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要求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营造学习气氛,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校园景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导游学》课程的考试形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课程实践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入境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8月,入境旅游人数达8388.28万人次,累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335.45亿美元[1]。巨大的客源市场,亟需懂专业、精外语、强技能的复合型导游人才为其提供接待服务。高校是培养旅游接待人才的主要阵地,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及国际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在《导游学》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改革传统旅游专业教育方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也是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 《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发展3个阶段。不仅入境旅游的人数逐年稳步递增,出境旅游的人数也方兴未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4年全年,出境游增幅将大幅领跑入境游增长,全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6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入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国际领队提供相应服务。
(二)满足旅游用人单位的需求
出入境旅游市场的繁荣,也相应为旅游行业挑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旅游人才时,不仅仅考核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导游综合素质:是否具备导游学专业技能、了解国外风土人情、熟悉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具备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经验是他们在对外招聘与考核的主要指标。而我国高校在《导游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梳理与讲解,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单一的中文教学,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导游学》教学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校教学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通过双语教学,将理论与业务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将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业界需求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国外风土人情的了解,强化外语水平与沟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导游接待业务的基本环节和接待技巧,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增强自信,双向选择供需单位。
三、目前《导游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缺乏
目前《导游学》教学主要采用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导游学》作为主要教材,它既是教学类用书,也是学生报考导游证的考试类用书。而实施《导游学》的双语教学,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现在推行的双语教学,很多老师主要采用国内版教材,中文教学的同时加入英语教学环节,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教学参考书。
(二)双语学习氛围缺乏
在高校的《导游学》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中文教学,学生也适应了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语言的自如交谈上,在教学深度的处理上,在师生互动环节的深入,在学生的紧密配合,在教学点的掌握考核都是不小的挑战,因而双语教学的氛围缺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三)双语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双语教学的系列挑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加之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达到预期要求,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将知识点细化分解后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性不高,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被动接受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导游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相关建议
(一)营造学习气氛,创新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中,模拟展示一个真实的导游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鼓励开口说英语,分析展示情景中的相关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有张口说英语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优质的音频素材可供学生模仿,使学生听取正确的语音、音调、语气,利于强化学生的讲解能力;直观感性的素材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景点的主要内容,最终达到“看图说话”、提高导游技能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上,尽可能与业界实践相结合。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领队,旅行社的经理等不定期来到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国际领队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基本要求,让学生有整体认知和增强对即将从事工作的认同度和紧迫性,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在课后教学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导游词的创作与练习,在每一节开课前5分钟,随机点名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增强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导游讲解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景点创新《导游学》实践教学模式
《导游学》的教学必须与景点相关联,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教学地点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建设了树林山地、人工湖泊、雕塑、绿地广场、古树名木,以及各类具有旅游价值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各种亭廊等景点。这些校园景观资源,为开展《导游学》实践提供了教学场地,为学生从事模拟导游提供的实践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不同的导游对象,每一组的同学根据学校不同的景点,选择节点形成:小学生旅游线路、高中生旅游线路、大学新生旅游线路、新生家长观光旅游线路、老人健康休闲等旅游线路,通过实地讲解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其他小组的同学扮演游客,在随团旅游的过程中,通过突发事件比如游客走丢了、游客相机丢失、游客脚受伤、游客要求离团独自行动等情景,考验讲解小组的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随后回到课堂,对讲解小组成员的表现、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进行点评,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模拟讲解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改革《导游学》课程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导游学》课程考试是闭卷考试。由于双语教学的《导游学》强调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考试环节中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改革,尝试采用模拟导游的实地校园讲解方式予以进行,其理由如下:
首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采用了校园景点的模拟讲解,对于学生的表现也进行了点评,每一个学生对于模拟讲解的形式、讲解的具体内容、突发事件处理的技巧已经有了主观感知和评价标准,期末考试的这种形式对于他们而言不再陌生,因此参与性更高,更希望在这一次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其次,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考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告知学生,平时的学习不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将理论内化为技能,通过实践的方式上升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导游学考核。通过模拟口试的方式,变相检验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语言能力自如运用的程度。
最后,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相对于笔试而言,学生减少了很多死记硬背的枯燥知识点,轻松活跃的考试现场,更有利于他們的发挥。但同时,如果没有熟练的外语,自如的临场反映能力,扎实的导游学基本技能,要顺利通过模拟考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考核形式的变化将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4-10/2014-10-8-%7B@ hur %7D-20-09611.html.
[2]吴晓创,李晓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110-111.
[3]付蓉,王曼娜. 利用校园景点资源开展《导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14-16.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课程实践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入境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8月,入境旅游人数达8388.28万人次,累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335.45亿美元[1]。巨大的客源市场,亟需懂专业、精外语、强技能的复合型导游人才为其提供接待服务。高校是培养旅游接待人才的主要阵地,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及国际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在《导游学》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改革传统旅游专业教育方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也是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 《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发展3个阶段。不仅入境旅游的人数逐年稳步递增,出境旅游的人数也方兴未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4年全年,出境游增幅将大幅领跑入境游增长,全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6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入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国际领队提供相应服务。
(二)满足旅游用人单位的需求
出入境旅游市场的繁荣,也相应为旅游行业挑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旅游人才时,不仅仅考核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导游综合素质:是否具备导游学专业技能、了解国外风土人情、熟悉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具备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经验是他们在对外招聘与考核的主要指标。而我国高校在《导游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梳理与讲解,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单一的中文教学,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导游学》教学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校教学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通过双语教学,将理论与业务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将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业界需求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国外风土人情的了解,强化外语水平与沟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导游接待业务的基本环节和接待技巧,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增强自信,双向选择供需单位。
三、目前《导游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缺乏
目前《导游学》教学主要采用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导游学》作为主要教材,它既是教学类用书,也是学生报考导游证的考试类用书。而实施《导游学》的双语教学,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现在推行的双语教学,很多老师主要采用国内版教材,中文教学的同时加入英语教学环节,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教学参考书。
(二)双语学习氛围缺乏
在高校的《导游学》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中文教学,学生也适应了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语言的自如交谈上,在教学深度的处理上,在师生互动环节的深入,在学生的紧密配合,在教学点的掌握考核都是不小的挑战,因而双语教学的氛围缺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三)双语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双语教学的系列挑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加之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达到预期要求,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将知识点细化分解后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性不高,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被动接受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导游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相关建议
(一)营造学习气氛,创新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中,模拟展示一个真实的导游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鼓励开口说英语,分析展示情景中的相关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有张口说英语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优质的音频素材可供学生模仿,使学生听取正确的语音、音调、语气,利于强化学生的讲解能力;直观感性的素材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景点的主要内容,最终达到“看图说话”、提高导游技能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上,尽可能与业界实践相结合。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领队,旅行社的经理等不定期来到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国际领队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基本要求,让学生有整体认知和增强对即将从事工作的认同度和紧迫性,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在课后教学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导游词的创作与练习,在每一节开课前5分钟,随机点名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增强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导游讲解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景点创新《导游学》实践教学模式
《导游学》的教学必须与景点相关联,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教学地点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建设了树林山地、人工湖泊、雕塑、绿地广场、古树名木,以及各类具有旅游价值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各种亭廊等景点。这些校园景观资源,为开展《导游学》实践提供了教学场地,为学生从事模拟导游提供的实践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不同的导游对象,每一组的同学根据学校不同的景点,选择节点形成:小学生旅游线路、高中生旅游线路、大学新生旅游线路、新生家长观光旅游线路、老人健康休闲等旅游线路,通过实地讲解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其他小组的同学扮演游客,在随团旅游的过程中,通过突发事件比如游客走丢了、游客相机丢失、游客脚受伤、游客要求离团独自行动等情景,考验讲解小组的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随后回到课堂,对讲解小组成员的表现、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进行点评,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模拟讲解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改革《导游学》课程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导游学》课程考试是闭卷考试。由于双语教学的《导游学》强调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考试环节中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改革,尝试采用模拟导游的实地校园讲解方式予以进行,其理由如下:
首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采用了校园景点的模拟讲解,对于学生的表现也进行了点评,每一个学生对于模拟讲解的形式、讲解的具体内容、突发事件处理的技巧已经有了主观感知和评价标准,期末考试的这种形式对于他们而言不再陌生,因此参与性更高,更希望在这一次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其次,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考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告知学生,平时的学习不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将理论内化为技能,通过实践的方式上升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导游学考核。通过模拟口试的方式,变相检验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语言能力自如运用的程度。
最后,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相对于笔试而言,学生减少了很多死记硬背的枯燥知识点,轻松活跃的考试现场,更有利于他們的发挥。但同时,如果没有熟练的外语,自如的临场反映能力,扎实的导游学基本技能,要顺利通过模拟考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考核形式的变化将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4-10/2014-10-8-%7B@ hur %7D-20-09611.html.
[2]吴晓创,李晓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110-111.
[3]付蓉,王曼娜. 利用校园景点资源开展《导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