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好民生领域参谋助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国家发展改革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分管的主要领域都是最直接的民生。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中,就业司司长蒲宇飞对该司前段时间学习讨论活动进行了总结: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工作更加重视,全司同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部门的意识更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蒲宇飞表示,通过加强学习锻炼,就业司打造了一支随时能打硬仗、能挑重担的高素质队伍,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务。用战略思维研究政策,看清大局、全局、变局,切实将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认识、去定位、去谋划;用平台思维提供服务,搭建政府、企业、投资者、创业者合作平台,实现“各炒一盘莱、共上一桌席”;用杠杆思维推动变革,找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结合点、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点、宏观部门与专业部门的结合点,适时提出政策建议,为委领导当好民生领域的参谋助手。
为中央分忧,
做改革的“开路者”
“我们每年协调相关部门推出30项改革。”就业司副司长哈增友表示,手中拿着一份“新鲜出炉”的《2015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通知,“其中的内容包括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税收制度改革等。”
在就业司的职能定位中,有一项重要内容——“综合研判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哈增友表示,就业、收入分配、社保等都是中央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前3个月,我们司围绕这些问题做了三大课题研究,如新常态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建议和‘十三五’促进就业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还有给国务院总理的两个报告,新视角下的就业工作和新常态下的居民增收问题。‘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活动,激发了全司同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力,研究问题,为中央提出就业建议。”
蒲宇飞表示,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结合点,既要从经济角度看社会,在经济新常态中完善社会托底机制,又要从社会角度看经济,通过社会政策的不断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动力。由管项目、搞审批转向谋大事、定规划、搞调控、促改革,充分发挥战略引领性作用,做改革的“开路者”和政策的“搭桥人”。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滑,但是为什么居民收入反而增长,就业率反而上升了?在给总理的报告中,就业司针对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体量说”,即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是63万亿,虽然经济增速慢了,但“盘子”大了,过去增20%不如现在增5%的增量大。二是“结构说”,一二三产业中,三产拉动的就业最高,三产比例目前提高到48.2%,就业的容量增多了。三是“改革说”,商事制度等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的热情。四是“新型业态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细分出几十万个细分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创业者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另外,在就业结构性问题等方面,在给总理的报告中,我们也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哈增友表示。
为基层解愁,守住两条底线
“就业司在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活动中,我总结了两句话:谋大事,为中央分忧;干实事,为基层解愁。”哈增友表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反映普遍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上缴费率较高,负担很重。目前,企业交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5险占工资总额的40%以上,这个比例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但如果降低养老保险收费标准,又可能造成‘收不抵支’。我们和有关部门调研,提出了将失业保险由3%降至2%的建议,少交一个百分点,全国的企业每年就少交400亿元,这会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工伤和生育保险上做发展文章。”
按照委党组统一部署和就业司《关于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方案》安排,就业司定期组织召开推进机关定位转型互动交流会,邀请民政部、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和企业家座谈,围绕“如何更好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这个主题,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针对如何深入推进定位转型工作,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新常态要守住两个底线,一是就业底线,就是要保证较充分就业;二是居民收入底线,就是要让居民多增收。
“上周,作为稳增长的建议之一,我们提出了扩大失业保险支出、盘活失业保险存量基金的政策建议。”就业司社保处处长张新梅表示,“针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资金如何实现多元化支撑要求,去年,由国务院推动,有关部门牵头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研究启动,我们也积极参与调研。在此基础上,去年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单位并轨等政策。”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中央深改办要求,推进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员享受住房和社保体系,我们与人社部、住建部等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提出推进工作的思路,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重点是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衔接和转移,推进出台临时救助制度,将城镇失业、疾病和困难人群纳入该制度,以及做好‘十三五’社会保障规划思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报告、延迟退休政策等。”张新梅表示。
今年3月6日下午,就业司组织召开“创业圆桌”座谈会,邀请了华族星文化等10余位文化体育产业的创业者及部分创投机构分享了创业故事、创业理念和经验。
“这是蒲宇飞司长在定位转型活动中新建的一个平台,我们与创新企业开了一系列圆桌会,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协会定期进行形势分析,研讨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政策改进和更好服务。”张新梅表示。
全方位转型,提高服务水平
“现在,经常加班是我们司的‘新常态’。”就业司综合处处长荆超表示,就业司目前在岗只有16人,有时一份报告或一项政策调研,一个月内就要拿出来,时间非常紧,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不过,通常是几个处室“联合作战”,人员虽未增加,但工作效率提高了。
荆超认为,在机关定位转型活动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微观事务迈向宏观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定,从事前审批到事中和事后监管,提供更多服务。因此,每个人也需要定位转型。“包括对宏观问题的研究,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转向更专业领域的专题研究上,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
就业司的转型策略明确而实用:一是“抬头转”,通过学文件、学典型,深入认识新常态。二是“快乐转”,快乐干事、快乐读书、快乐交流,用积极心态适应新常态。三是“协力转”,加强沟通协作, 共同引领新常态。四是“扎实转”,用坚实的数据作为支撑,从实际出发,明确方向目标。五是“有序转”,既不能触碰法律、纪律、规矩的底线,也要协调好与其他司局和部门的职能边线。通过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尽快找到差距和不足,“边讨论边转型”。
张新梅表示,学习活动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工作上高标准、高站位、高视野,并自觉树立平台服务思维和协作思维。通过多方协作,促进形成与创新相匹配的全产业供应和价值链条,使决策制定实现从创新能力到成果的真正转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国家发展改革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分管的主要领域都是最直接的民生。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中,就业司司长蒲宇飞对该司前段时间学习讨论活动进行了总结: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工作更加重视,全司同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部门的意识更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蒲宇飞表示,通过加强学习锻炼,就业司打造了一支随时能打硬仗、能挑重担的高素质队伍,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务。用战略思维研究政策,看清大局、全局、变局,切实将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认识、去定位、去谋划;用平台思维提供服务,搭建政府、企业、投资者、创业者合作平台,实现“各炒一盘莱、共上一桌席”;用杠杆思维推动变革,找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结合点、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点、宏观部门与专业部门的结合点,适时提出政策建议,为委领导当好民生领域的参谋助手。
为中央分忧,
做改革的“开路者”
“我们每年协调相关部门推出30项改革。”就业司副司长哈增友表示,手中拿着一份“新鲜出炉”的《2015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通知,“其中的内容包括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税收制度改革等。”
在就业司的职能定位中,有一项重要内容——“综合研判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哈增友表示,就业、收入分配、社保等都是中央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前3个月,我们司围绕这些问题做了三大课题研究,如新常态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建议和‘十三五’促进就业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还有给国务院总理的两个报告,新视角下的就业工作和新常态下的居民增收问题。‘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活动,激发了全司同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力,研究问题,为中央提出就业建议。”
蒲宇飞表示,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结合点,既要从经济角度看社会,在经济新常态中完善社会托底机制,又要从社会角度看经济,通过社会政策的不断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动力。由管项目、搞审批转向谋大事、定规划、搞调控、促改革,充分发挥战略引领性作用,做改革的“开路者”和政策的“搭桥人”。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滑,但是为什么居民收入反而增长,就业率反而上升了?在给总理的报告中,就业司针对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体量说”,即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是63万亿,虽然经济增速慢了,但“盘子”大了,过去增20%不如现在增5%的增量大。二是“结构说”,一二三产业中,三产拉动的就业最高,三产比例目前提高到48.2%,就业的容量增多了。三是“改革说”,商事制度等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的热情。四是“新型业态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细分出几十万个细分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创业者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另外,在就业结构性问题等方面,在给总理的报告中,我们也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哈增友表示。
为基层解愁,守住两条底线
“就业司在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活动中,我总结了两句话:谋大事,为中央分忧;干实事,为基层解愁。”哈增友表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反映普遍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上缴费率较高,负担很重。目前,企业交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5险占工资总额的40%以上,这个比例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但如果降低养老保险收费标准,又可能造成‘收不抵支’。我们和有关部门调研,提出了将失业保险由3%降至2%的建议,少交一个百分点,全国的企业每年就少交400亿元,这会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工伤和生育保险上做发展文章。”
按照委党组统一部署和就业司《关于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方案》安排,就业司定期组织召开推进机关定位转型互动交流会,邀请民政部、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和企业家座谈,围绕“如何更好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这个主题,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针对如何深入推进定位转型工作,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新常态要守住两个底线,一是就业底线,就是要保证较充分就业;二是居民收入底线,就是要让居民多增收。
“上周,作为稳增长的建议之一,我们提出了扩大失业保险支出、盘活失业保险存量基金的政策建议。”就业司社保处处长张新梅表示,“针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资金如何实现多元化支撑要求,去年,由国务院推动,有关部门牵头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研究启动,我们也积极参与调研。在此基础上,去年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单位并轨等政策。”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中央深改办要求,推进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员享受住房和社保体系,我们与人社部、住建部等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提出推进工作的思路,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重点是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衔接和转移,推进出台临时救助制度,将城镇失业、疾病和困难人群纳入该制度,以及做好‘十三五’社会保障规划思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报告、延迟退休政策等。”张新梅表示。
今年3月6日下午,就业司组织召开“创业圆桌”座谈会,邀请了华族星文化等10余位文化体育产业的创业者及部分创投机构分享了创业故事、创业理念和经验。
“这是蒲宇飞司长在定位转型活动中新建的一个平台,我们与创新企业开了一系列圆桌会,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协会定期进行形势分析,研讨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政策改进和更好服务。”张新梅表示。
全方位转型,提高服务水平
“现在,经常加班是我们司的‘新常态’。”就业司综合处处长荆超表示,就业司目前在岗只有16人,有时一份报告或一项政策调研,一个月内就要拿出来,时间非常紧,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不过,通常是几个处室“联合作战”,人员虽未增加,但工作效率提高了。
荆超认为,在机关定位转型活动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微观事务迈向宏观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定,从事前审批到事中和事后监管,提供更多服务。因此,每个人也需要定位转型。“包括对宏观问题的研究,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转向更专业领域的专题研究上,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
就业司的转型策略明确而实用:一是“抬头转”,通过学文件、学典型,深入认识新常态。二是“快乐转”,快乐干事、快乐读书、快乐交流,用积极心态适应新常态。三是“协力转”,加强沟通协作, 共同引领新常态。四是“扎实转”,用坚实的数据作为支撑,从实际出发,明确方向目标。五是“有序转”,既不能触碰法律、纪律、规矩的底线,也要协调好与其他司局和部门的职能边线。通过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尽快找到差距和不足,“边讨论边转型”。
张新梅表示,学习活动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工作上高标准、高站位、高视野,并自觉树立平台服务思维和协作思维。通过多方协作,促进形成与创新相匹配的全产业供应和价值链条,使决策制定实现从创新能力到成果的真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