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保障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社会保障性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分支,对市场经济活动起着“调节器”和“安全网”的作用,作为市场外的再次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社会保障性支出通过增加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内需。
  关键词:社会保障性支出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c)-021-05
  社会保障追求的是社会公平和公正,其作为经济活动的再次分配,通过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调节人们的收入差距,从而达到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国家的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中占主要的比重,而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达到财政支出的最优结构和社会保障的最适水平,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
  本文确定了统一的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口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总结了国内外对社会保障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典型研究,先从社会保障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再根据2001年~2014年社会保障性支出的相关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保障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同时在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学的学科中也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社会保障性支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笔者对一些代表性较强的理论个研究进行简单介绍。
  Feldstein·Martin (1974)最先提出了社会保障支出会对个人储蓄有“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通过“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两个相反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个人储蓄。Ehrlich and Zhong (1998) 分析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以养老金占GDP的比率为代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得出两者具有相反的关系。
  穆怀中(1997)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对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的适度性进行分析,提出最优社会保障支出规模,(2001)从国家福利的角度出发,利用计量中回归模型论证了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潘莉《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2006)(经济管理出版社)通过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提出两者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不适度、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崔大海(2008)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证明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只有单向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性支出存在正相关的因果关系,但是社会保障性支出却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2 社会保障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看作外生变量,认为由于资本收益递减的作用,经济将会保持稳态,经济增长为零,此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影响。而20世纪80年代,罗默、卢卡斯提出内生增长理论重新修正了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内生因素影响的,所以政府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技术,间接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以内生经济理论为基础来考察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却始终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说明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但是通过学者的大量研究可以确定的是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3 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2003年~2014年数据分析
  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数据分析和模型的设定,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对于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较为复杂,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本文中使用的是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程组(2007)统一的规定,认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3.1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
  3.1.1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市场的调节器,而社会保障水平是反应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度高低,即社会成员能从国家的社会保障中得到的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常用社會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测量指标。同时,社会保障水平一定要适度提高,穆怀中(1997)在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理论中提出“渐进与切线式发展”的模式,构建了社会保障支出适度水平公式。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可能会造成社会成员的工作惰性,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反之,过低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不能保障社会再次分配的公平、公正性,破坏社会秩序,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从下图1所示,2001年~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性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也带来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现阶段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没有标准化,在此和其他学者研究数据没有可比性。再者,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完全不同,城镇居民享受较高的社会保障,甚至是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为代价发展起来的,而农村则仍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不仅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某些偏远地区连最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没有达到,对此社会保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作用。


  3.1.2 社会保障支出总概况
  从2001年~2014年,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值值虽然是一直增加的,从2001年社会保障支出的1987.4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968.85亿元。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增加了将近10倍,但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仍是不足的,同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2009年~2014年保持在10%左右。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显然是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见图1)。   再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见图3),2001年到2014年间的波动很大,从2011年是逐年减缓的,2012年比2011年的增长速度减少了8.38%,2014年比2013年减少了4.94%,表明我国应当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




  2001年來,社会保障性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都在不断地增加的,且社会保障性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近十年来,除了2003年、2004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弹性是小于1的,其余的都大于1,表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率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大于当期经济增长率,说明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投资日渐增加。且根据图4和表2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率不仅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而且是同方向变化,可以猜测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是成正相关变化的,可以通过下面的实证分析更有力的证明这一点。


  3.1.3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中央和地方承担责任不均衡
  根据2001年~2014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中(见表3),中央支出占比极少,而大部分的社会保障性支出落到地方政府上。在2014年,社会保障支出中央只占到14.9%,而地方上承担了85.1%,中央和地方对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责任承担严重不平衡,造成地方的负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不到位。




  3.2 社会保障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2001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财政决算报告的整合数据,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由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不平稳性,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保障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3.2.1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1)单位根检验(ADF检验):单位根检验是格兰杰检验的前提,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方法。将社会保障支出设为X,人均GDP设为Y。先对X、Y画出散点图,如图5、6、7所示,X、Y的散点图都是有截距的趋势图,再对X、Y进行有截距的单位根检验。


  由于P值小于0.05,则说明人均GDP和社会保障性支出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可以得出人均GDP和社会保障性支出是二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协整则是将不平稳的数据进行差分后将其变为平稳数据序列。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变量人均GDP和社会保障性支出进行协整分析,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2001年~2014年我国人均GDP和社会保障性支出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得出在5%的置信水平上,人均GDP和社会保障性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格兰杰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基础上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进行因果关系的研究。从表2的检验结果看出,我国人均GDP 和社会保障性支出有双向的因果关系,在1年滞后期的前提下。表明,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人均GDP的提高,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增加社会保障性支出,如图9所示。


  3.2.2 回归模型
  本文通过选取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GDP两个观测变量研究社会保障性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下面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性支出的确定的模型,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


  Y=3930.595+2.786945X,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保障性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经济增长会增加近三个单位。所以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不仅是对我国政治的改革,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同时相关系数为0.9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F检验和t检验都能说明方程式是显著的。
  4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同时也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发展差异巨大,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不稳定,社会保障支出体系在不同层级政府的责任分担机制不完善。
  4.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保障性财政支出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没有达到最适度水平范围,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支出体制不能满足现行的需求,政府可以大力投入社会保障性支出。而我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还是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而这两方面的政府支出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应该减少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将其按适当比例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4.2 扩大社会保障支出涉及的覆盖面
  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地域辽阔,社会保障支出要对全国所有居民进行辐射是十分困难的。扩大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加对消费的支出,拉动经济发展的內需,促进经济增长。王延中(2009)曾提到,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需要财政投入约57400亿元。
  4.3 完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最早是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提出的,而我国在1996年已经出现了“社会保障税”提法,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近几年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同时给政府的财政带来严重的负担,所以需要开征社会保障税,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4.4 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责任分担机制
  加强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应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加大中央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投入。现阶段可以看出中央社会保障性支出占比远远小于地方上的支出,而地方上的收入又是远远不足的,导致地方政府的负担较大。政府应该改善在中央和地方上的财政投入比例,根据两者的财政收入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以便能够将社会保障性支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潘莉.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D].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杨胜利,李正龙,吕栋鑫.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9).
  [3] 张治觉.中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 梁秀.我国公共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
  [5] 刘畅.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困境及对策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
  [6] 董拥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效率与公平影响的实证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7] 潘楠.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10).
  [8] 龙玉其.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成效及问题[J].学术论坛,2011(5).
  [9] 王静.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3(5).
  [10] 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财贸经济,2011(1).
  [11] 康振华.公共财政下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11).
  [12] 崔大海.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厦门大学,2008.
  [13] 董永军,邱长溶.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分析[J].生态经济,2007(2).
  [14] 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3).
  [15] 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现行征收规则和金融业正式实行营改增后的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显示营改增后税负增减在不同银行间有差异,减税效果未达预期,但没有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本文还对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利润结构做了预测调整,并据此预测未来税负。测算结构表明非国有银行减税空间更大,银行逐渐从以利息收入为主逐渐向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创新过渡,既适应市场趋势又利于获得增值税减税
期刊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重要难题,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而金融服务作为经济的血脉能否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走进各地农村,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使农民走出贫困、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工作,关系到我国小康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有 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等。因此,物流行业已成为我国现如今非常重要的行业,需要我国不断增加和培养物流人才,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院校 物流人才 重庆市 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二爨(《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的简称)的发现,使云南曲靖爨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爨文化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之间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能够提升曲靖城市文化品质,促进曲靖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爨文化 曲靖旅游文化商品 必要性 可行性 创意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贸易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不断显露,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方式之一,被我国广大工商企业及银行业广泛运用。但信用证的自身缺陷及信用证欺诈行为的高额利润导致其的使用受到阻碍。基于此,文章基于银行角度,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信用证使用风险防范研究,为银行开展信用证业务提供决策依据及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用证 风险防范 银行角度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探索起步相对来说较晚,但并不影响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内部控制的环境是内部控制完善的基础,对于内部控制的发展也有引导作用。内部控制环境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职权分配等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形式上设立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建立与企业本身发展相一致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本文以W公司的内控环境作为案例,以小见大,反映出企业内
期刊
摘 要: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构建的核心就是物流服务分派问题。将距离配送中心最近的配送需求点划分给它,是物流服务分派的基本思想。出现两个以上的配送中心与配送需求点的距离一样时,有必要对处于配送区域“交叉部”的配送需求点进行重新调整、规划,使整个农村配送系统的综合效益提升。本文使用最小指派规则来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配送网络服务 配送网络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对“宝宝类理财产品”需求度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度与性别和年级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与每月的生活费结余、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所承担风险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对于理财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并且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宣传程度对于大学生的购买程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宝宝类理财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会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本文以泰山学院为例,根据对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 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 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
期刊
摘 要:十九大的召开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经济的改革将致力于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势必会加速钢铁行业的产能退出与产业升级。本文以天津钢铁为例,再从市场环境、发展历程、财务状况等多个角度对天津钢铁进行深度剖析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长短期战略管理目标;以此指明地方钢企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模式下,需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战略管理;在稳定收入来源的前提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