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和逐渐深入,“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提出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学习和掌握的地理知识、方法、技能等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善。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67-02
前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贯彻落实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高中地理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的生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指高中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地理技能、地理知识以及形成地理意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生活需求目的的一种涵养[1]。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高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品格。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终身性。地理核心素养说到底就是一种具体的特征,這种特征是一种内化的品质,一旦形成就会伴随终身,也会受益终身;第二,实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三,全面性。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性的综合性学科,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地理学科性质上形成的一种素养,因此也包含了地理学科的特征,所以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全面性[2]。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加深对高中地理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有效落实科学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意识。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关注的重点,只有坚持“人地观念”,才能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去学习地理。比如,在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将“人地观念”渗透其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改变和解决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
图形在高中地理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高中地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细致阅读教材中的图形,做好相应的标记,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根据图形的内容进行全面解析,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重点。最后,教师再展示几张类似的图形,让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分析,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促进其吸收。
(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地理运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有着较大的利用价值。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活即课堂,从生活实际着手,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演绎和推理能力。比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针对河流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河流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含沙量、结冰、汛期、流量等特点,再以此为桥段,引导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发育等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还能引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索,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地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人地观念、识图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可以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婕.浅谈“如何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6(34):206-207.
[2]李英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04):228.
[3]梁伟.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7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67-02
前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贯彻落实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高中地理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的生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指高中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地理技能、地理知识以及形成地理意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生活需求目的的一种涵养[1]。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高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品格。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终身性。地理核心素养说到底就是一种具体的特征,這种特征是一种内化的品质,一旦形成就会伴随终身,也会受益终身;第二,实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三,全面性。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性的综合性学科,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地理学科性质上形成的一种素养,因此也包含了地理学科的特征,所以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全面性[2]。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加深对高中地理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有效落实科学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意识。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关注的重点,只有坚持“人地观念”,才能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去学习地理。比如,在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将“人地观念”渗透其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改变和解决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
图形在高中地理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高中地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细致阅读教材中的图形,做好相应的标记,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根据图形的内容进行全面解析,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重点。最后,教师再展示几张类似的图形,让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分析,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促进其吸收。
(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地理运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有着较大的利用价值。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活即课堂,从生活实际着手,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演绎和推理能力。比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针对河流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河流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含沙量、结冰、汛期、流量等特点,再以此为桥段,引导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发育等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还能引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索,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地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人地观念、识图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可以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婕.浅谈“如何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6(34):206-207.
[2]李英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04):228.
[3]梁伟.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