条件,把创业项目变成培训内容、把创业成果变成实践成绩,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高职院校在构建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考评放在第一位,服务于大学生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时代创新创造精神的栋梁之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明.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
[2]居珈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张伟东.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29-32.
[4]曹阳.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5]方芳.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思维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7(1).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创业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92-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的现状和困难
(一)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不强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存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尽管高校本身也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问题是缺少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供借鉴。主要问题有:(1)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多以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其本身就缺乏創业经验,理论学习也比较浅显,并不具备授课的资质。(2)创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对真想创业的学生来说,太浅显、不解渴,都是常识;但对没打算创业的学生来说,又是浪费时间。(3)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缺少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创业仅仅停留在课堂,学生无法接触到实践基地、企业、市场。
(二)缺乏创业环境和物质支持
虽然“双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高校的热点,但其实创业市场并不成熟,相关的政策在群众中的普及还不广,获取投资的途径也比较稀缺。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创业上具备了一定的意识和能力,但很难独自完成创业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在组织构建、市场攻坚等方面难以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表现,致使融资困难,还有些高职院校学生不愿吸收闲散资金,缺乏融资诚意。创业资金和物质的缺乏,使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二、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一个可以科学运转的创业支持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创业支持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支持和辅导,将创业变成一种有流程可依、有范本可参考的学习实践行为。
(一)加强政策服务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政策服务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学历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转化更为灵活。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对于高职院校中创业的学生,其管理可以更加灵活。(2)降低创业考评的门槛。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有工商注册资质等才能算作创业,其实学生创业大多从互联网入手,初期并不具备生产能力,因此也没有取得工商税务等资质,应把对学生创业的考评落实到项目内容本身,而不是检查资质、证明等。
(二)重新设计创业教育和理论指导模块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在实用层面实现突破,着力点应在以下几点:(1)设计主体不能再简单局限在大学教师层面,必须引入企业界、投资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必须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进行实战指导。(2)传统的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就必须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与生产线和客户线相衔接。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提供创业所需的物资、场地甚至是产品,让学生能够大规模地进入实践场所进行演练,在演练中锻炼创业能力。(3)丰富创业教育的內容广度。在实际创业中,除了需要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还需要必要的市场动态、融资、法律等商业知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成果上多为“专才”而非“通才”,因此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更要着力弥补这一点。
(三)转变学校在扶持创业工作中的角色
创业本身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个体行为,但是高校的创新创业工程应该是辐射所有在校大学生的群体行为。无论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还是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学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应该是主导者而非服从者。如果高校仅仅是满足学生创业条件的话,其服务对象仍然是原本就有创业意图的少数人,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创业学习和实践,就要像提供书本、提供教室一样去提供创业学习的内容和条件,把创业项目变成培训内容、把创业成果变成实践成绩,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高职院校在构建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考评放在第一位,服务于大学生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时代创新创造精神的栋梁之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明.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
[2]居珈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张伟东.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29-32.
[4]曹阳.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5]方芳.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思维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