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顺应时代发展走进了教学课堂,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氛围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结合历史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获得了较多的体会,在此谈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一节吸引人的好课,它的开头是关键,曾经有多少老师为了能够有一个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开头而绞尽脑汁,不得其道,如今有了多媒体教学,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若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引情入境。例如,我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与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以志殉国;此时的李鸿章却为了自保,下令避战;当权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大肆铺张浪费;导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的一系列镜头。这组镜头使往日的历史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完这组镜头后,学生个个义愤填膺,至此课前的情境激趣已完成。接着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在了侵略者的手里?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想象积极思考,看到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大肆铺张浪费的镜头,从而得出最后结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去探讨清政府是如何腐败的。通过观看影片,抽象生涩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每一个老师都想把课都讲得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震撼力。历史教师更是如此。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老师可以利用历史影像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产生强烈冲击,促使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历史题材的影视片,通过剪辑来重现历史,可以拉近学生感知历史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辅助性讲解,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播放《山河岁月》的影视剪辑片段,当学生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野蛮践踏我们的骨肉同胞,当一具具血淋淋尸首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满教室的学生再也坐不住了,这种效果是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讲上千万句也难以达到的。那么除了影视剪辑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授历史典故的时候适当配上符合历史情境的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心情舒畅,使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和老师一起“体验历史”。例如我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当讲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路线的时候,我根据电影场景配上不同的音乐,用音乐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感知历史。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情感共鸣
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揭示历史的规律。在历史教学中,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又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正是《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贯穿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这正是历史教学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是我认为无论哪种手段也不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投影显示,播放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使已消逝的,陈旧的,遥远的历史变成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例如在讲述“雄伟长城”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播放有关长城的录像片,让学生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再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当镜头上出现天津大沽清军炮击英法舰队,使侵略者狼狈逃窜时,同学们神情激动,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当镜头上出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奸淫掳掠、破坏文物古迹、火烧圆明园时,同学们群情振奋,个个义愤填膺。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清朝统治者的卖国嘴脸与劳动人民的背井离乡画面时,同学们都沉默了。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的情境中。课后有的学生说: “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音带(碟)等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響,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真情实感。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
总之,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在各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博士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有明显的分工,证明了语言、计算、分析、书写、等类似活动,主要由左半球担负;形象、感知、想象、音乐、韵律、幻想等类似活动主要由右半球担负。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左脑,如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正好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左右脑全部得到开发。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记忆,还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历史课教学产生显著的效果,从而达到历史课教学的育人目的。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顺应时代发展走进了教学课堂,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氛围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结合历史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获得了较多的体会,在此谈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一节吸引人的好课,它的开头是关键,曾经有多少老师为了能够有一个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开头而绞尽脑汁,不得其道,如今有了多媒体教学,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若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引情入境。例如,我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与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以志殉国;此时的李鸿章却为了自保,下令避战;当权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大肆铺张浪费;导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的一系列镜头。这组镜头使往日的历史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完这组镜头后,学生个个义愤填膺,至此课前的情境激趣已完成。接着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在了侵略者的手里?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想象积极思考,看到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大肆铺张浪费的镜头,从而得出最后结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去探讨清政府是如何腐败的。通过观看影片,抽象生涩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每一个老师都想把课都讲得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震撼力。历史教师更是如此。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老师可以利用历史影像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产生强烈冲击,促使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历史题材的影视片,通过剪辑来重现历史,可以拉近学生感知历史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辅助性讲解,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播放《山河岁月》的影视剪辑片段,当学生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野蛮践踏我们的骨肉同胞,当一具具血淋淋尸首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满教室的学生再也坐不住了,这种效果是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讲上千万句也难以达到的。那么除了影视剪辑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授历史典故的时候适当配上符合历史情境的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心情舒畅,使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和老师一起“体验历史”。例如我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当讲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路线的时候,我根据电影场景配上不同的音乐,用音乐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感知历史。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情感共鸣
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揭示历史的规律。在历史教学中,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又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正是《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贯穿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这正是历史教学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是我认为无论哪种手段也不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投影显示,播放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使已消逝的,陈旧的,遥远的历史变成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例如在讲述“雄伟长城”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播放有关长城的录像片,让学生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再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当镜头上出现天津大沽清军炮击英法舰队,使侵略者狼狈逃窜时,同学们神情激动,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当镜头上出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奸淫掳掠、破坏文物古迹、火烧圆明园时,同学们群情振奋,个个义愤填膺。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清朝统治者的卖国嘴脸与劳动人民的背井离乡画面时,同学们都沉默了。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的情境中。课后有的学生说: “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音带(碟)等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響,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真情实感。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
总之,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在各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博士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有明显的分工,证明了语言、计算、分析、书写、等类似活动,主要由左半球担负;形象、感知、想象、音乐、韵律、幻想等类似活动主要由右半球担负。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左脑,如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正好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左右脑全部得到开发。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记忆,还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历史课教学产生显著的效果,从而达到历史课教学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