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走门”仪式的符号象征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黔东南苗族“走门”仪式,属于当地苗族丧葬仪式的一部分,是一个举行完死者肉体的安葬仪式后,对死者灵魂进行招抚与超度的过渡仪式。其仪式过程呈现出的诸多符号被赋予特别的象征意义,既满足了人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又维系着社会秩序的平衡。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白岩村的“走门”仪式为个案,对仪式过程中的符号象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走门”仪式;符号象征
  宗教仪式的符号象征研究是宗教人类学的重要内容。仪式是一个动态展演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符号象征传达和记忆“集体无意识”的过程。[1]符号的创造过程,就是特定社会中人们选择符号形式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一个仪式,就是一个意义世界,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2]由于苗族没有文字,宗教仪式往往成为承载过往历史信息的特殊手段。因而对苗族宗教仪式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走门仪式”是老人去世之后接灵到亲属家吃酒的一个家庭仪式(当地称“点腰”)。
  一、仪式中的信仰及其象征
  苗族信仰从总体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基于"万物有灵"基础的自然宗教信仰。这种信仰生成了苗族特有的生命存在的两种形式:魂身与肉身。当生命处于正常情况下,魂身与肉身是合二为一的,魂身隐身于肉身中。当生命终结的情况下,魂身离开肉身,魂身与肉身相分离。苗族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灵魂信仰表现出无限崇敬,并付诸于实践的种种行为。当正常的死亡发生后,苗族通过进行“走门”仪式,对死者灵魂招抚与超度,让亡灵回归到祖先居住地。
  “走门”仪式案例:在仪式中选取拐杖作为老人灵魂的寄托物,因为拐杖是老人生前几乎不离身的一件个人物品,且摆放在家中便于存放。[3]灵魂通过喊魂的形式附着于拐杖,喊魂又分为请魂与送魂。请魂与送魂的部分应当由逝者的儿子担任。本案例由老人小儿子李福(25岁)守孝出殡,同时负责喊魂。[4]
  李福在遗体边守灵13日(请鬼师算)。第十三天出殡之时在灵前拿着拐杖喊:来吧,去串门了!然后李福举着拐杖,带领挑食物的队伍从死者的家出来去往亲戚家中。完毕返回家中的时刻是送魂的时候,李福举着拐带挑担队伍返回家中,李福喊一声:回家吧!随后请鬼师杀鸡念诵仪式,仪式才算正式完毕。
  喊是一个分界点,守灵结束与第一声喊之前,拐杖就是普通的拐杖,通过喊,拐杖成为代表死者的神圣之物。走门结束回到家中之后,通过第二声喊之后,灵魂离开拐杖,拐杖重新变成普通的老人留下的纪念物件。苗族人认为当肉体死亡时,灵魂是存在的,灵魂可以附著在死者生前使用的物件上。案例中死者生前使用的拐杖无疑就成为了灵魂的附着物,对灵魂的安抚这样一个符号就象征着苗族人对灵魂的信仰。
  苗族人认为亡灵最终的去向是祖宗的居住地。“走门”仪式是以一个鬼师把亡灵送去跟祖宗一起居住而结束的。本案例中,鬼师[5]将一只公鸡杀死,然后用鸡血滴在三张黄纸,三撮鸡毛,三张黄符上,贴在墙上,然后开始念经文,寓意死者亡灵能够认祖归宗。这个仪式完成之后,逢年过节都会有对祖宗的祭祀仪式。
  二、禁忌:洁净及象征
  (一)守灵的禁忌
  玛丽道格拉斯称“污秽即危险”,人们因为不能符合别人的标准而处于危险之中。人类最初对洁净和肮脏的划分是源于宗教的要求,原始宗教根据对神,超自然能力的信仰,将仪式中行为划分为圣洁和污秽两种类别,来表达自己对神的虔诚,而且,洁净与污秽是有着严格界限的。
  本案例中死者的小儿子(李福)讲述:在死者的肉体下葬之后,他就一直陪在代表死者的拐杖旁(称守灵),守灵的日期一般为单数(请鬼师算),在守灵期间,死者的儿子不能洗漱,不能串门。在死者住址的路口立一个标志(请鬼师做),寓意此处有人守灵,不能串门。对灵魂的信仰使得守灵者必须保持一种洁净的状态,不能串门不能洗漱是避免被尘世间的污秽玷污。吃的饭也是先祭祀了亡灵,被洁净过后才能享用。
  (二)苗族女性宗教仪式中的所受禁忌程度
  “宗教禁忌是人类自律 (自我约束)与群体约束 (他律)的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形式。”[6]而女人的不洁——这种男权社会的观念价值观永远优于别人的,以己之文化坐标来规范他人的行为,这里是通过能否参加“走门仪式”的禁忌表现出来的。
  苗族是母系社会,女性所拥有的地位相对其他汉人社会而言,是较崇高的,这在“走门”—这种神秘的仪式活动中较为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接灵的队伍。如果死者为男性,接灵的队伍传统一般是由男性组成,如果死者为女性,允许有女性参与接灵队伍,但主要以男性为主,现在的接灵队伍男女不忌。(此案例中的接灵队伍男女不忌,皆由死者的小儿子邀请族中长辈来担任)。第二,仪式的主持者(送灵去吃酒的酒席主办方)。仪式的主持者优先选择由女性血亲家。因为女性外嫁之后儿子照顾老人,葬礼理应由女性家(即女性的夫家)承办;且在当地文化观念中女儿顾家,没有女儿,死者的妹妹也是可以担任仪式的主办方。由于此案例中老人没有女性直系亲属,且儿子全部在外工作,只好在老人兄弟的小儿子(即侄儿)家举行仪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苗族社会观念中没有过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觉得女儿与儿子同样重要,有的苗族家庭甚至更喜欢女儿。女性“走门”仪式中的参与程度与所受禁忌程度没有严格的限制。
  三、仪式的互惠交换及其象征
  “走门仪式”中待守灵日期满(此案例为13天),死者家人去邀请亲属来参加串门仪式,人数为单数(15人),主人家准备好食物(两旦大米,一旦糯米,一个带尾巴的生猪后腿生肉,一桶米酒,一只活鸡),这里糯米由被邀请来参加串门仪式的人凑齐、由主人家煮熟。
  饭席(当地人称“吃酒”)准备方的所有菜品均来自请灵队伍的准备(糯米,米饭,猪腿肉炒片和煮汤,酒也是带来的)。但是准备酒席的主人家会用自己家的酒敬一圈客人(请灵队伍)。饭席结束后,因为篮子里来时装的物品由酒席主办方获得,所以由酒席主办方提供物品装在篮子里(此案例中是零食和手帕),而主人家会在接灵队伍返回主人家时,将酒席准备方提供的物品平均分发给接灵队伍。由食物分享、礼物赠予、劳动力互助乃至献祭等经济要素与象征符号等的交互流动,共同构成了“走门仪式”中的“在对称群体关联点之间的运动”的复杂互惠交换网络。正是依凭这些贯穿始终的、不同形式的多种交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一方面使仪式的连贯、统一和延续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这些交换活动并不局限于经济目的,而是围绕“走门仪式”指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建构或强化。[7]
  总 结
  仪式中的诸多符号被赋予特别的象征意义,既满足了人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又维系着社会秩序的平衡。以“走门”仪式为例,灵魂的信仰,祖宗的崇拜都是源于苗族独特的历史。由食物分享、礼物赠予、劳动力互助乃至献祭等经济要素与象征符号等的交互流动,共同构成了复杂互惠交换网络,维系着社会秩序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德]卡西尔:《人论》,甘阳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2】苗族“保东斋”仪式符号象征及其发生学研究 陆群
  【3】[英]维克多·特纳著 黄剑波 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4】讲述人,李明森,白岩村人,29岁,死者大儿子,记录人:马建英。
  【5】讲述人,李福,白岩村人,25岁,死者小儿子,记录人:马建英。
  【6】鬼师,金胜预,65岁,白岩村人,记录人,马建英。
  【7】任骋:《中国民间禁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年,第14页。
  【8】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其他文献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一线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为了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几点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给更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与专业合唱团体的训练有所不同,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重要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合适的教学策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习惯,并提出“有效引导”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
期刊
【摘要】:互联网+教育不仅解放了教授者,也真正降低了学习者的门槛,打造了5A学习环境(Anybody、Anywhere、Anytime、Anyway、Any course)。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5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网上消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在线教育认可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教
期刊
【摘要】: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从人猿到今天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也创造了大量的文明,这文明的产物就保存在了博物馆里,博物馆就变成了一个人类历史文化的保存的地方。博物馆的文物,不仅有人类发展的历史价值,还有美学价值、交流价值、旅游价值、政治价值等,让我们的现在文明更加的充实。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借多媒体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情境;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老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尽量采用情境教学,要让学生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目的所在。但是在很多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教育领域中为此进行了变革和创新。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梳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征,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探究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能力提升;高职英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教育领域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与审美基础来安排美术课程内容。模块教学作为一种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通过模块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的美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模块教学;实施与评价  1、前言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
期刊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谈判案例,其说明中国古人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谈判技巧,对当代谈判也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内容,对烛之武退一步海阔天空、晓之以弊、许之以利等谈判技巧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我们高中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烛之武;退敌;说辞  1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讲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郑国的国君曾经对晋国的国君无礼,因此晋国和秦国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的厌倦和翻转课堂的调节,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学、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价 教学设计 成效 分析 体会  一、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结算为主,拓展到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前期投融资决策、风险管理、价值管理、投资战略规划、信息化等高端领域。工程造
期刊
【摘要】:新課标理念认为,音乐欣赏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其中特别强调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取营造情境、开展想象、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启迪思考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与欣赏建立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鉴赏观和音乐理解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新课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