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模式的提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总是难以根治。归根结底,教与学的相互脱节是造成这一痼疾的内因。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或教师花招迭出,学生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问题往往原封不动,虽偶有收获,也总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看来,正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暴露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自觉构建了“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以应对“五严禁令”下切实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要求。
“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的经典范式表述如下:在做好铺垫工作后,教师通过直接设疑或练习、汇报、质疑等方式暴露出学生的错误或理解薄弱之处,并从中提取价值大、空间大的问题,在学生试答并充分容错的基础上,将其拓展开来,吸引学生参与。然后,教师再进行纠偏,大角度突破容错平台。接着不断推高,力求丰富学生的答案,加速其发展。这样,一堂课只需抓住一两个点,然后努力将其做强做大,教学板块就会具备一定的厚度,整个课堂也会随之站立起来,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将会成为现实。
二、模式的实施目标
1.改变那种刻意掩盖学生的问题,为了教而教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暴露学生知能的欠缺,相机引导,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建拥有一定空间的教学板块。在学生易于并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教师将学生暴露出来的,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拓展开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板块具备一定的厚度,以促进学生知、能、情、意的全面发展。
3.建立崭新的课堂交际模式,改变那种视全体学生为类主体的师生双边互动模式,建立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模式,将个体间的差异性变成教学资源,在师生对话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4.在有效引导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其不断地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尽力挤榨学生的聪明才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三、模式的实施原则
1.减法原则:教学设计中的加法思维会把课堂挤爆,蜻蜓点水和拖堂将不可避免,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学设计应做减法,抓住一两个点,深入开掘。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积小而内涵大。
2.高难度原则:教学设计时对于知能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3.开放性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和深化,提取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值得精思的、空间大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系统内读、思、练、辩等要素进行整合,使其具备立体化结构。
4.以学定教原则: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
5.最优原则:不要满足于学生的简单答案,要让其不断自我超越。“暴露——引导”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上不封顶,触顶而回是我们的目标。
四、模式的操作步骤
(一)模式流程的构成范式:
1.模式流程的基本范式:暴露——引导
该范式是课堂构成的最基本单位。它适用于对一般性问题的浅度解决,如随文就读时的正音、字词的写法、朗读时的语调把握等个别性问题或挖掘价值不大的问题。该范式在第一课时中运用得比第二课时更多。
2.模式流程的经典范式: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
该范式是基本范式的变式:“铺垫——设疑——容错”是暴露,“纠偏——推高”是引导。该范式适用于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熟悉了文本内容,疏通了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加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二课时中,教师要精选一两个点进行深度开掘,引领学生向更高处迈进,使课堂效益向最大化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着眼点的选择和开掘,可以细化为五个步骤: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现对每一步骤说明如下:
铺垫:铺垫是对有关文本内容的再次熟悉和梳理,时间可长可短,为的是做好跃升前的准备。(第一课时就是第二课时的铺垫)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教师首先请学生读课题;接着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朗读要求:要把第一主角突出出来;最后课件出示王熙凤图片,再次读题,要求读出看了图片的感受。这样就为下文设疑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设疑:设疑是教师直接创设问题情境或通过练习、学生质疑、学生汇报学习心得等间接方式提取出重要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必须具备值得精思、空间大而大部分学生理解模糊的特征。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二):在做好情感铺垫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凤辣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揭示,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就让学生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
容错:容错是让学生试答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群体性错误或理解薄弱之处应不置可否(细小的错误要当场纠正),让学生充分暴露,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骤的学习夯实基础。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三):在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进入试答环节。学生会认为王熙凤身份尊贵、衣着华丽、热情、关心林黛玉等。他们很难看到王熙凤的虚伪、显摆、讨好老祖宗、嘲笑林黛玉的一面。这一试,教学的着眼点和学生知、能、情、意的生长点合二为一将成为可能。
纠偏:在这个范式系统中的纠偏不同于一般的引导,它应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应表现为对容错平台的大角度突破和加速。在思辨性问题情境中,它表现为“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它表现为教师中途提供的词语、名言或表达方式的启发。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四):对于学生错误地认为王熙凤关心林黛玉,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让学生找到王熙凤最关心林黛玉的一句话;(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2.朗读,要求读出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3.分别采访朗读过的两个学生:“你现在就是王熙凤了。你知道林黛玉几岁了?可曾上过学?先吃什么药?”在学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下,学生很快知道王熙凤根本就没让林黛玉回答,再分析其动机,就明白了她在作秀,以便讨好老祖宗。此时,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推高:推高是为了使答案丰富,以促使学生发展最大化。在纠偏突破瓶颈后,推高就变得轻松。教师应在及时疏堵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去超越别人。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五):在对王熙凤的认识发生大的改变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不断地去发现文本语言中暗含着的有关王熙凤虚伪、讨好、嘲笑、显摆等特点的信息,并将其一一挖掘。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读书方法,习作中怎样刻画人物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发展达到了最大化。
(二)模式流程的完整表达式
1.第一课时流程:暴露——引导——暴露——引导——暴露——引导……
第一课时以疏通课文为主,教学内容较多,有字词、朗读、分段、概括主要内容等,时空局促,不易做强做大。学生语文素养很高的班级例外,那后半课也可适用范式二。(第二课时前移)图示如下:
B.流程:(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图示如下)
总而言之,“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符合一般人的直观,能清晰地显现学生由不会到会、不好到好的过程,是真正践行“课在当下”崭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消耗小而产出大,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另外,该模式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兼顾了城乡差别,尤其为盲目因袭城市教法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替代范式。
(责编钟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总是难以根治。归根结底,教与学的相互脱节是造成这一痼疾的内因。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或教师花招迭出,学生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问题往往原封不动,虽偶有收获,也总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看来,正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暴露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自觉构建了“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以应对“五严禁令”下切实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要求。
“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的经典范式表述如下:在做好铺垫工作后,教师通过直接设疑或练习、汇报、质疑等方式暴露出学生的错误或理解薄弱之处,并从中提取价值大、空间大的问题,在学生试答并充分容错的基础上,将其拓展开来,吸引学生参与。然后,教师再进行纠偏,大角度突破容错平台。接着不断推高,力求丰富学生的答案,加速其发展。这样,一堂课只需抓住一两个点,然后努力将其做强做大,教学板块就会具备一定的厚度,整个课堂也会随之站立起来,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将会成为现实。
二、模式的实施目标
1.改变那种刻意掩盖学生的问题,为了教而教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暴露学生知能的欠缺,相机引导,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建拥有一定空间的教学板块。在学生易于并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教师将学生暴露出来的,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拓展开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板块具备一定的厚度,以促进学生知、能、情、意的全面发展。
3.建立崭新的课堂交际模式,改变那种视全体学生为类主体的师生双边互动模式,建立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模式,将个体间的差异性变成教学资源,在师生对话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4.在有效引导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其不断地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尽力挤榨学生的聪明才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三、模式的实施原则
1.减法原则:教学设计中的加法思维会把课堂挤爆,蜻蜓点水和拖堂将不可避免,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学设计应做减法,抓住一两个点,深入开掘。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积小而内涵大。
2.高难度原则:教学设计时对于知能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3.开放性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和深化,提取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值得精思的、空间大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系统内读、思、练、辩等要素进行整合,使其具备立体化结构。
4.以学定教原则: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
5.最优原则:不要满足于学生的简单答案,要让其不断自我超越。“暴露——引导”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上不封顶,触顶而回是我们的目标。
四、模式的操作步骤
(一)模式流程的构成范式:
1.模式流程的基本范式:暴露——引导
该范式是课堂构成的最基本单位。它适用于对一般性问题的浅度解决,如随文就读时的正音、字词的写法、朗读时的语调把握等个别性问题或挖掘价值不大的问题。该范式在第一课时中运用得比第二课时更多。
2.模式流程的经典范式: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
该范式是基本范式的变式:“铺垫——设疑——容错”是暴露,“纠偏——推高”是引导。该范式适用于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熟悉了文本内容,疏通了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加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二课时中,教师要精选一两个点进行深度开掘,引领学生向更高处迈进,使课堂效益向最大化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着眼点的选择和开掘,可以细化为五个步骤: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现对每一步骤说明如下:
铺垫:铺垫是对有关文本内容的再次熟悉和梳理,时间可长可短,为的是做好跃升前的准备。(第一课时就是第二课时的铺垫)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教师首先请学生读课题;接着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朗读要求:要把第一主角突出出来;最后课件出示王熙凤图片,再次读题,要求读出看了图片的感受。这样就为下文设疑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设疑:设疑是教师直接创设问题情境或通过练习、学生质疑、学生汇报学习心得等间接方式提取出重要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必须具备值得精思、空间大而大部分学生理解模糊的特征。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二):在做好情感铺垫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凤辣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揭示,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就让学生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
容错:容错是让学生试答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群体性错误或理解薄弱之处应不置可否(细小的错误要当场纠正),让学生充分暴露,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骤的学习夯实基础。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三):在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进入试答环节。学生会认为王熙凤身份尊贵、衣着华丽、热情、关心林黛玉等。他们很难看到王熙凤的虚伪、显摆、讨好老祖宗、嘲笑林黛玉的一面。这一试,教学的着眼点和学生知、能、情、意的生长点合二为一将成为可能。
纠偏:在这个范式系统中的纠偏不同于一般的引导,它应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应表现为对容错平台的大角度突破和加速。在思辨性问题情境中,它表现为“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它表现为教师中途提供的词语、名言或表达方式的启发。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四):对于学生错误地认为王熙凤关心林黛玉,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让学生找到王熙凤最关心林黛玉的一句话;(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2.朗读,要求读出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3.分别采访朗读过的两个学生:“你现在就是王熙凤了。你知道林黛玉几岁了?可曾上过学?先吃什么药?”在学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下,学生很快知道王熙凤根本就没让林黛玉回答,再分析其动机,就明白了她在作秀,以便讨好老祖宗。此时,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推高:推高是为了使答案丰富,以促使学生发展最大化。在纠偏突破瓶颈后,推高就变得轻松。教师应在及时疏堵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去超越别人。见下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五):在对王熙凤的认识发生大的改变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不断地去发现文本语言中暗含着的有关王熙凤虚伪、讨好、嘲笑、显摆等特点的信息,并将其一一挖掘。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读书方法,习作中怎样刻画人物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发展达到了最大化。
(二)模式流程的完整表达式
1.第一课时流程:暴露——引导——暴露——引导——暴露——引导……
第一课时以疏通课文为主,教学内容较多,有字词、朗读、分段、概括主要内容等,时空局促,不易做强做大。学生语文素养很高的班级例外,那后半课也可适用范式二。(第二课时前移)图示如下:
B.流程:(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铺垫——设疑——容错——纠偏——推高)(图示如下)
总而言之,“暴露——引导”阅读教学模式符合一般人的直观,能清晰地显现学生由不会到会、不好到好的过程,是真正践行“课在当下”崭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消耗小而产出大,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另外,该模式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兼顾了城乡差别,尤其为盲目因袭城市教法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替代范式。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