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生态修复强调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此“长江大保护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沿长江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水环境治理新阶段。作为企业如何参与到国家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机制。
目前沿长江各省市水环境治理现状和行业共性问题主要有:排水管网老旧破损、混搭错接、雨污合流,污水溢流、建设滞后,管理落后。污水处理厂规模不足与过剩并存,进水浓度低,尾水排放不能满足水体要求。污泥处置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无法满足“三化”要求,监管不到位。河湖水系破坏,污水直排,基流不足,局部河道黑臭,生态系统退化。政府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九龙治水”、碎片化治理,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针对以上问题,城市水环境整体提升需要新模式新机制。应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以摸清本底为基础,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依据,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坚持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遵循“一城一策”,突出整体效益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厂网河(湖)岸一体”、“泥水并重”、资源能源回收、建设养护全周期等模式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促进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以及综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
一、治理模式的核心是“厂网一体”
实现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有机结合,提高厂站运行效率,实施“厂网一体”常态化运行,真正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的目标,科学系统治理城镇污水。统筹所辖区域内所有口、闸、站、雨污管网、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实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各要素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运行的目标,以保证城市排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转。通过对城镇排水系统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四化”处理处置设施的统筹建设和协调运行,实现从注重污水处理系统的“水量收集”向“污染物收集”转变,从“重厂轻网、重水轻泥”向“厂网并重、泥水并重”转变,从应急式运维向常态化运维转变,最终实现城镇排水系统的功能。
以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对所辖流域内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四化”处理处置设施、收集管网等进行统筹协调,建管合一,适时拓展至水环境治理、再生水利用、城镇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城市面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水景观塑造、沿岸土地开发等领域。
二、探索实践“厂网河湖岸一体”模式
从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和标本兼治等综合性需求出发,将“厂网河湖岸”视为整体进行管理,是更为可行、更加有效地实现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性改善目标的新模式。“厂网河湖岸一体”,即以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对所辖流域内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排水管网以及水环境治理、再生水利用、城镇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城市面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水景观塑造、沿岸土地开发等进行统筹建设和协调运行,以保障排水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整体品質。
通过打包城市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综合治理项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等工作协同推进岸线整治和城市生态化改造,实现城市的厂、网、河(湖)、岸等要素联动,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建立系统治水的全过程常态化运维机制,保障治水效果的持续性。通过构建良好的蓝绿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增加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创新建设农村污水综合治理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污染来源之一,全国90%以上的生活污水或粪便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或湖泊等流域,如太湖、滇池的富营养化均有部分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水。农村污水的随意排放,旱厕的使用,造成江河湖泊流域、地下水等水环境受到污染,治理农村污水,不仅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还能控制流域的水质污染和湖泊的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环境,同时处理的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
农村污水综合治理,污水收集是关键。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大,许多地区已在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在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已经具备较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现有的收集处理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农户分散收集处理、村镇集中收集处理、统收集归入市政管网。
收集后的污水根据农村当地实际条件坚持“集散结合、设备一体、智慧联合、运营一体”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一处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
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的商业模式
通过政企合作,以资本合作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重点,发挥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以及资源整合方面优势,开展“资本+”合作,打造命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高效率协同实现先导工程开工建设和整个项目快速落地,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促进理顺税价费支持机制,一定程度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形成保本微利、可推广复制的回报及成本控制模式,实现城镇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鉴于部分城市PPP额度已接近红线,研究提出PPP+EOD(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导向开发模式)、PPP+EOD+GSF(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政府专项基金)等模式,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土地价值增值、当地财政收入增加的一部分用于长江大保护中。
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原则,重点通过污水处理价格调整机制,将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以覆盖厂站运行为基础,向管网和污泥处置两端延伸。结合当地实际运行情况,坚持“厂网一体”常态化运维,将现行污水处理费调整至可以覆盖厂站常态化运维、管网常态化运维和污泥处理处置,适时探索覆盖管网建设、初雨处理、河湖环境周边维护等内容。
建立污水处理阶梯式收费机制。分两级,第一级是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用水水量,收费标准覆盖“厂网一体化”项目的厂站、管网、污泥处理处置等常态化运维。超过第一级用水量的均列入第二级,收费标准在覆盖常规常态化运维成本基础上进一步上浮,适当分担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促进居民节约用水。
结语:综上“长江大保护”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大基建的一部分。作为建筑类企业更应积极投身到水环境治理事业中,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