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前,
她因李厚霖的欺骗而崩溃。
对生活惶恐到一塌糊涂,惊慌渗透到每一个细节。
今时再次触及这个敏感话题,
她似已卸下了防备,
露出一隙俗称“闷骚”的东西,哼唱起林夕的词。
迈过30岁的秦海璐,懂得了爱,坚持着爱。
她的心里,依旧暗藏着一朵红玫瑰。
33岁,拿过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奖项,
有一位安全感充沛的男友,女人要奋力追求的,她都已经有了。无需焦躁,生活按照她的步骤悄然推进,
这是秦海璐的奢侈,不计成本,即使,
那是对女演员来说最为昂贵的时间。
因为她已确认,在变老之前,
骄傲而扎实地活。
第二次见秦海璐。
一年多前的第一次,采访她和姐姐秦楠,送别姐姐的间隙,她对我这个陌生人,露出了一点真实的无奈与孤独。
但这次不同。出现在南池子附近的小院,着白T恤、黑色哈伦裤和夹趾凉拖,最随意家常的打扮,周围却围拢了不少人,有说有笑—她不再是那个让人感觉“刀出鞘”的微冷女人,变得温热,控制全局。
拍摄结束,正是一天中光线最温柔的时刻。一瓶红茶、两杯凉白开,与秦海璐聊足两小时。
幸运滋生坦然
秦海璐并不知道,《钢的琴》开机的时候,剧组只有七万块钱。当导演张猛拿着几张纸去找她,她感觉到“他一定是被逼到这个份儿上的”。几张纸的剧本,没有形容词,没有环境渲染,只有一个硬而实的故事—父亲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造出一架钢的琴。
这个大连人懂得那代人的情怀:“在东北,随便一个修自行车的,可能是一级钳工;路边卖冰棍的,没准是八级木匠。那些曾经为计划经济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变得落寞,唯独不能磨灭的是对那段日子的留恋。”
没有跳拍,按造一架琴的真实程序,剧组炼钢、造框架、翻砂、打磨、上漆,一票人大多同龄,经历过那段大院时光,演起来,就像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在表演中触及曾经的真实生活。“有场戏是我们一起到电影院打架,穿着那个年代的衣服,走在鞍山大街上,周围人看我们的眼光,就好像是看怪物……可我们都相信,我们正穿着时髦衣裳,走在热血的路上。”她好像又经历了一回童年:“妈妈以前在氧气厂工作,那也是个一千多人的大厂,小人物的集体生活,浸透了情感。”
为了拍这部电影,张猛抵押了房子,吃更便宜的烧饼而不是烧卖,找遍了所有可能借款的人,但拍到一半,全组剩下42块钱,无以为继。秦海璐“一时冲动”,自己掏了一百多万,把戏拍完。这是她至今做过的最冲动的事,“都是不吃饭不睡觉挣出来的钱啊!”但相对钱,那共通的情感更让她丢不下。
她的名字出现在“制片人”一栏,风波再起:“之前说改片名,我也能理解,但两个备选,一个叫‘疯狂的钢琴’,一个叫‘非常钢琴’,总想搭某一班车,跟我做的完全是两件事,我丢不起这人。”她说过,她从不看低自己。
类似的新闻,演员不要片酬还自己贴钱、为几个字的片名发脾气、不吝于表明意见和善意……已许久看不到了。要到这时候,才看清秦海璐身上那点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幸运的,即便至今,她也不是娱乐圈中关注最多话题最盛的那一个。但相对诸多演员奋力拍戏多年、战战兢兢被提名、终于拿奖之后喜极而泣的苦熬情结,她的经历委实丰富了许多:23岁,还懵懂时拍的第一部电影便拿下金马影后,而后做过公司白领,开过火锅店、理发店、广告公司,总也无法达成梦想中的朝九晚五生活,再归来拍影视剧,排话剧,阴差阳错成为制片人……至今恰好十年,起落跌宕之间,体悟多了许多层次。
“这份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心态平和。许多演员,一步步从两千块一集拍到二十万一集,之后就要报复这个行业:过去你让我在现场等四个小时,现在我要让你等八个小时;过去我被别人推到水坑里,现在我逮着机会也要把别人推下去。当然有理由,对导演说‘不推下去不真实’。整个行业的恶习在一代代地潜移默化,让每个人都变得不那么良善。我很坦然,因为我没有熬的过程。”
这圈子里,有人生为演员,有人生为明星,有人则被金钱与手腕打造成偶像,离得再近也看不到内核,却还要依靠媒体,天天腊肉似的挂在口舌之上。秦海璐说,她对媒体无需防备,“我不是靠媒体存活的演员。”她的坦然,更多了淡定,“也许是因为太幸运了,别人追逐的,我都得到了,也就没有那么强的目标感和危机感,生活也就随之惬意起来。”比如,想喝一杯咖啡的时候,就驱车到星巴克,排队,等待,喝到的那一刻,觉得满足;比如,堵车时候从不着急,她宁愿看周围人的表情:旁边车里那位正哇啦啦打着电话;还有人狂按喇叭,有人从车窗探头出来看看前方,也有人更加无谓,只从车窗飘出一阵烟。
去年她没拍影视剧,多数时间留给舞台。“电视剧的方式是快狠准,一步到位;一般的电影也不允许你多次尝试,话剧则给你丰腴的机会来自我否定,在一遍一遍尝试中找到最准确的表达。一二三眼泪立刻掉下来,不一定是好演员。”她喜欢的表演,是不露声色。
她的演,像一场分裂,那个叫秦海璐的身体正在扮演另一个人,半空中,有另一个灵魂在控制这肉身。“好演员能拉动一台戏,因为她的控制力可以通过控制自己,来调节舞台上所有人的节奏。这种控制力,是演员最难的修炼。”现在,她能控制千人左右的场。“千人左右,无须凭借烟花、灯光和旋转舞台,只凭一点丹田气,一点精气神儿,和一点点演戏中间的停顿。
三十岁,懂得爱
2007年,她29岁,“对生活惶恐到一塌糊涂,惊慌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我害怕,30岁会被大众抛弃。”出演导演田沁鑫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像在额头上开了个口子,把一张脸整个撕下,很疼。”影视剧圈子里,她外号“秦一条”,从不NG,但田沁鑫在所有人面前,说“你已经不会演戏。”
“曾经的成功变得一钱不值,二十多年都白过了,可三十岁又要来临。”她发动全家人看剧本,和她一起分析角色,在路边听着自己唱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嚎啕大哭。
“真正帮了我的,是红玫瑰最后那段台词,她说:‘爱总归是好的,虽然吃了些苦,还是要爱的。’也许她会变得又老又胖,但真正的可爱不是年轻的笑容、丰腴的身体,而是迷人的性情。虽然马上就要三十岁,但还是要过日子、还是要相信爱。”
秦海璐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做任何事我都谨小慎微。比如一件事有八个出口,我会把每一个都想到,之后的发展无论如何,我都有所准备。我从不会咬牙跺脚说‘如果当时怎样就好了’,当时,我都试过了。”
唯一不能原谅的,是欺骗。“我的世界里,谎言没有善意恶意之分,都不能原谅。”人尽皆知,六年前,她因李厚霖与李湘的婚事而崩溃。坊间传闻,李厚霖直至结婚都没有告诉她真相。成为男友婚事最后一个知情人,对女人来讲,莫大侮辱。那之后,她说,“永不会再与他碰面。”
“二十岁时可能会做白马王子的梦,三十岁要找到适合和你一起生活的人,他了解你,给予你,也会向你索取。就像两个齿轮,合适的轨迹既然让它们彼此咬合,那就会一直转下去,形成轨迹。”
她小心又得体地保护着现在的感情。认识十年,在一起五年,更像亲人或伙伴,熟稔安心。九岁被送进戏校、难见父母的成长经历,给了她太多坚硬的东西:懂得什么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之后,也就不再希冀倾诉的意义。
她不需要朋友,拥有一些闺蜜,只是因为她是个品质优良的树洞,和自己的需索无关。她的内心,还是在回避某些东西,譬如诱惑,譬如伤害,无以名状,却确实存在。如果再遇到一个让你冲动的人……“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扼杀掉这种冲动,留下来陪现在的男友。
“如果你知道,这个人不会让你受伤,你就不会想要去冒险。我这样的女人没有人追吗?不可能;没有心仪的吗?也不可能。也许换一个人,会比现在的生活更好,但我不会去尝试。有了安全感之后,我绝不贪恋更好的东西。”
她依然相信爱情可以主宰人,“爱情也是一种生活的资本,积累得多了,也就锻炼出了承受力。当一个女人可以承受感情的打击,她就变成了一块柔软的海绵,外界所有的伤害都会被她吸收、消化、再度利用,没有什么是她不能面对的。”
“只要愿意,修自行车的也能过到一块;不愿意大把的花,顺着车窗就扔出去。我干过这事儿,无非如此。”是要深深受过伤、又自我恢复的女人,才能这般甘愿。
“对那些于我有情的人,即使我不与你在一起,不代表我没有这份情要给你。宽容的男人,接受到这份情时,该是满足的,能不能占有其实那是另外一回事。”谈到这时,她似卸下了防备,露出一隙俗称“闷骚”的东西。“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林夕的词,她哼唱起来。其实,她心里,还是暗藏着一朵红玫瑰。
不笃定却清晰的未来
《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她又出演了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中大赤包一角。“把这么重要的角色丢给我,不是认可我的能力,而是对我这个人的信任。”三个月排练,别人顶多来一个月,她一天不落,要六点进场,她五点便到。“我想在舞台上,静静呆一会儿。”
能为一个角色付出不计成本努力,本身就是稀缺的事。艺人最宝贵的便是时间,见惯了以各种姿态待价而沽,计算最丰厚的附加值。但秦海璐想的,只是“演好”。“因为我够了。名或者利,我没什么好争的,不缺这些了,才能踏踏实实,做些好东西。”
做好东西需要环境,这环境并不使她满意。“首先行业门槛太低,什么人都能进来。譬如我认识的一个导演,四年前还是场工,从场工到道具,到制景,到副导演,到执行导演,再到导演,短短四年。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天赋,但整个行业几乎人人如此;其次投资不专业,想着找几个腕儿,一起高高兴兴吃顿饭,再拍一电视剧,就挺好,拍得怎么样,能不能播,不重要。”
她等待着这行业工业化的来临,“混乱的时期已经来临了,就看咱们有没有幸看到它过去。美国人用了二十年,也许我们五年就够了呢?已经死了一拨了,再有两拨就差不多了!”她拍着桌子、咧开嘴大声笑,眼睛鼻子皱到一处。
那时她大概会成为一名监制吧,这是她很久的梦,“监制是整个电影环节中最权威的人,他要将这个项目从一字没有中脱现出来,他懂得什么样的剧本动人,哪个导演合适,后期该如何制作,发行要如何推广……他懂得所有,是真正的核心。”
她已经做过策划和编剧,正在考虑做导演,还没有时间表。对这个女人来说,以她想要的方式,骄傲而扎实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她懂得了如何让自己舒服,比如一年顶多拍两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两三年做一部话剧。剩下的时间,她说,“我要生活。”
访问过她的《凤凰非常道》主持人何东说,秦海璐是个不“作”的女人,“不夸张也不否定自己的能力,能说到什么份儿上就说到什么份儿上。关于演戏,关于中国当下的影视市场,她想明白了,反而做单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野心,这么一个有打算的人,她的戏,且没完呢。”
这下午,坐在这小小院落,与秦海璐散漫地、不问来由不计成本地聊天。期间有人在旁边架起梯子,爬上去修窗户,一下下敲敲打打。她看也不看,自顾自说着。她着实是个有定力的人。直到天色由明亮转成灰暗,我们之前飘荡着淡蓝色的雾霭,看不清彼此表情的细节,只听到声音的延续。
相比上次见她,有一部分,她放开了;有一部分,她关闭得更紧了。这此消彼长的两部分,到底是什么?“看透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她说,那无激愤也无惆怅的表情,叫人印象深刻。然而她不过刚触及“三”的门槛儿呢,这光阴动人处,也正在这捉摸不定的暧昧中。
TIPS
秦海璐眼中的男人们
◆王朔:因为拍《再过把瘾》和他见过几次,实际生活中他没有那么的愤世嫉俗,其实挺单纯的一个人,挺普通的一个老头儿。他对自己的保护,是应该的,毕竟他需要一种把自己关起来的氛围,典型的“包得越紧就越敏感”型,只不过更多人对他的期望,是像韩寒那样站出来。相对韩寒,我更喜欢王朔的含蓄,除了他偶尔的不羁。
◆路金波:我喜欢有才情的男人,路金波算一个,除了个子矮了点……但最近的绯闻让我取消了微博上对他的关注。此前看他的微博,能看到他与妻子的情感特别细腻特别温情,对这样的人,简直有一种冲动,就是上去拍拍他的肩膀。但绯闻令我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浮云。文字中的他生活在妻子的世界,现实中的他却生活在另一个女人的世界。
◆封新城:他在微博上关注了我,知道那是真的封新城之后我就疯了……喝着酒聊过一回,挺有意思的男人,否定女人看书、女人独立,说我“没别的毛病,就是书看得太多了”,但其实他喜欢独立的女人—看到女人越强,就越想过来保护你,因为他能够洞悉到女人强悍之下的敏感和脆弱。
她因李厚霖的欺骗而崩溃。
对生活惶恐到一塌糊涂,惊慌渗透到每一个细节。
今时再次触及这个敏感话题,
她似已卸下了防备,
露出一隙俗称“闷骚”的东西,哼唱起林夕的词。
迈过30岁的秦海璐,懂得了爱,坚持着爱。
她的心里,依旧暗藏着一朵红玫瑰。
33岁,拿过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奖项,
有一位安全感充沛的男友,女人要奋力追求的,她都已经有了。无需焦躁,生活按照她的步骤悄然推进,
这是秦海璐的奢侈,不计成本,即使,
那是对女演员来说最为昂贵的时间。
因为她已确认,在变老之前,
骄傲而扎实地活。
第二次见秦海璐。
一年多前的第一次,采访她和姐姐秦楠,送别姐姐的间隙,她对我这个陌生人,露出了一点真实的无奈与孤独。
但这次不同。出现在南池子附近的小院,着白T恤、黑色哈伦裤和夹趾凉拖,最随意家常的打扮,周围却围拢了不少人,有说有笑—她不再是那个让人感觉“刀出鞘”的微冷女人,变得温热,控制全局。
拍摄结束,正是一天中光线最温柔的时刻。一瓶红茶、两杯凉白开,与秦海璐聊足两小时。
幸运滋生坦然
秦海璐并不知道,《钢的琴》开机的时候,剧组只有七万块钱。当导演张猛拿着几张纸去找她,她感觉到“他一定是被逼到这个份儿上的”。几张纸的剧本,没有形容词,没有环境渲染,只有一个硬而实的故事—父亲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造出一架钢的琴。
这个大连人懂得那代人的情怀:“在东北,随便一个修自行车的,可能是一级钳工;路边卖冰棍的,没准是八级木匠。那些曾经为计划经济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变得落寞,唯独不能磨灭的是对那段日子的留恋。”
没有跳拍,按造一架琴的真实程序,剧组炼钢、造框架、翻砂、打磨、上漆,一票人大多同龄,经历过那段大院时光,演起来,就像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在表演中触及曾经的真实生活。“有场戏是我们一起到电影院打架,穿着那个年代的衣服,走在鞍山大街上,周围人看我们的眼光,就好像是看怪物……可我们都相信,我们正穿着时髦衣裳,走在热血的路上。”她好像又经历了一回童年:“妈妈以前在氧气厂工作,那也是个一千多人的大厂,小人物的集体生活,浸透了情感。”
为了拍这部电影,张猛抵押了房子,吃更便宜的烧饼而不是烧卖,找遍了所有可能借款的人,但拍到一半,全组剩下42块钱,无以为继。秦海璐“一时冲动”,自己掏了一百多万,把戏拍完。这是她至今做过的最冲动的事,“都是不吃饭不睡觉挣出来的钱啊!”但相对钱,那共通的情感更让她丢不下。
她的名字出现在“制片人”一栏,风波再起:“之前说改片名,我也能理解,但两个备选,一个叫‘疯狂的钢琴’,一个叫‘非常钢琴’,总想搭某一班车,跟我做的完全是两件事,我丢不起这人。”她说过,她从不看低自己。
类似的新闻,演员不要片酬还自己贴钱、为几个字的片名发脾气、不吝于表明意见和善意……已许久看不到了。要到这时候,才看清秦海璐身上那点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幸运的,即便至今,她也不是娱乐圈中关注最多话题最盛的那一个。但相对诸多演员奋力拍戏多年、战战兢兢被提名、终于拿奖之后喜极而泣的苦熬情结,她的经历委实丰富了许多:23岁,还懵懂时拍的第一部电影便拿下金马影后,而后做过公司白领,开过火锅店、理发店、广告公司,总也无法达成梦想中的朝九晚五生活,再归来拍影视剧,排话剧,阴差阳错成为制片人……至今恰好十年,起落跌宕之间,体悟多了许多层次。
“这份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心态平和。许多演员,一步步从两千块一集拍到二十万一集,之后就要报复这个行业:过去你让我在现场等四个小时,现在我要让你等八个小时;过去我被别人推到水坑里,现在我逮着机会也要把别人推下去。当然有理由,对导演说‘不推下去不真实’。整个行业的恶习在一代代地潜移默化,让每个人都变得不那么良善。我很坦然,因为我没有熬的过程。”
这圈子里,有人生为演员,有人生为明星,有人则被金钱与手腕打造成偶像,离得再近也看不到内核,却还要依靠媒体,天天腊肉似的挂在口舌之上。秦海璐说,她对媒体无需防备,“我不是靠媒体存活的演员。”她的坦然,更多了淡定,“也许是因为太幸运了,别人追逐的,我都得到了,也就没有那么强的目标感和危机感,生活也就随之惬意起来。”比如,想喝一杯咖啡的时候,就驱车到星巴克,排队,等待,喝到的那一刻,觉得满足;比如,堵车时候从不着急,她宁愿看周围人的表情:旁边车里那位正哇啦啦打着电话;还有人狂按喇叭,有人从车窗探头出来看看前方,也有人更加无谓,只从车窗飘出一阵烟。
去年她没拍影视剧,多数时间留给舞台。“电视剧的方式是快狠准,一步到位;一般的电影也不允许你多次尝试,话剧则给你丰腴的机会来自我否定,在一遍一遍尝试中找到最准确的表达。一二三眼泪立刻掉下来,不一定是好演员。”她喜欢的表演,是不露声色。
她的演,像一场分裂,那个叫秦海璐的身体正在扮演另一个人,半空中,有另一个灵魂在控制这肉身。“好演员能拉动一台戏,因为她的控制力可以通过控制自己,来调节舞台上所有人的节奏。这种控制力,是演员最难的修炼。”现在,她能控制千人左右的场。“千人左右,无须凭借烟花、灯光和旋转舞台,只凭一点丹田气,一点精气神儿,和一点点演戏中间的停顿。
三十岁,懂得爱
2007年,她29岁,“对生活惶恐到一塌糊涂,惊慌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我害怕,30岁会被大众抛弃。”出演导演田沁鑫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像在额头上开了个口子,把一张脸整个撕下,很疼。”影视剧圈子里,她外号“秦一条”,从不NG,但田沁鑫在所有人面前,说“你已经不会演戏。”
“曾经的成功变得一钱不值,二十多年都白过了,可三十岁又要来临。”她发动全家人看剧本,和她一起分析角色,在路边听着自己唱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嚎啕大哭。
“真正帮了我的,是红玫瑰最后那段台词,她说:‘爱总归是好的,虽然吃了些苦,还是要爱的。’也许她会变得又老又胖,但真正的可爱不是年轻的笑容、丰腴的身体,而是迷人的性情。虽然马上就要三十岁,但还是要过日子、还是要相信爱。”
秦海璐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做任何事我都谨小慎微。比如一件事有八个出口,我会把每一个都想到,之后的发展无论如何,我都有所准备。我从不会咬牙跺脚说‘如果当时怎样就好了’,当时,我都试过了。”
唯一不能原谅的,是欺骗。“我的世界里,谎言没有善意恶意之分,都不能原谅。”人尽皆知,六年前,她因李厚霖与李湘的婚事而崩溃。坊间传闻,李厚霖直至结婚都没有告诉她真相。成为男友婚事最后一个知情人,对女人来讲,莫大侮辱。那之后,她说,“永不会再与他碰面。”
“二十岁时可能会做白马王子的梦,三十岁要找到适合和你一起生活的人,他了解你,给予你,也会向你索取。就像两个齿轮,合适的轨迹既然让它们彼此咬合,那就会一直转下去,形成轨迹。”
她小心又得体地保护着现在的感情。认识十年,在一起五年,更像亲人或伙伴,熟稔安心。九岁被送进戏校、难见父母的成长经历,给了她太多坚硬的东西:懂得什么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之后,也就不再希冀倾诉的意义。
她不需要朋友,拥有一些闺蜜,只是因为她是个品质优良的树洞,和自己的需索无关。她的内心,还是在回避某些东西,譬如诱惑,譬如伤害,无以名状,却确实存在。如果再遇到一个让你冲动的人……“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扼杀掉这种冲动,留下来陪现在的男友。
“如果你知道,这个人不会让你受伤,你就不会想要去冒险。我这样的女人没有人追吗?不可能;没有心仪的吗?也不可能。也许换一个人,会比现在的生活更好,但我不会去尝试。有了安全感之后,我绝不贪恋更好的东西。”
她依然相信爱情可以主宰人,“爱情也是一种生活的资本,积累得多了,也就锻炼出了承受力。当一个女人可以承受感情的打击,她就变成了一块柔软的海绵,外界所有的伤害都会被她吸收、消化、再度利用,没有什么是她不能面对的。”
“只要愿意,修自行车的也能过到一块;不愿意大把的花,顺着车窗就扔出去。我干过这事儿,无非如此。”是要深深受过伤、又自我恢复的女人,才能这般甘愿。
“对那些于我有情的人,即使我不与你在一起,不代表我没有这份情要给你。宽容的男人,接受到这份情时,该是满足的,能不能占有其实那是另外一回事。”谈到这时,她似卸下了防备,露出一隙俗称“闷骚”的东西。“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林夕的词,她哼唱起来。其实,她心里,还是暗藏着一朵红玫瑰。
不笃定却清晰的未来
《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她又出演了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中大赤包一角。“把这么重要的角色丢给我,不是认可我的能力,而是对我这个人的信任。”三个月排练,别人顶多来一个月,她一天不落,要六点进场,她五点便到。“我想在舞台上,静静呆一会儿。”
能为一个角色付出不计成本努力,本身就是稀缺的事。艺人最宝贵的便是时间,见惯了以各种姿态待价而沽,计算最丰厚的附加值。但秦海璐想的,只是“演好”。“因为我够了。名或者利,我没什么好争的,不缺这些了,才能踏踏实实,做些好东西。”
做好东西需要环境,这环境并不使她满意。“首先行业门槛太低,什么人都能进来。譬如我认识的一个导演,四年前还是场工,从场工到道具,到制景,到副导演,到执行导演,再到导演,短短四年。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天赋,但整个行业几乎人人如此;其次投资不专业,想着找几个腕儿,一起高高兴兴吃顿饭,再拍一电视剧,就挺好,拍得怎么样,能不能播,不重要。”
她等待着这行业工业化的来临,“混乱的时期已经来临了,就看咱们有没有幸看到它过去。美国人用了二十年,也许我们五年就够了呢?已经死了一拨了,再有两拨就差不多了!”她拍着桌子、咧开嘴大声笑,眼睛鼻子皱到一处。
那时她大概会成为一名监制吧,这是她很久的梦,“监制是整个电影环节中最权威的人,他要将这个项目从一字没有中脱现出来,他懂得什么样的剧本动人,哪个导演合适,后期该如何制作,发行要如何推广……他懂得所有,是真正的核心。”
她已经做过策划和编剧,正在考虑做导演,还没有时间表。对这个女人来说,以她想要的方式,骄傲而扎实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她懂得了如何让自己舒服,比如一年顶多拍两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两三年做一部话剧。剩下的时间,她说,“我要生活。”
访问过她的《凤凰非常道》主持人何东说,秦海璐是个不“作”的女人,“不夸张也不否定自己的能力,能说到什么份儿上就说到什么份儿上。关于演戏,关于中国当下的影视市场,她想明白了,反而做单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野心,这么一个有打算的人,她的戏,且没完呢。”
这下午,坐在这小小院落,与秦海璐散漫地、不问来由不计成本地聊天。期间有人在旁边架起梯子,爬上去修窗户,一下下敲敲打打。她看也不看,自顾自说着。她着实是个有定力的人。直到天色由明亮转成灰暗,我们之前飘荡着淡蓝色的雾霭,看不清彼此表情的细节,只听到声音的延续。
相比上次见她,有一部分,她放开了;有一部分,她关闭得更紧了。这此消彼长的两部分,到底是什么?“看透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她说,那无激愤也无惆怅的表情,叫人印象深刻。然而她不过刚触及“三”的门槛儿呢,这光阴动人处,也正在这捉摸不定的暧昧中。
TIPS
秦海璐眼中的男人们
◆王朔:因为拍《再过把瘾》和他见过几次,实际生活中他没有那么的愤世嫉俗,其实挺单纯的一个人,挺普通的一个老头儿。他对自己的保护,是应该的,毕竟他需要一种把自己关起来的氛围,典型的“包得越紧就越敏感”型,只不过更多人对他的期望,是像韩寒那样站出来。相对韩寒,我更喜欢王朔的含蓄,除了他偶尔的不羁。
◆路金波:我喜欢有才情的男人,路金波算一个,除了个子矮了点……但最近的绯闻让我取消了微博上对他的关注。此前看他的微博,能看到他与妻子的情感特别细腻特别温情,对这样的人,简直有一种冲动,就是上去拍拍他的肩膀。但绯闻令我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浮云。文字中的他生活在妻子的世界,现实中的他却生活在另一个女人的世界。
◆封新城:他在微博上关注了我,知道那是真的封新城之后我就疯了……喝着酒聊过一回,挺有意思的男人,否定女人看书、女人独立,说我“没别的毛病,就是书看得太多了”,但其实他喜欢独立的女人—看到女人越强,就越想过来保护你,因为他能够洞悉到女人强悍之下的敏感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