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以艺术美为中心,同时兼顾开放的文化美和广阔的生活美,借助美的感性形象、情感感染和超越功利的特点,培养美感和提高审美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促进智慧思想的生长和道德品行的健康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创造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掌握更多美育相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育教育;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也日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小学美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光是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基本功底,更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难理解美育的意义
美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培养小学生的内心美,是“五育”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小学生会被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很难对“美”进行定义,也无法对审美进行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讲解美术知识,使得小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美育的意义,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活动。
2.学生艺术审美兴趣较低
艺术素材是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艺术鉴赏也被称为广泛审美,是指在接触艺术作品时进行的评价和享受活动,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心理素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艺术鉴赏兴趣,部分教师会选择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展示不同的作品,如名人字画、工艺品等,但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上限,展示了其难以理解的作品,如抽象油画、水墨画、雕塑、缕衣绣品等。过于抽象的作品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会打击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兴趣,致使其逐渐失去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为美育渗透带来一定的困难。
3.传统课堂资源匮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会沿用“灌输式”授课方法,在知识讲解中单向地传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固执己见,刻板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任务,并没有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能力。学生在资源匮乏的传统课堂中,无法找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途径,只能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来描述不同的作品,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美育的渗透离不开丰富的课堂资源。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美育要求的内容,未重视课堂资源的拓展,仅围绕教材中有限的知识进行授课,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不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的时候,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要点,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创造美,拥有创造美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更多美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有创新的想法。结合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学理念,老师在日常分析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幻想更多美好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
这种艺术的审美活动让学生逐渐多元化,在实际教育的时候,老师可以开展更多美术技能的训练活动,给学生讲解小学美术的绘图技巧,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相关色彩、构图、解析等这些美术创造方法综合运用。学生熟练掌握了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之后,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美育更注重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小学美术学习的时候,老师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引导,不仅仅是停留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表面功夫上,而应该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带领学生感受美
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运用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而且以美育人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感受美的能力。我们经常说美来源于生活,这就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一些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对美形成更为全面地认识。美的展现形式和内涵十分丰富,不光美术体现美,生活当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展现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来到风景美丽的郊外,与学生一起坐在草地上欣赏自然风景。河流中的鱼儿,天上飞的鸟儿都是美丽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拿起画板,画一画水中的鱼儿、天上的鸟儿,这些鲜活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美。同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一些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学生在这样一种开心的氛围当中,就可以陶冶身心,实现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和学生坐在一起,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带着学生将身边的美好景色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未来的美好生活场景,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同时试着用画笔勾勒出来,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
3.引导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事物
儿童从心理到生理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期,思维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如果这个时候對着他们讲关于美的理论,这几乎不可能达到认识美的目的。就比如儿童在画画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画整体性不强,色彩搭配不当,造成了作品不和谐。要补救这一缺憾,唯有使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的事物。先教儿童观察对象所处的性质环境,再参考欣赏古画与名画,加以描述讲解,然后让儿童个人自由地发挥创造。而不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命令儿童做机械的艺术表达,从而减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降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一个启蒙阶段。老师需要结合美育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中,跟着老师的引导,能够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对于学生后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10-11.
[2]陈春阳.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6.
[3]雷方琼.小学阶段美育培养的重要性[J].科普童话,2020(26):39.
关键词:美育教育;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也日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小学美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光是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基本功底,更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难理解美育的意义
美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培养小学生的内心美,是“五育”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小学生会被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很难对“美”进行定义,也无法对审美进行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讲解美术知识,使得小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美育的意义,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活动。
2.学生艺术审美兴趣较低
艺术素材是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艺术鉴赏也被称为广泛审美,是指在接触艺术作品时进行的评价和享受活动,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心理素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艺术鉴赏兴趣,部分教师会选择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展示不同的作品,如名人字画、工艺品等,但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上限,展示了其难以理解的作品,如抽象油画、水墨画、雕塑、缕衣绣品等。过于抽象的作品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会打击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兴趣,致使其逐渐失去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为美育渗透带来一定的困难。
3.传统课堂资源匮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会沿用“灌输式”授课方法,在知识讲解中单向地传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固执己见,刻板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任务,并没有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能力。学生在资源匮乏的传统课堂中,无法找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途径,只能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来描述不同的作品,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美育的渗透离不开丰富的课堂资源。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美育要求的内容,未重视课堂资源的拓展,仅围绕教材中有限的知识进行授课,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不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的时候,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要点,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创造美,拥有创造美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更多美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有创新的想法。结合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学理念,老师在日常分析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幻想更多美好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
这种艺术的审美活动让学生逐渐多元化,在实际教育的时候,老师可以开展更多美术技能的训练活动,给学生讲解小学美术的绘图技巧,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相关色彩、构图、解析等这些美术创造方法综合运用。学生熟练掌握了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之后,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美育更注重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小学美术学习的时候,老师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引导,不仅仅是停留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表面功夫上,而应该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带领学生感受美
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运用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而且以美育人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感受美的能力。我们经常说美来源于生活,这就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一些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对美形成更为全面地认识。美的展现形式和内涵十分丰富,不光美术体现美,生活当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展现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来到风景美丽的郊外,与学生一起坐在草地上欣赏自然风景。河流中的鱼儿,天上飞的鸟儿都是美丽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拿起画板,画一画水中的鱼儿、天上的鸟儿,这些鲜活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美。同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一些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学生在这样一种开心的氛围当中,就可以陶冶身心,实现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和学生坐在一起,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带着学生将身边的美好景色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未来的美好生活场景,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同时试着用画笔勾勒出来,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
3.引导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事物
儿童从心理到生理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期,思维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如果这个时候對着他们讲关于美的理论,这几乎不可能达到认识美的目的。就比如儿童在画画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画整体性不强,色彩搭配不当,造成了作品不和谐。要补救这一缺憾,唯有使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的事物。先教儿童观察对象所处的性质环境,再参考欣赏古画与名画,加以描述讲解,然后让儿童个人自由地发挥创造。而不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命令儿童做机械的艺术表达,从而减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降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一个启蒙阶段。老师需要结合美育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中,跟着老师的引导,能够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对于学生后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10-11.
[2]陈春阳.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6.
[3]雷方琼.小学阶段美育培养的重要性[J].科普童话,2020(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