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先对初中物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物理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紧接着提出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加强物理方法的训练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 物理思维;学习兴趣;动态思维;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O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98-01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能从实验现象追溯到物理规律,再应用这些学过的物理规律、概念、公式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定律概念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又会灵活的用到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分析、逻辑推理、概括和想象等物理思维能力。若学生缺乏这些思维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吃力,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对物理这一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物理思维的大门
初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他们就是带着这些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走进课堂的。例如养在圆形鱼缸的金鱼看起来比实际要大一些;夏天穿黑色衣服明显比穿白色衣服要热很多;旧鞋容易打滑;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东西会冒汗;冬天戴眼镜喝热湯时,镜片会变模糊等等。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来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灌满水的水杯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后迅速将水杯上下倒置,学生们会奇怪的看到杯中的水和杯口的硬纸片并不会掉下:又如讲到流体压强时,教师可以将一个乒乓球置于漏斗下方,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向漏斗里用力吹气时,学生们会惊奇的发现下方的乒乓球并不会掉下来;讲到浮力时教师可以演示将一个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慢慢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不断的搅拌,学生们会发现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随着食盐的溶解鸡蛋由原来的沉底变成漂浮,等等有趣的实验。相信这些有趣的实验定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猜想,再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就很好的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而且还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二、教会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虽然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但是教师的思路都是按照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展开而展开,这样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物理学习的情景。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教师讲完弹力的概念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列举一些产生弹力的现象。或者,由教师列举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哪一些现象是由弹力产生的。教师在讲题时,也可以一题多解。如讲电功率求解时,可以用定义式P=I,也可以用公式P=UI,也可以用导出公示P=I2R或P=/等方法求解,然后要求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捷。布置作业时,同样可以要求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的能力。
三、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杠杆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加强物理方法的训练
由于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对生活中德物理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对物理问题常常是看得懂、听得懂、不会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把重点放在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和发现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物理思维;学习兴趣;动态思维;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O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98-01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能从实验现象追溯到物理规律,再应用这些学过的物理规律、概念、公式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定律概念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又会灵活的用到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分析、逻辑推理、概括和想象等物理思维能力。若学生缺乏这些思维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吃力,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对物理这一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物理思维的大门
初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他们就是带着这些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走进课堂的。例如养在圆形鱼缸的金鱼看起来比实际要大一些;夏天穿黑色衣服明显比穿白色衣服要热很多;旧鞋容易打滑;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东西会冒汗;冬天戴眼镜喝热湯时,镜片会变模糊等等。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体验,来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灌满水的水杯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后迅速将水杯上下倒置,学生们会奇怪的看到杯中的水和杯口的硬纸片并不会掉下:又如讲到流体压强时,教师可以将一个乒乓球置于漏斗下方,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向漏斗里用力吹气时,学生们会惊奇的发现下方的乒乓球并不会掉下来;讲到浮力时教师可以演示将一个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慢慢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不断的搅拌,学生们会发现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随着食盐的溶解鸡蛋由原来的沉底变成漂浮,等等有趣的实验。相信这些有趣的实验定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猜想,再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就很好的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而且还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二、教会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虽然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但是教师的思路都是按照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展开而展开,这样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物理学习的情景。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教师讲完弹力的概念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列举一些产生弹力的现象。或者,由教师列举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哪一些现象是由弹力产生的。教师在讲题时,也可以一题多解。如讲电功率求解时,可以用定义式P=I,也可以用公式P=UI,也可以用导出公示P=I2R或P=/等方法求解,然后要求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捷。布置作业时,同样可以要求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的能力。
三、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杠杆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加强物理方法的训练
由于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对生活中德物理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对物理问题常常是看得懂、听得懂、不会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把重点放在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和发现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