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认为小班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绘画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为幼儿创设或提供有丰富色彩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色彩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在此理念指导下,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1.精心布置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2.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幼儿审美體验;3.指导幼儿运用色彩,培养初步运用色彩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色彩能力;学习环境;美术欣赏;审美体验;运用能力
一、引言
大自然、社会生活及学习环境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斓、赏心悦目的色彩触目皆是。幼儿天生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喜欢各种各样亮丽的颜色,看到色彩就会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冲动,进而心向往之,想观察、想拥有。然而,他们对于色彩的感知,仅停留在“目之所及”这一肤浅的简单的层面上,而对于色彩的初步认识,对于色彩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基本上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因此,小班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绘画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为幼儿创设或提供有丰富色彩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色彩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幼儿初步色彩能力的策略
1.精心布置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兴趣是促使幼儿对某一事物持续地保持有意注意并倾注积极情感的动力。倘若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幼儿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不能焕发出学习的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处于一种先导地位。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学习环境的布置与改善。幼儿对于环境的感受能力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对于学习或生活环境中色彩的感受。环境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其感知色彩、探索色彩的兴趣。针对幼儿对色彩的这一敏感心理,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学习环境的布置,并努力做到精心、精致、精美、精当。如教室墙壁上的幼儿画,五颜六色,充满情趣,给把幼儿带入了一个美的情境之中;活动壁画内容与色彩的设置,常换常新,效果更为显著,对于幼儿认识色彩发挥着立竿见影的功效。我们借助活动壁画,把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火红色、桔黄色、天蓝色、草绿色等这些颜色呈现在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的水果之上,呈现在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身上,呈现在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花朵上,呈现在翠色欲流、富有生机的树木上……我们赋予了不同颜色以具体的依托与鲜活的生命,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跟不同“颜色”好朋友建立感情,让幼儿时时刻刻徜徉在色彩的缤纷世界中,利用引人注目的颜色刺激他们的神经,培养他们对色彩敏锐感受力。
2.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美术欣赏是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体验总是在幼儿与美术作品的交互作用之中产生的。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对视觉艺术的感知不能仅仅依赖于一般的知觉能力,还需拥有欣赏艺术形式的能力。幼儿生活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对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在此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常把色彩和谐完美、内容多姿多彩的中外名画张贴于教室墙壁、长廊,或运用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环节之中,借此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的确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引领他们去发现,去欣赏。伴随着季节的脚步,我们常常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或沟渠边,欣赏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鹅黄色的嫩芽;在果园里,观赏粉红的草莓、碧绿的西瓜、紫色的葡萄;在操场上,欣看那在空中跳着欢快舞蹈的洁白的雪花和雪地里那些穿着五颜六色服装在尽情玩耍的小伙伴。在各种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艺术品,把教室和校园装点得格外美丽,然后信手拈来、就地取材,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颜色,欣赏各种艺术品的美。久而久之,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孩子们的美感体验逐渐丰富了,色彩的辨识能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3.指导幼儿运用色彩,培养初步运用色彩的能力
随着幼儿感知颜色、辨识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我们开始指导幼儿运用色彩,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色彩的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按照“原色→选色→配色→调色”的思路来一步一步地发展幼儿运用色彩的能力。在起初的“原色”阶段,可以让幼儿在黑色的画纸上使用简单的红、黄、蓝、绿等彩笔画上不同颜色的花朵、水果等,让他们感到把鲜艳的色彩放在黑色的画纸上,画面非常亮丽、好看。在“选色”阶段,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仔细观察,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色彩相近的颜色,如把火红、紫红、桃红等关于“红”的颜色,作为“好朋友”排列在一起。“配色”阶段,则要让幼儿在感知色彩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直觉感受,从自己对色彩的喜好出发,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创作出色彩和谐、鲜明生动,富有童趣的图画。在“调色”阶段,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从对某个单一物体进行配色逐步发展为对整个画面进行配色,进而表现出色彩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譬如,引导幼儿用暖色调来表现美丽的日出、公园里盛开的鲜花、“六一”儿童节幼儿活动的场景,春节五颜六色的焰火,等等。教师在逐步提高幼儿的色感和配色的能力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用一成不变的配色方法,指导幼儿作画,这样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应热情鼓励幼儿展开大胆想象,凭自己的直觉爱好,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有创意的搭配,进而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作品。
三、结语
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小班幼儿认识色彩、运用色彩的活动也应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是所有幼儿深深喜爱的活动。幼儿教师应珍视幼儿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关注幼儿色彩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引领幼儿投入自然、贴近经验,牵手生活,要善于在色彩的天地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每个幼儿在美术学习的领域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晓兰.浅谈小班幼儿玩色游戏表现能力的培养[J].新课改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幼儿教育;色彩能力;学习环境;美术欣赏;审美体验;运用能力
一、引言
大自然、社会生活及学习环境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斓、赏心悦目的色彩触目皆是。幼儿天生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喜欢各种各样亮丽的颜色,看到色彩就会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冲动,进而心向往之,想观察、想拥有。然而,他们对于色彩的感知,仅停留在“目之所及”这一肤浅的简单的层面上,而对于色彩的初步认识,对于色彩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基本上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因此,小班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绘画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为幼儿创设或提供有丰富色彩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色彩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幼儿初步色彩能力的策略
1.精心布置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兴趣是促使幼儿对某一事物持续地保持有意注意并倾注积极情感的动力。倘若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幼儿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不能焕发出学习的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处于一种先导地位。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学习环境的布置与改善。幼儿对于环境的感受能力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对于学习或生活环境中色彩的感受。环境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其感知色彩、探索色彩的兴趣。针对幼儿对色彩的这一敏感心理,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学习环境的布置,并努力做到精心、精致、精美、精当。如教室墙壁上的幼儿画,五颜六色,充满情趣,给把幼儿带入了一个美的情境之中;活动壁画内容与色彩的设置,常换常新,效果更为显著,对于幼儿认识色彩发挥着立竿见影的功效。我们借助活动壁画,把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火红色、桔黄色、天蓝色、草绿色等这些颜色呈现在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的水果之上,呈现在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身上,呈现在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花朵上,呈现在翠色欲流、富有生机的树木上……我们赋予了不同颜色以具体的依托与鲜活的生命,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跟不同“颜色”好朋友建立感情,让幼儿时时刻刻徜徉在色彩的缤纷世界中,利用引人注目的颜色刺激他们的神经,培养他们对色彩敏锐感受力。
2.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美术欣赏是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体验总是在幼儿与美术作品的交互作用之中产生的。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对视觉艺术的感知不能仅仅依赖于一般的知觉能力,还需拥有欣赏艺术形式的能力。幼儿生活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对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在此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常把色彩和谐完美、内容多姿多彩的中外名画张贴于教室墙壁、长廊,或运用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环节之中,借此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的确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引领他们去发现,去欣赏。伴随着季节的脚步,我们常常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或沟渠边,欣赏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鹅黄色的嫩芽;在果园里,观赏粉红的草莓、碧绿的西瓜、紫色的葡萄;在操场上,欣看那在空中跳着欢快舞蹈的洁白的雪花和雪地里那些穿着五颜六色服装在尽情玩耍的小伙伴。在各种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艺术品,把教室和校园装点得格外美丽,然后信手拈来、就地取材,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颜色,欣赏各种艺术品的美。久而久之,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孩子们的美感体验逐渐丰富了,色彩的辨识能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3.指导幼儿运用色彩,培养初步运用色彩的能力
随着幼儿感知颜色、辨识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我们开始指导幼儿运用色彩,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色彩的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按照“原色→选色→配色→调色”的思路来一步一步地发展幼儿运用色彩的能力。在起初的“原色”阶段,可以让幼儿在黑色的画纸上使用简单的红、黄、蓝、绿等彩笔画上不同颜色的花朵、水果等,让他们感到把鲜艳的色彩放在黑色的画纸上,画面非常亮丽、好看。在“选色”阶段,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仔细观察,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色彩相近的颜色,如把火红、紫红、桃红等关于“红”的颜色,作为“好朋友”排列在一起。“配色”阶段,则要让幼儿在感知色彩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直觉感受,从自己对色彩的喜好出发,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创作出色彩和谐、鲜明生动,富有童趣的图画。在“调色”阶段,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从对某个单一物体进行配色逐步发展为对整个画面进行配色,进而表现出色彩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譬如,引导幼儿用暖色调来表现美丽的日出、公园里盛开的鲜花、“六一”儿童节幼儿活动的场景,春节五颜六色的焰火,等等。教师在逐步提高幼儿的色感和配色的能力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用一成不变的配色方法,指导幼儿作画,这样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应热情鼓励幼儿展开大胆想象,凭自己的直觉爱好,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有创意的搭配,进而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作品。
三、结语
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小班幼儿认识色彩、运用色彩的活动也应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是所有幼儿深深喜爱的活动。幼儿教师应珍视幼儿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关注幼儿色彩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引领幼儿投入自然、贴近经验,牵手生活,要善于在色彩的天地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每个幼儿在美术学习的领域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晓兰.浅谈小班幼儿玩色游戏表现能力的培养[J].新课改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