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2歲的时候,正赶上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时的《榆林日报》叫《榆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我们村的生产队长,让会计在冬天的一个夜晚读报,在社员学习会上宣传会议的内容,三张《榆林报》,被人们扯成小块块,争相谈论报纸上的新政策。人们的心底似乎涌动起热血,沸腾的温度消减了窗外的寒冷。
会计婆姨是村里唯一的民办教师,也是唯一会裁剪的好裁缝。上初中的我,被母亲拉着去扎一条新咔叽裤子,女教师和母亲拉闲话,她笑着说:“我看这娃的裤子缝长一点,不要再穿高吊裤了。中央的政策已经变了,农民的活法也会好起来。”不识字的母亲张着疑惑的眼神,问:“这与娃娃的裤子有什么相干?”女教师说:“我当了15年的缝衣匠,咱小百姓的穿着和打扮,其实与潮流有关系。四人帮得势的那几年,上面的政策太紧,咱们穿的裤子就露出脚腕,叫高吊裤,高吊高吊,就是上头的政策太硬,把咱的日子吊在空中嘛,穷得没办法,就少穿几寸布料。”我似乎觉得这女民办老师,比平时给我们上课有了水平。她还给另外的几个婆姨说,报纸上有消息:安徽凤阳县的18个农民,早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了,但报上没说是刘少奇路线。村里的许多男人惊讶不已:社会主义怎么和“一大二公”不同了呢?
1981年,我初中毕业上高中,所有的家长都盼自己的孩子考大学,“大学生”三个字,比古代的状元郎要风光十倍。我们村的会计婆姨转正为公办教师,但仍是兼职裁缝,并且有三四个不上学的女徒弟。母亲又带我去剪一条软料裤子,穿在腿上无风自抖,好像两条腿上爬了游走的蛇,人们说这样的料子只有城里的“晃脑”才穿,我要进城了,理应“晃脑”一回。那条裤子我穿着很合身,是灰白色的软料裤,只是裤底下的边摆周长有一尺宽,状似喇叭,美其名曰“喇叭裤”。社会上很流行这种款式,尤其在港澳地区的时髦青年,在电影的银幕上乱晃,黑白片也让彩色代替。女教师又有一段解释:这叫上窄下宽,是联产承包制实行以来我们时代的具体表现。虽然上头政策口号不断,但下边的开放如裤管,敞成喇叭,几亿农民尽情在承包的土地上折腾,宽松祥和的日子就是明证。因为许多村里的书记、队长都得下田种地,更多的懒汉抠起了踏倒后跟的鞋,睁开打迷糊的眼,紧跟着忙人们刨闹自家的日月。穷困的人们吹响致富的喇叭。
我高中毕业时,初中的同班学生许多都结了婚。当上海、北京的一些大城市街上的女子穿起红裙子流行色的时候,我们县城的砖头街上也流行起老板裤。
“老板裤”是上下一样的宽窄,听着名字就有几分发财和经商的味道。特别是1990年后,满天下的老板疯生猛长,年轻的农民不种地了,纷纷进城经商。于是,乡土观念冲淡了,大小车辆奔出县域和省域,“公司”、“经理”、“老板”的名号,印在二寸宽窄的名片上,如雪花在风中狂舞,飘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洒落在乡村的羊肠小道。有人说“名片”就是“明骗”,穿着老板裤的小伙子,戴着墨镜,穿着皮鞋,打着领带,叼着黑色的卷烟棒,威武雄壮地走在处处有商机的金钱大道上……到底谁骗了谁?谁宰了谁?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数不清的“二道贩子”老板们,把全国的民间经济给搞活了。老板成了翻江倒海的鱼和龙,搅闹起声势浩大的钱塘大潮,折叠着一泻千里的壶口瀑布……
将近2000年,我参加工作后又下海了,女人们突然穿起紧绷在大腿和胯骨上的健美裤。这预示着政策对百姓的贴切关怀。健美裤把女性的体形夸张成美丽的遐思。女性的长发如彩霞,披挂在雨后的天际;女性的身段,苗条如白杨,秀溜成玫瑰,挺拔得奇妙,绽放得高贵。男性的牛仔裤,套不住潇洒的风度。新世纪之后,流行着灯笼裤、筒裤,人们的穿着打扮走向审美意境。虽然“超短裙”和“迷你裙”不属男士所有,但旗袍下的“民国时代”不属于今天的陕北美学构造,比基尼罩不住的青春活力,展示着世界潮流相融的风采。巴黎时装并不能标新立异地领先世界了。
30年过去了,风云点染着岁月的色彩。从裤子的款式变化,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的“道具”和“服装”与时俱变,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如滴水映日般地从民间隐性显示,沉淀出经典的预言。我那位小学女老师,她像哲人般的絮叨话语,不正是民众对上层建筑的一种彻悟阐释吗?
哦,那条并不只是用来遮羞和保暖的裤子!■
■栏目责编/沙人
会计婆姨是村里唯一的民办教师,也是唯一会裁剪的好裁缝。上初中的我,被母亲拉着去扎一条新咔叽裤子,女教师和母亲拉闲话,她笑着说:“我看这娃的裤子缝长一点,不要再穿高吊裤了。中央的政策已经变了,农民的活法也会好起来。”不识字的母亲张着疑惑的眼神,问:“这与娃娃的裤子有什么相干?”女教师说:“我当了15年的缝衣匠,咱小百姓的穿着和打扮,其实与潮流有关系。四人帮得势的那几年,上面的政策太紧,咱们穿的裤子就露出脚腕,叫高吊裤,高吊高吊,就是上头的政策太硬,把咱的日子吊在空中嘛,穷得没办法,就少穿几寸布料。”我似乎觉得这女民办老师,比平时给我们上课有了水平。她还给另外的几个婆姨说,报纸上有消息:安徽凤阳县的18个农民,早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了,但报上没说是刘少奇路线。村里的许多男人惊讶不已:社会主义怎么和“一大二公”不同了呢?
1981年,我初中毕业上高中,所有的家长都盼自己的孩子考大学,“大学生”三个字,比古代的状元郎要风光十倍。我们村的会计婆姨转正为公办教师,但仍是兼职裁缝,并且有三四个不上学的女徒弟。母亲又带我去剪一条软料裤子,穿在腿上无风自抖,好像两条腿上爬了游走的蛇,人们说这样的料子只有城里的“晃脑”才穿,我要进城了,理应“晃脑”一回。那条裤子我穿着很合身,是灰白色的软料裤,只是裤底下的边摆周长有一尺宽,状似喇叭,美其名曰“喇叭裤”。社会上很流行这种款式,尤其在港澳地区的时髦青年,在电影的银幕上乱晃,黑白片也让彩色代替。女教师又有一段解释:这叫上窄下宽,是联产承包制实行以来我们时代的具体表现。虽然上头政策口号不断,但下边的开放如裤管,敞成喇叭,几亿农民尽情在承包的土地上折腾,宽松祥和的日子就是明证。因为许多村里的书记、队长都得下田种地,更多的懒汉抠起了踏倒后跟的鞋,睁开打迷糊的眼,紧跟着忙人们刨闹自家的日月。穷困的人们吹响致富的喇叭。
我高中毕业时,初中的同班学生许多都结了婚。当上海、北京的一些大城市街上的女子穿起红裙子流行色的时候,我们县城的砖头街上也流行起老板裤。
“老板裤”是上下一样的宽窄,听着名字就有几分发财和经商的味道。特别是1990年后,满天下的老板疯生猛长,年轻的农民不种地了,纷纷进城经商。于是,乡土观念冲淡了,大小车辆奔出县域和省域,“公司”、“经理”、“老板”的名号,印在二寸宽窄的名片上,如雪花在风中狂舞,飘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洒落在乡村的羊肠小道。有人说“名片”就是“明骗”,穿着老板裤的小伙子,戴着墨镜,穿着皮鞋,打着领带,叼着黑色的卷烟棒,威武雄壮地走在处处有商机的金钱大道上……到底谁骗了谁?谁宰了谁?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数不清的“二道贩子”老板们,把全国的民间经济给搞活了。老板成了翻江倒海的鱼和龙,搅闹起声势浩大的钱塘大潮,折叠着一泻千里的壶口瀑布……
将近2000年,我参加工作后又下海了,女人们突然穿起紧绷在大腿和胯骨上的健美裤。这预示着政策对百姓的贴切关怀。健美裤把女性的体形夸张成美丽的遐思。女性的长发如彩霞,披挂在雨后的天际;女性的身段,苗条如白杨,秀溜成玫瑰,挺拔得奇妙,绽放得高贵。男性的牛仔裤,套不住潇洒的风度。新世纪之后,流行着灯笼裤、筒裤,人们的穿着打扮走向审美意境。虽然“超短裙”和“迷你裙”不属男士所有,但旗袍下的“民国时代”不属于今天的陕北美学构造,比基尼罩不住的青春活力,展示着世界潮流相融的风采。巴黎时装并不能标新立异地领先世界了。
30年过去了,风云点染着岁月的色彩。从裤子的款式变化,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的“道具”和“服装”与时俱变,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如滴水映日般地从民间隐性显示,沉淀出经典的预言。我那位小学女老师,她像哲人般的絮叨话语,不正是民众对上层建筑的一种彻悟阐释吗?
哦,那条并不只是用来遮羞和保暖的裤子!■
■栏目责编/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