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应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自身数学知识专业化的基础,正确解读教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适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教材 编排 结构 思想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7-02
北师大版的常委编委朱德江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这样的“读懂”,既包括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毋庸置疑,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中介,是对话中的“首席”。因而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然成为实现“对话”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教师只有自己先“潜心理教材”,课堂上才能“灵动而生发”。
近期笔者对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常态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 百分比
不阅读教材,先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14%
阅读一至两遍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28%
阅读三至五遍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36%
阅读五遍以上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22%
先阅读教材,备课,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0%
数据显示,多数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照搬教学设计,缺失了自己对教材、对学情及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感悟,如此课堂怎不令人担忧。数学课堂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少慢差费”“水过地皮湿”现象,与教师对教材解读的重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
弗赖登塔尔曾这样描述数学的表现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当一个问题被解决后,则会利用形式化的技巧,把那些冗长的求解过程丢弃,以一种简洁而明了的面孔呈现,使得充满激情的创造变成华丽的冰冷。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往往是形式化的结果,教学如果仅从这些“冰冷”的结果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激情”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改变学校课程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适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我以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在实现自身数学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上,正确解读教材。
一、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
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泛指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懂教材。周玉仁先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如“数的认识”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教学整数、分数、小数及其相关的一些知识。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分数、小数各分两段:先初步认识,再从意义上系统教学。初步认识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数基础时教学,并且先教学分数,再教学小数。系统学习一般安排在四、五年级,先教学小数,再教学分数。这主要是考虑到,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法则与整数的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先教学分数后教学小数。由于前面已经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的教学作好了准备,所以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又不违背数学的逻辑顺序。
这样的解读之后,教师深谙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透彻了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知道本课时内容与本册或前后册教材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整体把握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所以,全面审视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知识间的关联结构
数学知识的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对某些能力培养的突出优势,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以较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如:教学“2、3、5倍数的特征”一课,研究“5的倍数特征”时,当学生已经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教师追问,“为什么看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就行了?”学生面面相觑,神情迷茫,有的翻开教材寻找答案,有的和同桌窃窃私语,有的低头在本子上比划着。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通过58925这个数进行合作研讨,不一会,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58925这个数,这里的5892表示5892个十,无论多少个十一定是是5的倍数,那我们只要看个位上是不是5的倍数就行了,2的倍数也是这样的。”“我怎么没想到。”“原来这么简单呀!”学生借助“数的意义”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中那些结构性的、方法性因素的价值,并借此领略到整体的学习视角。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找出“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徜徉,体会到别样的风景。
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有所发现”,还要能想到“验证发现”,并尽可能的“证明发现”。帮助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探究的数学思维活动,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动学生。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挑战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学生的整体感悟,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
三、理解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
李大潜院士说:“学数学的人,他的数学观念会比较好,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普通人不一样,讲话做事比较有条理。通过学习,数学会变成你的习惯、修养、素质,一直存留在你身上。”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数学思想虽具有很大的“潜在性”,但最终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外化”。
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建模。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概念和计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简言之,有过程的地方就有思想,有经历、体验、探索空间的地方就有思想。
读懂教材,须要理解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将之融化于自身的素质结构中,成为成长的动力源泉。
教材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教师应醉心其间,咀嚼教材的味道,品味编者的意图;在反复的斟酌中体会教材内蕴的思想内容。惟其如此,才能恰到好处的引领学生们享受数学,让学校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段幸福的人生之旅。
潜心理教材,当是教师备课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ISBN 978-7-303-13310-9 3(2012.1)
[2]《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拔节》吴秀玲 文心出版社 ISBN 7-5510-0450-3(2013.4)
【关键词】教材 编排 结构 思想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7-02
北师大版的常委编委朱德江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这样的“读懂”,既包括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毋庸置疑,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中介,是对话中的“首席”。因而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然成为实现“对话”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教师只有自己先“潜心理教材”,课堂上才能“灵动而生发”。
近期笔者对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常态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 百分比
不阅读教材,先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14%
阅读一至两遍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28%
阅读三至五遍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36%
阅读五遍以上教材,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22%
先阅读教材,备课,看《教师教学用书》者 0%
数据显示,多数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照搬教学设计,缺失了自己对教材、对学情及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感悟,如此课堂怎不令人担忧。数学课堂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少慢差费”“水过地皮湿”现象,与教师对教材解读的重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
弗赖登塔尔曾这样描述数学的表现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当一个问题被解决后,则会利用形式化的技巧,把那些冗长的求解过程丢弃,以一种简洁而明了的面孔呈现,使得充满激情的创造变成华丽的冰冷。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往往是形式化的结果,教学如果仅从这些“冰冷”的结果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激情”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改变学校课程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适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我以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在实现自身数学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上,正确解读教材。
一、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
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泛指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懂教材。周玉仁先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如“数的认识”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教学整数、分数、小数及其相关的一些知识。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分数、小数各分两段:先初步认识,再从意义上系统教学。初步认识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数基础时教学,并且先教学分数,再教学小数。系统学习一般安排在四、五年级,先教学小数,再教学分数。这主要是考虑到,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法则与整数的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先教学分数后教学小数。由于前面已经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的教学作好了准备,所以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又不违背数学的逻辑顺序。
这样的解读之后,教师深谙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透彻了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知道本课时内容与本册或前后册教材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整体把握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所以,全面审视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知识间的关联结构
数学知识的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对某些能力培养的突出优势,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以较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如:教学“2、3、5倍数的特征”一课,研究“5的倍数特征”时,当学生已经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教师追问,“为什么看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就行了?”学生面面相觑,神情迷茫,有的翻开教材寻找答案,有的和同桌窃窃私语,有的低头在本子上比划着。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通过58925这个数进行合作研讨,不一会,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58925这个数,这里的5892表示5892个十,无论多少个十一定是是5的倍数,那我们只要看个位上是不是5的倍数就行了,2的倍数也是这样的。”“我怎么没想到。”“原来这么简单呀!”学生借助“数的意义”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中那些结构性的、方法性因素的价值,并借此领略到整体的学习视角。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找出“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徜徉,体会到别样的风景。
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有所发现”,还要能想到“验证发现”,并尽可能的“证明发现”。帮助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探究的数学思维活动,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动学生。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挑战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学生的整体感悟,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
三、理解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
李大潜院士说:“学数学的人,他的数学观念会比较好,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普通人不一样,讲话做事比较有条理。通过学习,数学会变成你的习惯、修养、素质,一直存留在你身上。”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数学思想虽具有很大的“潜在性”,但最终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外化”。
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建模。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概念和计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简言之,有过程的地方就有思想,有经历、体验、探索空间的地方就有思想。
读懂教材,须要理解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将之融化于自身的素质结构中,成为成长的动力源泉。
教材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教师应醉心其间,咀嚼教材的味道,品味编者的意图;在反复的斟酌中体会教材内蕴的思想内容。惟其如此,才能恰到好处的引领学生们享受数学,让学校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段幸福的人生之旅。
潜心理教材,当是教师备课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ISBN 978-7-303-13310-9 3(2012.1)
[2]《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拔节》吴秀玲 文心出版社 ISBN 7-5510-0450-3(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