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主持《非诚勿扰》而走红全国的孟非,
正在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他的工作,不只是每周陪着言谈出位的
姑娘小伙们相亲这么简单,
他的名字是收视率的保障,他的档期要以半小时为计量单位,
他的代言从皮鞋、手机到电动车,数不胜数。
对待名利,他保持着难得的清醒,还有戒备的距离,
中庸便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坦然告诉记者,
“我是个没什么性格的人。”
在年轻的同事眼里,孟非是个有趣的“大叔”,很简单的事情都能让他快乐,比如手机上的游戏《捕鱼达人》,玩着玩着,他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太爽了,用十块钱的网,抓住了条一百块的大鱼。”
我有普通人的爱好
《非诚勿扰》的火热,也让不少观众知道主持人孟非有两个爱好,摄影和旅游。旅游对孟非来说,是调剂工作、生活的良药,“长期在演播室里都要疯了,自驾或者别的出行方式都可以。”他最近一次出门,是带放暑假的女儿去辉腾锡勒草原骑马。女儿上初二了,之前从没有骑过马,在马上却表现得出乎孟非意料的淡定,“不像小女孩那样叽叽喳喳,很从容,就像骑过很多次。”每年的暑假、春节和国庆,孟非都乐意陪着女儿出去走走,九寨沟、鼓浪屿、武夷山……最想去的地方是台湾和西藏,全中国他都走遍了,只有这两个地方没有去过。
关于度假和旅行,孟非说如果给他整整一个月的假期,想去哪儿去哪儿,他反而会不适应,长时间不工作会觉得别扭,但是如果能每个月在工作的间隙有个三两天的假期,感觉就很理想。事实上,作为主持人他已经很少能有大段的时间用来旅行,或在某个地方出差超过一星期,他也想带着女儿出国去增长见识,但是“他们谁给我时间呢?”
每到一处,他的另一项爱好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孟非很谦虚,自称摄影技术很烂,拍的都是些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照片。在做主持人之前,他也干过电视摄像,“摄像记录的是个流动的过程,摄影记录的是瞬间,构图用光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后者更难。”他现在用的相机是佳能的5D2,镜头有三四个,生活中一大乐趣是在摄影爱好者的网站上交流二手镜头,“不能没完没了地买,尝试过这个之后,还想试试别的,倒腾也是一种乐趣。”如果只买不卖,守着一堆镜头,心里会有罪恶感。
2010年最火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当之无愧,它的话题性和高收视率也让孟非从电视圈、地方知名主持人一跃成为全国人民熟知,影响力泛及海外的主持人,简单说就是成了名人。各种媒体、采访找上门来,把他摆弄成各种造型,也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当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建立中华民国,民国范儿在这里显得理直气壮,就有照片设计成孟非穿着长袍马褂,身边环绕着旗袍美女,对于这种演绎,孟非坦然,“这也是从事这个职业所不能避免的一些环节,朋友要求怎么拍我就怎么拍,其实我对别人拍我都不感兴趣。”
奢侈品,我不在乎
《非诚勿扰》的舞台,是个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搏击场。如何看待幸福、追求幸福,孟非看了无数实例,“你随便去问一个人,幸福需要很多钱吗,大部分人肯定告诉你不需要。”
在孟非的办公桌上躺着一个黑色的PRADA手机套,被问到也是节目中经常会涉及的老话题—奢侈品,他的态度是既不刻意追求,也不特别抵制。有些是自己买的,也有人送,他对奢侈品没什么研究,“我认识爱马仕这个牌子是一个月前,之前老听他们说爱马仕,说起来都不行了,我都不知道LOGO是什么样的。”有天出差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同事中的年轻人指给他看,他才知道,哦,爱马仕是这样的。
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孟非觉得重点在于你需要不需要。“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张照片拍得好不好,取决于摄影水平和器材的表现能力,不同的镜头表现能力当然差别很大,比如徕卡,我觉得也属于奢侈品,一个镜头做好几年,都是手工镀膜,它在功能上有其他镜头取代不了的地方,但是你能说爱马仕和LV、GUCCI的包,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吗,都是装东西的。”他自然更在意功能性的区别,因为已经过了靠品牌来证明自己的岁月。
“有些人装腔作势地说,喝红酒我只喝拉菲,这能证明什么?现在搞得全民喝拉菲,我真搞不懂,把别的酒倒在拉菲的瓶子里,他喝下去还说,拉菲就是不一样。我怀疑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辨别能力。”
看了太多年轻人在婚恋、家庭、事业上的主流价值取向,他对于女儿的成长想得比较简单,“我不是特别在乎她是不是成功,或者学什么专业,只要她健康快乐,自食其力就好了。有份工作,有个很好的家庭。”女儿成绩一般,对此也不是特别在乎。“我更愿意她有一个好的性格。”教育女儿,他喜欢顺其自然,“我年轻的时候,我妈对我也有过无数期望,但是好像我一个也没有按她的期望来。”
除了饭桌上交流下八卦,女儿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也会来问他,比如,要不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孟非的意见是不要去,他问女儿,你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吗?女儿说,班上同学都去。他给女儿分析,是因为大家都去你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还是因为你需要它,或者你喜欢它,你才去?如果因为大家都去,你不去怕得不到认可,说明你内心不够强大。
孟非最常告诉女儿的话,“很多东西你可以不用在乎,也不值得在乎。”他自认是个不太称职的爸爸,只是希望女儿简单快乐,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到。“我没有强大到可以跟我们变态的教育体制相抗争,那我能怎么办呢?在不满和必须妥协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是孟非生活的常态,时刻妥协,和生活和解。
从高中毕业,为了养活自己做零工,从印刷厂的工人,再到摄像、记者、主持人,孟非说自己所有的工作都跟兴趣无关,“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我干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主动选择的,但是一样会做得很好,会尽心尽力,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跟自己兴趣无关的。”现在的孟非,每周一到周四,要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评论《孟非读报》,两档《非诚勿扰》,一档《非常了得》,还有各种推不掉的活动、主持,以及电视台其他部门的相关活动需要配合,他的疲态从他两个深深眼袋中就能窥得一丝线索,但在他善于在必须要干的事情中找收获,找享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依然能够给他满足。
我厌恶一切极端
接触过孟非的人,能触摸到他的“圆滑”,他永远喜欢把自己归为“大多数人”,后面再加上“一样”。但是他的“圆滑”又不是策略性的,更多的是来自于性格的温和中庸,他面对极端的时候,才会有鲜明的态度。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曾经来过一个男嘉宾,“年轻,意气风发,说我绝不向什么什么妥协,我必须坚持到底。我跟他说,小伙子,我这一生都是在妥协中度过的,我也很想做个强大的、不做任何妥协的人,但是迄今为止我都没有这个能力,我也很怀疑会有那天的到来。”
说到性格里的不极端,孟非马上提高了声调,“我厌恶,几乎厌恶一切极端的事情。”所以每次《非诚勿扰》舞台上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言论时,孟非都忍不住表示一下自己不同的看法,在他个人的表达习惯中,极端的词汇和态度,都是避免使用的,“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余地,绝对,不符合常理和规则。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肯定的,绝对,必须,一定,100%,这些词我都不喜欢,越是成熟的人越是对未知的东西充满敬畏。”
他是习惯包容的,可能是怕这观点太直白了,他又往回找补了下,“对于极端我是很不欣赏,但它有存在的权利,你得承认别人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这样想的权利。”
如果在网上搜索孟非,他在成名前的经历被描述得特别苦情催泪,没有一技之长的落榜生如何被生活折磨、打倒,如何一次次爬起来奋发图强,不放过每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从小处做起,自学成才,电视台临时工最终变身成功男主播,剧情很励志、很国产电视剧。孟非澄清,描述的故事梗概是真实的,有细节性的错误,但他不仅仅是不满,“简直是恶心,这种写法,我相信把大家都恶心倒了,我不知道是谁写的,知道的话要去告他。”说起以前的经历,孟非真诚中不乏戏谑,“这哪算特别坎坷,这只能叫混得不如意。”
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你会知道看不到希望是怎样的感受,这些看不到希望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所以在评价某些社会现象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天然的立场。”社会责任感,是他在评价个体时,比较看重的东西。
孟非不仅有立场,还有行动。新进出版的评论集《非说不可》,他拿出版税的一部分,由南大出版社组织、采购了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书籍,捐给了南京的一所民工小学。来上《非诚勿扰》的嘉宾,和喜欢节目的热心观众,也给孟非、乐嘉、黄菡带来了不少礼物,“不是货币价值特别高的那种,大多是各种纪念品,玩偶、棒球、鲨鱼牙做的挂件,琳琅满目,有大几十件。”他又琢磨着,这些东西堆在办公室不是个事儿,能不能找个合适的方式“处理”一下,比如义卖后捐献,让礼品物尽其用,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其实,孟非还有一个目前不愿多声张的身份—江苏省红十字会的理事,“做了几年了,本来挺光明正大一件事儿,现在弄得灰头土脸的。”今年年初,他跟红十字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红十字会建议他成立一个以个人名义的基金,最初的启动资金十万块,项目由红十字会代为管理,“具体运作都是他们来,但是尊重我的使用意愿,比如给具体什么项目。”年初十万块已经转账,名字定为“孟非幸福博爱基金”,不过最近关于慈善的风波不断,项目也暂缓进行。“目前没有特定的针对方向,总之用在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上。”
正在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他的工作,不只是每周陪着言谈出位的
姑娘小伙们相亲这么简单,
他的名字是收视率的保障,他的档期要以半小时为计量单位,
他的代言从皮鞋、手机到电动车,数不胜数。
对待名利,他保持着难得的清醒,还有戒备的距离,
中庸便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坦然告诉记者,
“我是个没什么性格的人。”
在年轻的同事眼里,孟非是个有趣的“大叔”,很简单的事情都能让他快乐,比如手机上的游戏《捕鱼达人》,玩着玩着,他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太爽了,用十块钱的网,抓住了条一百块的大鱼。”
我有普通人的爱好
《非诚勿扰》的火热,也让不少观众知道主持人孟非有两个爱好,摄影和旅游。旅游对孟非来说,是调剂工作、生活的良药,“长期在演播室里都要疯了,自驾或者别的出行方式都可以。”他最近一次出门,是带放暑假的女儿去辉腾锡勒草原骑马。女儿上初二了,之前从没有骑过马,在马上却表现得出乎孟非意料的淡定,“不像小女孩那样叽叽喳喳,很从容,就像骑过很多次。”每年的暑假、春节和国庆,孟非都乐意陪着女儿出去走走,九寨沟、鼓浪屿、武夷山……最想去的地方是台湾和西藏,全中国他都走遍了,只有这两个地方没有去过。
关于度假和旅行,孟非说如果给他整整一个月的假期,想去哪儿去哪儿,他反而会不适应,长时间不工作会觉得别扭,但是如果能每个月在工作的间隙有个三两天的假期,感觉就很理想。事实上,作为主持人他已经很少能有大段的时间用来旅行,或在某个地方出差超过一星期,他也想带着女儿出国去增长见识,但是“他们谁给我时间呢?”
每到一处,他的另一项爱好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孟非很谦虚,自称摄影技术很烂,拍的都是些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照片。在做主持人之前,他也干过电视摄像,“摄像记录的是个流动的过程,摄影记录的是瞬间,构图用光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后者更难。”他现在用的相机是佳能的5D2,镜头有三四个,生活中一大乐趣是在摄影爱好者的网站上交流二手镜头,“不能没完没了地买,尝试过这个之后,还想试试别的,倒腾也是一种乐趣。”如果只买不卖,守着一堆镜头,心里会有罪恶感。
2010年最火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当之无愧,它的话题性和高收视率也让孟非从电视圈、地方知名主持人一跃成为全国人民熟知,影响力泛及海外的主持人,简单说就是成了名人。各种媒体、采访找上门来,把他摆弄成各种造型,也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当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建立中华民国,民国范儿在这里显得理直气壮,就有照片设计成孟非穿着长袍马褂,身边环绕着旗袍美女,对于这种演绎,孟非坦然,“这也是从事这个职业所不能避免的一些环节,朋友要求怎么拍我就怎么拍,其实我对别人拍我都不感兴趣。”
奢侈品,我不在乎
《非诚勿扰》的舞台,是个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搏击场。如何看待幸福、追求幸福,孟非看了无数实例,“你随便去问一个人,幸福需要很多钱吗,大部分人肯定告诉你不需要。”
在孟非的办公桌上躺着一个黑色的PRADA手机套,被问到也是节目中经常会涉及的老话题—奢侈品,他的态度是既不刻意追求,也不特别抵制。有些是自己买的,也有人送,他对奢侈品没什么研究,“我认识爱马仕这个牌子是一个月前,之前老听他们说爱马仕,说起来都不行了,我都不知道LOGO是什么样的。”有天出差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同事中的年轻人指给他看,他才知道,哦,爱马仕是这样的。
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孟非觉得重点在于你需要不需要。“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张照片拍得好不好,取决于摄影水平和器材的表现能力,不同的镜头表现能力当然差别很大,比如徕卡,我觉得也属于奢侈品,一个镜头做好几年,都是手工镀膜,它在功能上有其他镜头取代不了的地方,但是你能说爱马仕和LV、GUCCI的包,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吗,都是装东西的。”他自然更在意功能性的区别,因为已经过了靠品牌来证明自己的岁月。
“有些人装腔作势地说,喝红酒我只喝拉菲,这能证明什么?现在搞得全民喝拉菲,我真搞不懂,把别的酒倒在拉菲的瓶子里,他喝下去还说,拉菲就是不一样。我怀疑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辨别能力。”
看了太多年轻人在婚恋、家庭、事业上的主流价值取向,他对于女儿的成长想得比较简单,“我不是特别在乎她是不是成功,或者学什么专业,只要她健康快乐,自食其力就好了。有份工作,有个很好的家庭。”女儿成绩一般,对此也不是特别在乎。“我更愿意她有一个好的性格。”教育女儿,他喜欢顺其自然,“我年轻的时候,我妈对我也有过无数期望,但是好像我一个也没有按她的期望来。”
除了饭桌上交流下八卦,女儿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也会来问他,比如,要不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孟非的意见是不要去,他问女儿,你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吗?女儿说,班上同学都去。他给女儿分析,是因为大家都去你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还是因为你需要它,或者你喜欢它,你才去?如果因为大家都去,你不去怕得不到认可,说明你内心不够强大。
孟非最常告诉女儿的话,“很多东西你可以不用在乎,也不值得在乎。”他自认是个不太称职的爸爸,只是希望女儿简单快乐,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到。“我没有强大到可以跟我们变态的教育体制相抗争,那我能怎么办呢?在不满和必须妥协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是孟非生活的常态,时刻妥协,和生活和解。
从高中毕业,为了养活自己做零工,从印刷厂的工人,再到摄像、记者、主持人,孟非说自己所有的工作都跟兴趣无关,“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我干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主动选择的,但是一样会做得很好,会尽心尽力,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跟自己兴趣无关的。”现在的孟非,每周一到周四,要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评论《孟非读报》,两档《非诚勿扰》,一档《非常了得》,还有各种推不掉的活动、主持,以及电视台其他部门的相关活动需要配合,他的疲态从他两个深深眼袋中就能窥得一丝线索,但在他善于在必须要干的事情中找收获,找享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依然能够给他满足。
我厌恶一切极端
接触过孟非的人,能触摸到他的“圆滑”,他永远喜欢把自己归为“大多数人”,后面再加上“一样”。但是他的“圆滑”又不是策略性的,更多的是来自于性格的温和中庸,他面对极端的时候,才会有鲜明的态度。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曾经来过一个男嘉宾,“年轻,意气风发,说我绝不向什么什么妥协,我必须坚持到底。我跟他说,小伙子,我这一生都是在妥协中度过的,我也很想做个强大的、不做任何妥协的人,但是迄今为止我都没有这个能力,我也很怀疑会有那天的到来。”
说到性格里的不极端,孟非马上提高了声调,“我厌恶,几乎厌恶一切极端的事情。”所以每次《非诚勿扰》舞台上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言论时,孟非都忍不住表示一下自己不同的看法,在他个人的表达习惯中,极端的词汇和态度,都是避免使用的,“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余地,绝对,不符合常理和规则。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肯定的,绝对,必须,一定,100%,这些词我都不喜欢,越是成熟的人越是对未知的东西充满敬畏。”
他是习惯包容的,可能是怕这观点太直白了,他又往回找补了下,“对于极端我是很不欣赏,但它有存在的权利,你得承认别人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这样想的权利。”
如果在网上搜索孟非,他在成名前的经历被描述得特别苦情催泪,没有一技之长的落榜生如何被生活折磨、打倒,如何一次次爬起来奋发图强,不放过每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从小处做起,自学成才,电视台临时工最终变身成功男主播,剧情很励志、很国产电视剧。孟非澄清,描述的故事梗概是真实的,有细节性的错误,但他不仅仅是不满,“简直是恶心,这种写法,我相信把大家都恶心倒了,我不知道是谁写的,知道的话要去告他。”说起以前的经历,孟非真诚中不乏戏谑,“这哪算特别坎坷,这只能叫混得不如意。”
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你会知道看不到希望是怎样的感受,这些看不到希望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所以在评价某些社会现象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天然的立场。”社会责任感,是他在评价个体时,比较看重的东西。
孟非不仅有立场,还有行动。新进出版的评论集《非说不可》,他拿出版税的一部分,由南大出版社组织、采购了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书籍,捐给了南京的一所民工小学。来上《非诚勿扰》的嘉宾,和喜欢节目的热心观众,也给孟非、乐嘉、黄菡带来了不少礼物,“不是货币价值特别高的那种,大多是各种纪念品,玩偶、棒球、鲨鱼牙做的挂件,琳琅满目,有大几十件。”他又琢磨着,这些东西堆在办公室不是个事儿,能不能找个合适的方式“处理”一下,比如义卖后捐献,让礼品物尽其用,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其实,孟非还有一个目前不愿多声张的身份—江苏省红十字会的理事,“做了几年了,本来挺光明正大一件事儿,现在弄得灰头土脸的。”今年年初,他跟红十字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红十字会建议他成立一个以个人名义的基金,最初的启动资金十万块,项目由红十字会代为管理,“具体运作都是他们来,但是尊重我的使用意愿,比如给具体什么项目。”年初十万块已经转账,名字定为“孟非幸福博爱基金”,不过最近关于慈善的风波不断,项目也暂缓进行。“目前没有特定的针对方向,总之用在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