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条件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创新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p1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进行传播,而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个性化主流媒体,并实现自媒体化的大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遭遇到各种思想的阻碍。在自媒体技术带来颠覆性变化的新情况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面对社会舆论和大众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冲击,需要从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媒体传播途径主客体建设、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推进。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现状
  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对马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能力直接决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展。通过对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途径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媒体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建立专题网站或者链接权威的党建网站,如在校园网页中开辟理论专栏,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但是国内各高校积极利用网站、网页或专栏等新媒体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的传播,大多存在使用公式化的语言或特定语言来阐述基本理论,其在整个语言体系比较生动的自媒体环境里,显得不具语言优势而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
  (二)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滞后性
  马克思主义队伍传播能力与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当前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阻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滞后,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阻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媒体传播效果。
  二、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媒体传播途径主客体建设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媒体传播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讲:“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毛泽东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2]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得掌握群众,并且变为群众实践的指南,才能真正发挥效力。理论掌握群众在高校表现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媒体传播队伍建设,保证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激发队伍工作活力才能使科学理论得到有效传播,深入人心。
  (二)培养掌握自媒体技术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义有着很深的理解,但在自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队伍中,通过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自媒体技术知识;在新引进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时考核自媒体技术掌握程度;将自媒体技术的使用归纳到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内容,逐渐发展和培养掌握自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依靠自媒体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宣传内容词不达意,引起大众误解;语言生硬,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对于自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适应于自媒体的媒介素养造成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3]培养适应于自媒体的媒介素养需要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在学习自媒体技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对自媒体技术、网络对话方式、交互式交流方式的感性认识。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到实处。
  三、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
  目前,已有多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但利用自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应该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有效传递。采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选用网络对话、动画故事等形象的传播方式,并且对信息接受者进行分众化处理,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提升这些传播艺术有利于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进行。
  (一)创新自媒体构建学校与大学生的社群传播方式
  在自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成本较低,再加上转发传播,更好地帮助推动有发布自媒体信息和速度的扩散,有益自媒体信息团体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和他们之间达成共识,是有助于建立社交圈,消化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勾结。交换和信息共享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使用微博的传播行为,主动关心别人,就是出于某种原因,建立自己的信息和网络资源。不同的人共同关心的,对于一个特定的主题,也知道谁是有共同的理解,这个共识可以产生人群,这是相同的爱好,相似的专业背景,或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等等之间的归属感和身份感作为提供这种互动的长效动力,奠定了自媒体的交流社群传播基础。
  (二)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老师与大学生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
  通过自媒体传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日益多样化的渠道,可以掩盖交际者的身份,并减少产生的使者面对理性分析的科学理论的心理距离的身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魅力的直接知觉理论。一方面,引导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主要取决于收件人的选择和自由意识的吸收,这对年轻的大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从而完成了从“我”到“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多媒体、互动性,不仅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上诉引导与说服力,而且大学生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之上,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心状况和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平台的交流直接充分的展现出来,并通过自媒体的信息共享平台自动得到交流和提升。   随着持续使用自媒体技术,信息传播不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快速的信息资源,打破马克思主义的单一的,缓慢的,小规模的传播途径的传统模式信息和共享传播和其他限制。在自媒体下,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须充分尊重事实,年轻的大学生已经完全融入社会和世界,将大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和开放的政治观点和教育信息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开放,自由,和互动的微交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实际需要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自媒体背景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自媒体交流的自由,特点,交互性和开放以来的一个共同的精神基础和值得追求的舆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积极占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充分尊重和利用自媒体交流打开为了竞争存在复杂的信息,为了有效地抵御各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形成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提高高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
  (三)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传播方式
  传统媒介传播主体的权威角色作用于传播客体,直接导致客体处于受控、被动局面,充当受教育、被灌输的角色。而自媒体具有彰显传播者个性的特征,它能够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张扬、展示自我、追求真我的平等互动开放平台。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革新、自我服务的学习交流中,“自我中心”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追求得到了充分彰显,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自主选择意识得到了释放,摆脱主导、拒绝权威、注重自我的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更多追求自我兴趣的满足,自我需求的实现,出现有意无意淡化政治的倾向。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个性化传播的提出是基于自媒体技术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的积极回应。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要积极响应这一趋势,树立个性化传播方式理念。第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意识,努力适应其个性思想和爱好。第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必须对大学生的个性意识与爱好进行积极正面引导。第三,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选择化,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以及学习形态具有多维化。
  小结
  因此,通过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用语更加适应自媒体,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被人民群众所理解与掌握,使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自媒体时代,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会更容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3]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这对于各级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加快政府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政府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一个民主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享年73岁,在那个时代绝对算是高龄,这说明他养生有道。据说他曾在一封家书中讲述自己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可概括为:黎明即起食白粥,饭后散步千步宜,
课题组在对辽宁船舶工业系统进行半年多的、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高职人才在数量、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是高职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保证,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贡献,但是在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普遍存在生态方面的弊端.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生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给人们带来享受和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工程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工程实践的内涵出发来分析我国工程伦理领域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对工程伦理的制度化建设进言献策。  关键词 工程伦理 制度化建设 问题  工程伦理起源于美国工程师库克领导的"工程师的反叛",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抓好这个基础,必须着力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教育。当今,在社会上较为普通的问题是,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轻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身体的营养,轻身心的健康
期刊
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严格底线管理,明确底线标准,强化执行力,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真正让“底线”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