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年的课改实验中,我区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尝试与改进。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成为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不同的人对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笔者对怎样能上一节好课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钻研教材,找准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应当这样做。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自己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鲜活生动,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
近日我区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个学校精心选出来的代表课中仍存在着照本宣科和教学肤浅的现象。例如北师大教材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教材通过操场上师生共同辨认东、南、西、北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辨认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抽象到图上的理解和应用。作课教师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肤浅地在操场上热热闹闹熟记了一下方向,学生对其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并无真正的认识。当走出校园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如何以一个方向为参照,去判断空间的其他的三个方向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的概念在此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着及大的关系。备课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会使教学过程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对课堂上所生成的现实问题教师束手无策。何时收、何时放,教师无法驾驭,教学如一盘散沙。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学预设。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几种答案,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教师都要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只有胸有成竹,课堂才可以游刃有余。可见,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
二、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是一节好课的重中之重
让我们首先来看全国较为著名的几位小学数学专家和特级教师对上一节好课的看法。
徐斌说:理想的课堂是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张梅玲说:课堂教学过程是多边互动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互动生成的核心应该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新课程追求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而开放式的教学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提升为目标的。
总结上述观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节好课的关键是:互动生成有效思考。
怎样才能做到互动生成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鲜活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接着,教师诱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解决,梳理构建、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个体倾听、表达,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唤醒及建构的一个过程。如有位教师教学小括号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春游,全班共29位男生、25位女生要划船,每条船只限乘9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在现实情境中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分步解答出来,但此时教师以趣导学,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学习障碍:租船处的要求是谁能用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上船。此时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尝试、探索、列综合算式的办法,大部分孩子列出的综合算式是25 29÷9或29 25÷9。对此,教师没有对算式的对错做出肯定和否定,而是说那就算算它的结果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意外地发现,29或是25都不能被9除尽。于是学生发现这样列式不正确,教师没有就此罢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原来是因为不能除尽的原因,那好吧,我们把男生29人改为27人,这下可以了吧!学生大部分认可了。教师此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说那就讲讲这个算式的道理吧。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又发现这个算式还是不对,因为27÷9算出来的只是男生租船的条数,再加上女生的人数是无意义可讲的。此时课堂上又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教师学生双方互动,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那你们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计算出男女生共租船的条数呢?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这道题不能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因为从列式看只能先算除,再算加,这样是无意义的。而有的学生却想,可以想办法先算加,后算除吗?教师发现此时时机成熟,是收的时候了。于是启发诱导:那我们求助一下智慧爷爷好吗?此时有的学生已经打开课本,寻找到了答案。这样,学生认识了小括号,建构了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上述案例说明,有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课堂才会产生出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这种互动生成是在师生共同努力配合下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层面上的交流碰撞和交锋。这种生成是经过教师在呈现问题的前提下,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认知冲突。学生自觉的独立思考后,师生、生生互相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互动生成最终达到有效的建构。
一、钻研教材,找准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应当这样做。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自己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鲜活生动,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
近日我区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个学校精心选出来的代表课中仍存在着照本宣科和教学肤浅的现象。例如北师大教材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教材通过操场上师生共同辨认东、南、西、北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辨认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抽象到图上的理解和应用。作课教师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肤浅地在操场上热热闹闹熟记了一下方向,学生对其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并无真正的认识。当走出校园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如何以一个方向为参照,去判断空间的其他的三个方向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的概念在此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着及大的关系。备课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会使教学过程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对课堂上所生成的现实问题教师束手无策。何时收、何时放,教师无法驾驭,教学如一盘散沙。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学预设。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几种答案,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教师都要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只有胸有成竹,课堂才可以游刃有余。可见,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
二、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是一节好课的重中之重
让我们首先来看全国较为著名的几位小学数学专家和特级教师对上一节好课的看法。
徐斌说:理想的课堂是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张梅玲说:课堂教学过程是多边互动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互动生成的核心应该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新课程追求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而开放式的教学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提升为目标的。
总结上述观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节好课的关键是:互动生成有效思考。
怎样才能做到互动生成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鲜活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接着,教师诱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解决,梳理构建、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个体倾听、表达,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唤醒及建构的一个过程。如有位教师教学小括号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春游,全班共29位男生、25位女生要划船,每条船只限乘9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在现实情境中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分步解答出来,但此时教师以趣导学,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学习障碍:租船处的要求是谁能用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上船。此时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尝试、探索、列综合算式的办法,大部分孩子列出的综合算式是25 29÷9或29 25÷9。对此,教师没有对算式的对错做出肯定和否定,而是说那就算算它的结果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意外地发现,29或是25都不能被9除尽。于是学生发现这样列式不正确,教师没有就此罢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原来是因为不能除尽的原因,那好吧,我们把男生29人改为27人,这下可以了吧!学生大部分认可了。教师此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说那就讲讲这个算式的道理吧。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又发现这个算式还是不对,因为27÷9算出来的只是男生租船的条数,再加上女生的人数是无意义可讲的。此时课堂上又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教师学生双方互动,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那你们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计算出男女生共租船的条数呢?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这道题不能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因为从列式看只能先算除,再算加,这样是无意义的。而有的学生却想,可以想办法先算加,后算除吗?教师发现此时时机成熟,是收的时候了。于是启发诱导:那我们求助一下智慧爷爷好吗?此时有的学生已经打开课本,寻找到了答案。这样,学生认识了小括号,建构了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上述案例说明,有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课堂才会产生出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这种互动生成是在师生共同努力配合下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层面上的交流碰撞和交锋。这种生成是经过教师在呈现问题的前提下,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认知冲突。学生自觉的独立思考后,师生、生生互相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互动生成最终达到有效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