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伤害问题并不少见,体育教师需要对运动伤害的成因有一定认识,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導和关注帮助学生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的成因进行探讨,并结合问题成因提出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防范和处理对策。
【关键词】:学校教学;运动伤害;预防处理
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和终身运动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需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更要对学生的运动伤害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科学的观念引导和习惯培养,使学生对运动伤害的产生原因有充分认识,从而在体育运动中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生、教师、高校的三方努力,将运动伤害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的成因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伤害缺乏有效认识,或者在运动中过于大意,对自己的体能、技术预期过高,进而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而且由于学生自身体能因素,在运动中速度、力度以及灵敏度、耐力等都会有较大差异,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条件缺乏客观了解,刻意与高标准看齐,也可能造成运动伤害。还有一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心理状态不佳,在体育活动中战战兢兢,如担心跑道打滑、篮球击中自己、跳高跌掉、摔伤、撞伤等,这些心理影响作用也会分散学生体育运动注意力,在体育活动中瞻前顾后,进而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运动伤害。
(二)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很少引导进行体育准备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了,除提高运动神经兴奋度之外,还有利于拉伸肌肉,防治运动伤害,使学生在更短时间内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体育运动前教师引导不足,跳过热身或者草草结束准备活动,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尤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跟腱挫伤等问题。
在一些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了解不足,一些动作由于不规范,与人体结构、人体力学原理等相违背,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出,则有可能由于动作不规范而导致运动伤害。尤其是在学生对高难动作、高风险动作跃跃欲试的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干预,则有可能导致运动伤害升级。再加上课堂组织缺乏系统性,运动量安排不恰当、学生穿戴不规范的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运动伤害风险。
(三)从校园角度进行分析
一些高校在体育设施、运动场地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由于维修、维护不到位,造成学生运动事故发生。如操场地面不平整、运动器械锈蚀等,还有一些运动器械安装不稳固,或者安置位置不科学,这些都会引发运动伤害的发生,需要高校相关管理部门提起重视。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运动伤害的防范处理对策
(一)加强运动伤害教育引导,稳定学生运动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运动伤害有客观科学的认识,认识到运动伤害的成因,并在思想上切实提起重视,注重自身体育运动安全,了解和掌握一些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和技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在学生运动心理干预上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感,从体育技能的提高、教学方式的调整、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场地器械安全性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信心。教师需要和学生多加交流,对于可能引起运动伤害的因素做提前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障碍,以更积极稳妥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对于学生运动当中容易受伤的部位、运动薄弱部位提起高度关注,尤其是以避免肌肉拉伤、膝盖、脚踝部位损伤为重点,在体育教育中强化学生在力量、反应灵敏度、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训练。譬如在防范腰部肌肉伤害中要强化学生的腰腹肌锻炼,将常规训练中专项训练结合进行,从而重发激发学生的自主防范意识,减少运动伤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师规范教学,提前防范运动伤害
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加强运动伤害防范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体育技术动作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严格的监督指导,增加语言提醒和动作示范,使学生在技术动作实践中做到安全规范,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教师要注重运动准备环节,充分做好伸拉准备,并将运动前准备作为体育教育的先到内容。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次体育运动中需要负重的关节和肌肉,并充分做好关节预备活动和夹肉拉伸活动。例如在篮球传球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做腕关节准备活动,以减少传球可能对腕关节造成的伤害。通过准备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肌肉、骨骼的柔韧性和活动伸展性,有效防范运动伤害的发生。
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学生体能素质档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不同表现,一旦学生出现运动过量、动作不规范、高难高危动作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保护,掌握好学生运动量和运动频次,对学生的体能状况有一定了解。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差异化指导方式,引导学生保持最佳运动状态,增加运动安全系数,避免由于运动伤害影响学生健康。
(三)加强校园运动设施和器械维护检查,保证学生运动安全
高校要及时对体育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进行检查,做到专人定时维护,对于出现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及时拆除和维修,做好设施场地维护记录。尤其对于沙坑、单双杠和跑道作为重点监测项目,成立专项管理小组专门对体育设置监督维护进行管理,制定明确的维护修缮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做好检查维修记录。体育教师要和设施维护小组密切联系,并作为小组骨干力量,一旦发现设施问题要及时汇报,监督相关人员完成维修养护,切实提高体育场地的器械的安全系数。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具有高发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运动伤害发生。这就需要进一步极强对大学生的运动伤害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自我保护技能,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运动伤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更有效的体育教学大纲,强化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重视运动准备活动的开展。高校在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中要突出安全性,着力为学生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运动设施,保障学生体育运动安全,营造和谐、安全、生动、活泼的高校体育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于德顺.对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5)
[2]赵克宁,张华江.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5(02)
[3]王岩芳.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J].甘肃科技纵横.2015(01)
【关键词】:学校教学;运动伤害;预防处理
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和终身运动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需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更要对学生的运动伤害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科学的观念引导和习惯培养,使学生对运动伤害的产生原因有充分认识,从而在体育运动中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生、教师、高校的三方努力,将运动伤害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的成因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伤害缺乏有效认识,或者在运动中过于大意,对自己的体能、技术预期过高,进而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而且由于学生自身体能因素,在运动中速度、力度以及灵敏度、耐力等都会有较大差异,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条件缺乏客观了解,刻意与高标准看齐,也可能造成运动伤害。还有一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心理状态不佳,在体育活动中战战兢兢,如担心跑道打滑、篮球击中自己、跳高跌掉、摔伤、撞伤等,这些心理影响作用也会分散学生体育运动注意力,在体育活动中瞻前顾后,进而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运动伤害。
(二)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很少引导进行体育准备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了,除提高运动神经兴奋度之外,还有利于拉伸肌肉,防治运动伤害,使学生在更短时间内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体育运动前教师引导不足,跳过热身或者草草结束准备活动,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尤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跟腱挫伤等问题。
在一些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了解不足,一些动作由于不规范,与人体结构、人体力学原理等相违背,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出,则有可能由于动作不规范而导致运动伤害。尤其是在学生对高难动作、高风险动作跃跃欲试的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干预,则有可能导致运动伤害升级。再加上课堂组织缺乏系统性,运动量安排不恰当、学生穿戴不规范的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运动伤害风险。
(三)从校园角度进行分析
一些高校在体育设施、运动场地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由于维修、维护不到位,造成学生运动事故发生。如操场地面不平整、运动器械锈蚀等,还有一些运动器械安装不稳固,或者安置位置不科学,这些都会引发运动伤害的发生,需要高校相关管理部门提起重视。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运动伤害的防范处理对策
(一)加强运动伤害教育引导,稳定学生运动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运动伤害有客观科学的认识,认识到运动伤害的成因,并在思想上切实提起重视,注重自身体育运动安全,了解和掌握一些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和技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在学生运动心理干预上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感,从体育技能的提高、教学方式的调整、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场地器械安全性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信心。教师需要和学生多加交流,对于可能引起运动伤害的因素做提前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障碍,以更积极稳妥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对于学生运动当中容易受伤的部位、运动薄弱部位提起高度关注,尤其是以避免肌肉拉伤、膝盖、脚踝部位损伤为重点,在体育教育中强化学生在力量、反应灵敏度、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训练。譬如在防范腰部肌肉伤害中要强化学生的腰腹肌锻炼,将常规训练中专项训练结合进行,从而重发激发学生的自主防范意识,减少运动伤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师规范教学,提前防范运动伤害
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加强运动伤害防范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体育技术动作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严格的监督指导,增加语言提醒和动作示范,使学生在技术动作实践中做到安全规范,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教师要注重运动准备环节,充分做好伸拉准备,并将运动前准备作为体育教育的先到内容。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次体育运动中需要负重的关节和肌肉,并充分做好关节预备活动和夹肉拉伸活动。例如在篮球传球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做腕关节准备活动,以减少传球可能对腕关节造成的伤害。通过准备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肌肉、骨骼的柔韧性和活动伸展性,有效防范运动伤害的发生。
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学生体能素质档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不同表现,一旦学生出现运动过量、动作不规范、高难高危动作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保护,掌握好学生运动量和运动频次,对学生的体能状况有一定了解。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差异化指导方式,引导学生保持最佳运动状态,增加运动安全系数,避免由于运动伤害影响学生健康。
(三)加强校园运动设施和器械维护检查,保证学生运动安全
高校要及时对体育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进行检查,做到专人定时维护,对于出现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及时拆除和维修,做好设施场地维护记录。尤其对于沙坑、单双杠和跑道作为重点监测项目,成立专项管理小组专门对体育设置监督维护进行管理,制定明确的维护修缮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做好检查维修记录。体育教师要和设施维护小组密切联系,并作为小组骨干力量,一旦发现设施问题要及时汇报,监督相关人员完成维修养护,切实提高体育场地的器械的安全系数。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具有高发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运动伤害发生。这就需要进一步极强对大学生的运动伤害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自我保护技能,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运动伤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更有效的体育教学大纲,强化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重视运动准备活动的开展。高校在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中要突出安全性,着力为学生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运动设施,保障学生体育运动安全,营造和谐、安全、生动、活泼的高校体育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于德顺.对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5)
[2]赵克宁,张华江.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5(02)
[3]王岩芳.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J].甘肃科技纵横.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