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出版产业整体来说,大体上可划分为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等三大板块。一般来说,在出版产业三大板块中间,从总码洋、总印张、总印数等几个指标之间的比例来观察,教育出版所占比例要大一些,这是由于教育出版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比较广泛的缘故。我国近十多年来出版统计数据提供的情况,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教育出版所占比例大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大,而是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特别是从总印张、总印数等因素看,我国教育出版所占用的出版用纸占出版总用纸量的65%以上。这就是说,我国造纸厂每年所生产的用于出版业务的纸张有65%用于中小学教材、大中专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师教育教材等出版方面。教育出版如此大量占用出版用纸以及在整个出版物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是正常现象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可喜的,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可喜的事情,我们无须回避和诟病。
一 我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生产决定了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
人所共知,我国现有人口规模达13亿多,且呈增长趋势。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中间,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是较大的。这就是说,我国有巨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等待着接受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如果我们连自己国家的嗷嗷待哺的青少年人口需要获得的起码的基础教育都不能满足,那肯定是国人的耻辱。如果我们的教育出版不能满足嗷嗷待哺的巨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受教育、学知识的需要,那肯定是我们出版人的耻辱。
尽管我国计划生育近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人口的生育率有了显著下降,已接近或略低于人口再生产的更替水准。然而,我国每年仍有约1500万的新生婴儿。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的新生入学,接受基础教育以及逐年累积下来接受后继教育。作为为教育服务和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教育出版,其出版责任是极其重大的,其出版物的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其出版物的数量(含用纸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满足3亿左右的青少年受教育、学知识对出版物的需求,是我们出版人责无旁贷的光荣职责。我们出版人只能也必须把教育出版做好做实。我们出版人做教育出版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二 社会任务发展阶段决定了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
从我国出版物的几个总量指标来观察,我们的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所占总量指标的比重较低,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这究竟是出版人工作不力,还是出版管理体制不合理所致?都不是。出版人对于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所付出的力量是较大的,所做的工作也是无可诟病的。我认为,在近十多年来,我国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经济水平。应该说,从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增长较快,GDP的年增长率近10%。这么长的时间一个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如此高的水平,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然而,不可忘记我国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低的,甚至达不到全国人民基本上的温饱水平。正因为底子薄,原有生产力落后,在原有社会经济发展偏低的水平上,才有了较快的增长,社会财富才有了一定增长,人民生活才有了一定改善。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我国仍然处于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还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具体地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和人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GDP的增长,有40%是依靠房地产及其相关的产业,其余部分也有赖于基础建设,即修公路(含高速公路)和铁路(含高速铁路)及其相关相近的产业。这就是说,人们仍然忙着盖房子、造车子和修铁路等等。在现阶段这些是完全必要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多年来,我们喊着发展知识经济,但是,在现阶段,发展经济还主要依靠体力支出,依靠劳动人民的勤劳的双手,离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或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真正依靠智力、依靠知识来发展经济的日子是一定会到来的。在我国少数的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初见知识经济的端倪。但从全国来看,我们的经济离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还相差甚远。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劳动者完全转移到用脑力、用智力和知识去不断创新、去发展经济,那时,劳动者为了创新,为了用知识去创造财富,必然要增加阅读,并且是深度的阅读,从中外各种各类的出版物中去寻找知识,寻找创新的知识,寻找创造财富的知识。这样,人们,特别是成年的人们对出版物的消费需求必然明显增长。然而,目前状态下,阅读出版物和深度阅读出版物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是较低的,对出版物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这种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发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从社会消费层面来观察,我国城乡成年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也是导致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成年居民的精神文化大体上包括看电视、听音乐、阅读报刊和书籍、玩牌打麻将、进剧院看电影或演出以及进茶馆聊天……据我的观察,在成年居民大众中间,看电视和玩牌打麻将等在精神文化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君不见,在许多城市里,麻将馆遍布大街小巷,且人满为患,真正把阅读报刊和书籍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或精神文化享受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这不是因为人们没有阅读能力,也不是人们没有购买各类出版物的能力,而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精神文化消费偏好不在阅读各类出版物所致。要改变这种状况,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赖于人们精神文化消费方式的转变。然而,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工夫,由党和政府大力提倡以及社会贤达倡导,逐步去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扭转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偏好,只有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和学习型社会才会到来。
三 未来出版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出版人仍大有可为
面对人们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的现象,是否对我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就悲观失望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未来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出版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出版人是大有可为的。
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大发展必然带来文化教育的大发展。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国家用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国家投入发展文化教育的资金就有较大的增长。在我国国家预算中,到2012年,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全国GDP总量将达到4%。如果到期得以实现,将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从未达到的良好状态,相应地用于文化发展的投入也会有较大的增加。有了足够的资金,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足够的推动力,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也有了发展的后劲。
问题还是要回到受教育的人数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在15%左右,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大约在2500万人左右,每年大约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就业。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展示,到202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40%左右。到那时,大学在校学生总数接近5000万人,每年将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也就是说,有知识和追求知识的人口群体将愈来愈大,阅读或深阅读的人数将有显著增加,这也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问题在于,出版人如何去挖掘去开拓出版物市场。
我们还应注意到阅读方式的转变将给出版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我所讲的阅读方式的转变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特别是未来年轻人将从现有的持本阅读逐渐转变为网上阅读。当然,持本阅读方式不会消亡,且还会存在较长的时间,不过,可能将不再是主流的阅读方式。对此,出版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前瞻的眼光。为此,出版人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内容创意和开拓方面,去迎合年轻人或未来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去创新、去开拓适合于网上阅读的内容和索引。我以为,阅读方式转变是迟早要发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或市场潜力。在这方面我们出版人还要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开拓,这也是大有可为的。
一 我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生产决定了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
人所共知,我国现有人口规模达13亿多,且呈增长趋势。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中间,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是较大的。这就是说,我国有巨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等待着接受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如果我们连自己国家的嗷嗷待哺的青少年人口需要获得的起码的基础教育都不能满足,那肯定是国人的耻辱。如果我们的教育出版不能满足嗷嗷待哺的巨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受教育、学知识的需要,那肯定是我们出版人的耻辱。
尽管我国计划生育近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人口的生育率有了显著下降,已接近或略低于人口再生产的更替水准。然而,我国每年仍有约1500万的新生婴儿。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的新生入学,接受基础教育以及逐年累积下来接受后继教育。作为为教育服务和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教育出版,其出版责任是极其重大的,其出版物的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其出版物的数量(含用纸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满足3亿左右的青少年受教育、学知识对出版物的需求,是我们出版人责无旁贷的光荣职责。我们出版人只能也必须把教育出版做好做实。我们出版人做教育出版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二 社会任务发展阶段决定了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
从我国出版物的几个总量指标来观察,我们的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所占总量指标的比重较低,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这究竟是出版人工作不力,还是出版管理体制不合理所致?都不是。出版人对于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所付出的力量是较大的,所做的工作也是无可诟病的。我认为,在近十多年来,我国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经济水平。应该说,从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增长较快,GDP的年增长率近10%。这么长的时间一个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如此高的水平,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然而,不可忘记我国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低的,甚至达不到全国人民基本上的温饱水平。正因为底子薄,原有生产力落后,在原有社会经济发展偏低的水平上,才有了较快的增长,社会财富才有了一定增长,人民生活才有了一定改善。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我国仍然处于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还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具体地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和人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GDP的增长,有40%是依靠房地产及其相关的产业,其余部分也有赖于基础建设,即修公路(含高速公路)和铁路(含高速铁路)及其相关相近的产业。这就是说,人们仍然忙着盖房子、造车子和修铁路等等。在现阶段这些是完全必要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多年来,我们喊着发展知识经济,但是,在现阶段,发展经济还主要依靠体力支出,依靠劳动人民的勤劳的双手,离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或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真正依靠智力、依靠知识来发展经济的日子是一定会到来的。在我国少数的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初见知识经济的端倪。但从全国来看,我们的经济离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还相差甚远。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劳动者完全转移到用脑力、用智力和知识去不断创新、去发展经济,那时,劳动者为了创新,为了用知识去创造财富,必然要增加阅读,并且是深度的阅读,从中外各种各类的出版物中去寻找知识,寻找创新的知识,寻找创造财富的知识。这样,人们,特别是成年的人们对出版物的消费需求必然明显增长。然而,目前状态下,阅读出版物和深度阅读出版物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是较低的,对出版物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这种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发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从社会消费层面来观察,我国城乡成年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也是导致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成年居民的精神文化大体上包括看电视、听音乐、阅读报刊和书籍、玩牌打麻将、进剧院看电影或演出以及进茶馆聊天……据我的观察,在成年居民大众中间,看电视和玩牌打麻将等在精神文化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君不见,在许多城市里,麻将馆遍布大街小巷,且人满为患,真正把阅读报刊和书籍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或精神文化享受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这不是因为人们没有阅读能力,也不是人们没有购买各类出版物的能力,而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精神文化消费偏好不在阅读各类出版物所致。要改变这种状况,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赖于人们精神文化消费方式的转变。然而,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工夫,由党和政府大力提倡以及社会贤达倡导,逐步去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扭转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偏好,只有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和学习型社会才会到来。
三 未来出版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出版人仍大有可为
面对人们对大众出版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有效需求不足,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相对滞后的现象,是否对我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就悲观失望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未来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出版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出版人是大有可为的。
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大发展必然带来文化教育的大发展。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国家用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国家投入发展文化教育的资金就有较大的增长。在我国国家预算中,到2012年,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全国GDP总量将达到4%。如果到期得以实现,将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从未达到的良好状态,相应地用于文化发展的投入也会有较大的增加。有了足够的资金,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足够的推动力,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也有了发展的后劲。
问题还是要回到受教育的人数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在15%左右,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大约在2500万人左右,每年大约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就业。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展示,到202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40%左右。到那时,大学在校学生总数接近5000万人,每年将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也就是说,有知识和追求知识的人口群体将愈来愈大,阅读或深阅读的人数将有显著增加,这也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问题在于,出版人如何去挖掘去开拓出版物市场。
我们还应注意到阅读方式的转变将给出版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我所讲的阅读方式的转变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特别是未来年轻人将从现有的持本阅读逐渐转变为网上阅读。当然,持本阅读方式不会消亡,且还会存在较长的时间,不过,可能将不再是主流的阅读方式。对此,出版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前瞻的眼光。为此,出版人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内容创意和开拓方面,去迎合年轻人或未来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去创新、去开拓适合于网上阅读的内容和索引。我以为,阅读方式转变是迟早要发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或市场潜力。在这方面我们出版人还要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开拓,这也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