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教育不仅解放了教授者,也真正降低了学习者的门槛,打造了5A学习环境(Anybody、Anywhere、Anytime、Anyway、Any course)。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5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网上消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在线教育认可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5个任何;教育O2O;职业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
在国家政策、市场刚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以会计考试、IT技能、外语培训等成熟行业领域的企业领先。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教育O2O的发展带来机会,把线上线下的资源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互联网教育改变教学的模式,比如基于大数据和云,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推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加强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职业教育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需求、规模和发展速度,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影响着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随着国家城镇化规划和推动区域内经济平衡发展政策的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需求将更加旺盛。
3.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对某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盛,由此推动更多的人转向职业教育培训以需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考试类的执业考前培训、就业技能类培训和在职培训需求强烈。
4.各类互联网教育技术日趋完善
各类互联网教育技术日趋完善,4G网络逐步稳定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促进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及技术的发展使得客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更迎合了职业教育用户的需求。
三、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职业教育,必须打破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强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才能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1.利用互联网手段打破落后的教育理念
在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积极运用网上培训。这样可以将过去传统的讲堂教学改成互联网课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造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劳动资源型”的职业教育逐渐转变成“素质资源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和各级培训机构的教师需要充分树立开放、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环境下所独有的兼容并包精神发扬光大。此外,通过网络技术的积极引导,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培养,可以打造职业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和终生教育,能够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案,实现创新学习和实践操作,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完善的教育体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企业要求和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三方面的用工需求,必须充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脚步与日新月异的岗位变化,而这就是互联网环境最大的魅力所在。首先,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级力量广泛参与的职业体系,而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互联网环境。政府将职业教育总体方针发布到互联网上,社会各级力量将职业岗位的用工需求也发布到互联网上,职业院校就可以根据社会要求和岗位需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员。其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整体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就业需求,给职业院校划分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和就业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让职业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最后,通过互联网,职业院校可以和用人单位实现衔接,打造出创新型的职业教育,将教育中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品牌性推向深入。
3.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职业教育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构建强大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将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当前我国企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和落后的职业教育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改变这种矛盾的主力就是教师。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走出职业院校,深入了解专业需求和岗位需要,接触最新的职业教学资源,充分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岗位需求,充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辅导教育水平。
四、互聯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 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促进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应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各大院校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价。
(二)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力度,加大对互联网硬件、软件的投入,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政策,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政府采取激励政策,加强跨区域的合作,协调推动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交流,推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设。
(三) 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培训对象的理解、认知和记忆程度的不同,进行旨在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各种培训,力争让所有教师都有所获。此外,学校通过制定考核评估和激励制度,并作为教师评聘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主动参与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推动着职业教育向智能化、开放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了一个创新、开放、共享的大环境,职业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促使职业教育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职业教育: 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1).
[2]王晨倩.高等继续教育转型: 借助“互联网+”促“开放共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
[3]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尹增德,朱笑荣. 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生态化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
网上消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在线教育认可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5个任何;教育O2O;职业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
在国家政策、市场刚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以会计考试、IT技能、外语培训等成熟行业领域的企业领先。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教育O2O的发展带来机会,把线上线下的资源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互联网教育改变教学的模式,比如基于大数据和云,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推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加强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职业教育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需求、规模和发展速度,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影响着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随着国家城镇化规划和推动区域内经济平衡发展政策的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需求将更加旺盛。
3.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对某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盛,由此推动更多的人转向职业教育培训以需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考试类的执业考前培训、就业技能类培训和在职培训需求强烈。
4.各类互联网教育技术日趋完善
各类互联网教育技术日趋完善,4G网络逐步稳定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促进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及技术的发展使得客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更迎合了职业教育用户的需求。
三、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职业教育,必须打破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强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才能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1.利用互联网手段打破落后的教育理念
在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积极运用网上培训。这样可以将过去传统的讲堂教学改成互联网课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造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劳动资源型”的职业教育逐渐转变成“素质资源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和各级培训机构的教师需要充分树立开放、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环境下所独有的兼容并包精神发扬光大。此外,通过网络技术的积极引导,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培养,可以打造职业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和终生教育,能够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案,实现创新学习和实践操作,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完善的教育体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企业要求和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三方面的用工需求,必须充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脚步与日新月异的岗位变化,而这就是互联网环境最大的魅力所在。首先,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级力量广泛参与的职业体系,而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互联网环境。政府将职业教育总体方针发布到互联网上,社会各级力量将职业岗位的用工需求也发布到互联网上,职业院校就可以根据社会要求和岗位需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员。其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整体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就业需求,给职业院校划分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和就业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让职业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最后,通过互联网,职业院校可以和用人单位实现衔接,打造出创新型的职业教育,将教育中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品牌性推向深入。
3.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职业教育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构建强大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将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当前我国企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和落后的职业教育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改变这种矛盾的主力就是教师。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走出职业院校,深入了解专业需求和岗位需要,接触最新的职业教学资源,充分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岗位需求,充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辅导教育水平。
四、互聯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 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促进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应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各大院校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价。
(二)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力度,加大对互联网硬件、软件的投入,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政策,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政府采取激励政策,加强跨区域的合作,协调推动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交流,推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设。
(三) 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培训对象的理解、认知和记忆程度的不同,进行旨在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各种培训,力争让所有教师都有所获。此外,学校通过制定考核评估和激励制度,并作为教师评聘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主动参与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推动着职业教育向智能化、开放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了一个创新、开放、共享的大环境,职业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促使职业教育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职业教育: 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1).
[2]王晨倩.高等继续教育转型: 借助“互联网+”促“开放共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
[3]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尹增德,朱笑荣. 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生态化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