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小型写作练习以课本为纲,利用文本挖掘开拓练笔空间,使写作练习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并且渗透在动态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为学生提升语感及言语表达水平、丰富内心世界等搭建了平台。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 小练笔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会讲到读写结合的话题。的确,读写是一家,它们常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就形象地点出了两者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读与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能有效地影响写,而不同形式的写也可以成为阅读的延续、深化、迁移。
对读写不分家的概念,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做到,常常会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进行教学。为了教作文,我们很多人舍近求远,总是煞费苦心地搜集一些课外素材,然后缺乏系统地上那么几堂写作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学生也没有什么收获,无法真正明白怎么写作文。
其实,我们忽略了教材这个很好的范例。课本里的文章就是一个个作文范例,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课文进行练笔写作。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课堂阅读教学中易被人忽略的小练笔。为何称其为小练笔?这是因为它的规模甚小,一个小片段,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几个字都能成为一次创作之旅。这种练笔的依托就是每一篇课本文章,采用何种形式可视文本体裁、具体思想内容而定。我在课堂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曾穿插过多种练笔方式,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现列举如下。
例一:拟写对联。例如,学习了《夸父逐日》一文后,我根据夸父的行动及意义拟了一句上联,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神话故事接龙比赛对下联。
例二:拟宣传语。例如,在学生熟悉《斑羚飞渡》情节后,我让学生为斑羚等遭受伤害的动物拟写宣传保护的标语,并推选若干优秀作品放大张贴在教室内外以发挥其宣传效果。
例三:制作书签。例如,在学生了解了《丑小鸭》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我请每位学生思考从丑小鸭身上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并把思考结果组织成一两句精炼的话,然后同学相互交流,课后抄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
例四:作颁奖词。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我请学生依据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以及可贵品质写一段颁奖词,并提供了央视流行范本,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撰写的颁奖词。
例五:写墓志铭。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考虑到文章人物较多,悲剧色彩较浓,又不知学生是否可以将伟大与失败联系在一起,我就利用文章中众人死去无墓志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学写墓志铭,为其中一人或全体立碑作词。写作前,我讲解了一些关于墓志铭的知识,并列举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墓志铭典例。在学生写完后,我分类(个人墓志铭或全体墓志铭)呈现了一部分作品。
例六:想象留白。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怎样买书的过程原文只字未提,我就请学生依据对阿长个性、身份的已有认识,多角度描写阿长买书的情景,以深入体察阿长的为人及对“我”的爱。
例七:角色体验与反思。例如,在执教《蝉》一文时,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给夏蝉打热线电话,表达自己对蝉生命过程价值的看法。又如,在执教《猫》一文时,我请学生以第三只猫的口吻对主人说几句话,让隐性情感外化。再如,执教《斑羚飞渡》时,我请学生从文中某猎人的角度作心理独白,重新审视人类的行为。
除以上所述外,其他方式如针对诗文中某句话描写意境,对文中美点予以概括命名阐释等,其实也属阅读教学中小型写作的范畴,具体情况余映潮等老师在其论文中有详细论述,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练笔都应重视口头书面相结合,并及时鼓励性反馈。短小一点的,可当堂交流,主动写在黑板上或相互推荐,请学生评点,优秀作品大家摘录,还可张贴公布以示鼓励。难度稍大的,允许学生课后补充完成,互相请教,但内容不得重复,师生协作查阅后再选典型,并让学生适当比较优劣作品的差异,教师在必要时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像这样的小练笔,操作性挺强,若经常性自然地渗透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为何这么说呢?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语文的本质是一种生活,而对话则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了阅读对话理论,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中的一层意思是阅读对话,即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因而,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的过程需要以动态的活动来完善。
阅读课堂小练笔介入方式灵活,需要手、脑、口并用,表达自己的阅读积累、心得或创造,这样的动态活动能多途径地营造竞争合作的氛围,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例如,在学习《夸父逐日》时,鉴于适当拓展的目的,我随口抛出上联“夸父弃杖化桃林福庇后人”,然后让学生搜索平时积累的阅读信息对下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其他神话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必须揣摩词句才可能写出下联。教室里嗡一声,氛围浓烈起来,有的学生说“女娲炼石补苍穹心系黎民”,还有的学生说“哪吒闹海惩恶龙胸怀正义”……学生们或皱眉沉思,或念念有词,或相互探讨,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表现自我。这种古老又有趣的文学样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的肯定勉励又给了他们无穷力量。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不自觉中帮助学生回顾交流了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促使他们对课堂阅读新吸纳的某种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到神话的内涵,并提供了学生用字、炼字、组词造句的锻炼平台。
语文学科本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语文素养,不仅靠积累、理解和分析,更需要提供时机感悟、模仿和创造。青少年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当设法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允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允许学生自行探索等,这样环境下的学生创造力才能相对较高。
其次,青少年心理学指出,学生无意注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经验或知识的获得全凭学生的兴趣。那么,兴趣的源泉在哪里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课堂小练笔是实践性、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对文本的创意阅读表达中,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对有关内容产生有意后注意。
比如像《蝉》这一类哲理性散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真的是深沉严肃了些。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在音像效果感召下,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对文章的初步理解给夏蝉打热线电话,表达个人对蝉的生命历程的看法。这一做法无疑打破了传统,将课堂主权还给了每位学生。打电话是现代信息社会最平常的事,但此方式已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学生都非常积极和兴奋。于是,长短不一、层次不同的通话开始了。“嗨,小蝉,我真不知道你们的家族是这么厉害!在漆黑的地下居然睡上那么多年。是在蓄积力量吧,不然在枝头怎么能那么嘹亮地唱个不停?不管怎样,我为你们的坚持而震撼,真的!”“可爱的蝉儿,你好!我是曾经特别厌恶你的一位小女孩。我一直以为你的叫声是世界上最令人懊恼的噪音之一。可读着小思的这篇短文,我似乎觉得能够理解你了,你在黑暗的地下蛰伏那么多年,待得雾开见月明,留给你的时间却仅有一月左右,这么短暂的华光,你若不尽情歌唱,分秒必争,岂不辜负了地底下的执着?想到这一点,我不由地开始敬佩你”……聆听着学生稍显稚嫩却真诚的诉说,我再一次感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自我的理解感悟真的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几名发言的学生平时不爱说话,说话总是疙疙瘩瘩的,在这样的开放性实践活动里居然也能较为流畅地说上几句且自有见地,这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语言思想的一次大跃进,从他们激动的神色上看,内心的喜悦也是无法言表的。
从这一视角上看,创造性练笔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而是作为一种媒介,让学生通过主动地阅读和思考,最终走向作品、作者的内在空间,并迸发出思维情感的火花。写作呼唤真情,真情不能凭空生就,唯有引导学生有心地去真诚阅读、观察和思考,才能促成真情表达。
再次,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关系到一个人的智力生活、精神生活能否丰富,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否健康积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并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所以,我们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而是在进行情感教育和文化熏陶。例如,《斑羚飞渡》一文,要想写好保护动物的标语,学生不但要重新审视课文内容,而且还必须要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要思考动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如像“我们同在自然的怀抱里徜徉,然而你举起猎枪,刺穿了兄弟的胸膛,也撕碎了母亲的心房”这样语句的生成,学生提炼的不只关涉课文内容,还有对自我、对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审视与反思。这样,学生在思索中得到了一次道德思想的洗礼。其他像撰写墓志铭之类的练笔活动,内容往往涉及思想境界较高的人物事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揣摩人物内在精神,煅炼文字言语,挑战是多重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它让课堂阅读不只停留在熟悉记住人物事件、积累语言技巧上,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将优秀人物的气质、品德内化为学生的某种精神特质。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以文本为支点的小练笔可以根据需要随机贯穿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形式多样,既有对知识的拓展巩固,又有对精神世界的探微丰富,也有对想象、创造思维的锤炼等等,文字创作充满生活、文化气息。从这些层面上说,它符合新课标精神及青少年心理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课堂小练笔让写作有抓手,让阅读教学更丰富、更灵活、更广远,今后我将执着地思索并实践。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 小练笔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会讲到读写结合的话题。的确,读写是一家,它们常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就形象地点出了两者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读与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能有效地影响写,而不同形式的写也可以成为阅读的延续、深化、迁移。
对读写不分家的概念,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做到,常常会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进行教学。为了教作文,我们很多人舍近求远,总是煞费苦心地搜集一些课外素材,然后缺乏系统地上那么几堂写作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学生也没有什么收获,无法真正明白怎么写作文。
其实,我们忽略了教材这个很好的范例。课本里的文章就是一个个作文范例,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课文进行练笔写作。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课堂阅读教学中易被人忽略的小练笔。为何称其为小练笔?这是因为它的规模甚小,一个小片段,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几个字都能成为一次创作之旅。这种练笔的依托就是每一篇课本文章,采用何种形式可视文本体裁、具体思想内容而定。我在课堂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曾穿插过多种练笔方式,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现列举如下。
例一:拟写对联。例如,学习了《夸父逐日》一文后,我根据夸父的行动及意义拟了一句上联,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神话故事接龙比赛对下联。
例二:拟宣传语。例如,在学生熟悉《斑羚飞渡》情节后,我让学生为斑羚等遭受伤害的动物拟写宣传保护的标语,并推选若干优秀作品放大张贴在教室内外以发挥其宣传效果。
例三:制作书签。例如,在学生了解了《丑小鸭》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我请每位学生思考从丑小鸭身上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并把思考结果组织成一两句精炼的话,然后同学相互交流,课后抄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
例四:作颁奖词。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我请学生依据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以及可贵品质写一段颁奖词,并提供了央视流行范本,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撰写的颁奖词。
例五:写墓志铭。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考虑到文章人物较多,悲剧色彩较浓,又不知学生是否可以将伟大与失败联系在一起,我就利用文章中众人死去无墓志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学写墓志铭,为其中一人或全体立碑作词。写作前,我讲解了一些关于墓志铭的知识,并列举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墓志铭典例。在学生写完后,我分类(个人墓志铭或全体墓志铭)呈现了一部分作品。
例六:想象留白。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怎样买书的过程原文只字未提,我就请学生依据对阿长个性、身份的已有认识,多角度描写阿长买书的情景,以深入体察阿长的为人及对“我”的爱。
例七:角色体验与反思。例如,在执教《蝉》一文时,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给夏蝉打热线电话,表达自己对蝉生命过程价值的看法。又如,在执教《猫》一文时,我请学生以第三只猫的口吻对主人说几句话,让隐性情感外化。再如,执教《斑羚飞渡》时,我请学生从文中某猎人的角度作心理独白,重新审视人类的行为。
除以上所述外,其他方式如针对诗文中某句话描写意境,对文中美点予以概括命名阐释等,其实也属阅读教学中小型写作的范畴,具体情况余映潮等老师在其论文中有详细论述,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练笔都应重视口头书面相结合,并及时鼓励性反馈。短小一点的,可当堂交流,主动写在黑板上或相互推荐,请学生评点,优秀作品大家摘录,还可张贴公布以示鼓励。难度稍大的,允许学生课后补充完成,互相请教,但内容不得重复,师生协作查阅后再选典型,并让学生适当比较优劣作品的差异,教师在必要时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像这样的小练笔,操作性挺强,若经常性自然地渗透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为何这么说呢?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语文的本质是一种生活,而对话则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了阅读对话理论,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中的一层意思是阅读对话,即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因而,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的过程需要以动态的活动来完善。
阅读课堂小练笔介入方式灵活,需要手、脑、口并用,表达自己的阅读积累、心得或创造,这样的动态活动能多途径地营造竞争合作的氛围,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例如,在学习《夸父逐日》时,鉴于适当拓展的目的,我随口抛出上联“夸父弃杖化桃林福庇后人”,然后让学生搜索平时积累的阅读信息对下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其他神话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必须揣摩词句才可能写出下联。教室里嗡一声,氛围浓烈起来,有的学生说“女娲炼石补苍穹心系黎民”,还有的学生说“哪吒闹海惩恶龙胸怀正义”……学生们或皱眉沉思,或念念有词,或相互探讨,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表现自我。这种古老又有趣的文学样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的肯定勉励又给了他们无穷力量。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不自觉中帮助学生回顾交流了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促使他们对课堂阅读新吸纳的某种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到神话的内涵,并提供了学生用字、炼字、组词造句的锻炼平台。
语文学科本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语文素养,不仅靠积累、理解和分析,更需要提供时机感悟、模仿和创造。青少年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当设法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允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允许学生自行探索等,这样环境下的学生创造力才能相对较高。
其次,青少年心理学指出,学生无意注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经验或知识的获得全凭学生的兴趣。那么,兴趣的源泉在哪里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课堂小练笔是实践性、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对文本的创意阅读表达中,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对有关内容产生有意后注意。
比如像《蝉》这一类哲理性散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真的是深沉严肃了些。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在音像效果感召下,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对文章的初步理解给夏蝉打热线电话,表达个人对蝉的生命历程的看法。这一做法无疑打破了传统,将课堂主权还给了每位学生。打电话是现代信息社会最平常的事,但此方式已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学生都非常积极和兴奋。于是,长短不一、层次不同的通话开始了。“嗨,小蝉,我真不知道你们的家族是这么厉害!在漆黑的地下居然睡上那么多年。是在蓄积力量吧,不然在枝头怎么能那么嘹亮地唱个不停?不管怎样,我为你们的坚持而震撼,真的!”“可爱的蝉儿,你好!我是曾经特别厌恶你的一位小女孩。我一直以为你的叫声是世界上最令人懊恼的噪音之一。可读着小思的这篇短文,我似乎觉得能够理解你了,你在黑暗的地下蛰伏那么多年,待得雾开见月明,留给你的时间却仅有一月左右,这么短暂的华光,你若不尽情歌唱,分秒必争,岂不辜负了地底下的执着?想到这一点,我不由地开始敬佩你”……聆听着学生稍显稚嫩却真诚的诉说,我再一次感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自我的理解感悟真的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几名发言的学生平时不爱说话,说话总是疙疙瘩瘩的,在这样的开放性实践活动里居然也能较为流畅地说上几句且自有见地,这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语言思想的一次大跃进,从他们激动的神色上看,内心的喜悦也是无法言表的。
从这一视角上看,创造性练笔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而是作为一种媒介,让学生通过主动地阅读和思考,最终走向作品、作者的内在空间,并迸发出思维情感的火花。写作呼唤真情,真情不能凭空生就,唯有引导学生有心地去真诚阅读、观察和思考,才能促成真情表达。
再次,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关系到一个人的智力生活、精神生活能否丰富,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否健康积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并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所以,我们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而是在进行情感教育和文化熏陶。例如,《斑羚飞渡》一文,要想写好保护动物的标语,学生不但要重新审视课文内容,而且还必须要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要思考动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如像“我们同在自然的怀抱里徜徉,然而你举起猎枪,刺穿了兄弟的胸膛,也撕碎了母亲的心房”这样语句的生成,学生提炼的不只关涉课文内容,还有对自我、对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审视与反思。这样,学生在思索中得到了一次道德思想的洗礼。其他像撰写墓志铭之类的练笔活动,内容往往涉及思想境界较高的人物事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揣摩人物内在精神,煅炼文字言语,挑战是多重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它让课堂阅读不只停留在熟悉记住人物事件、积累语言技巧上,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将优秀人物的气质、品德内化为学生的某种精神特质。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以文本为支点的小练笔可以根据需要随机贯穿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形式多样,既有对知识的拓展巩固,又有对精神世界的探微丰富,也有对想象、创造思维的锤炼等等,文字创作充满生活、文化气息。从这些层面上说,它符合新课标精神及青少年心理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课堂小练笔让写作有抓手,让阅读教学更丰富、更灵活、更广远,今后我将执着地思索并实践。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