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原材配合比设计方面以及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达到建筑物和构件安全可靠、美观、使用功能稳定的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控、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crack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in the mixture ratio design of raw material and in construction, take all kind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rack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uildings and the component safe and reliable, beautiful, use function stability requirement.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counter, th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最大病害,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设计方面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混凝土自身变形、约束、硬化、收缩等方面的原因,最主要最常见的还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未严格履行施工程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以下是笔者借鉴和参考业内的一些典型案例,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和建议。
1、 混凝土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
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的裂缝:由于混凝土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谈薄,缺少理论知识,加之管理人员重建不重管,管理不规范,为了方便施工,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私自加水,造成水灰比加大,使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导致混凝土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因强度低而过早开裂。
预防措施:一、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教育、规范管理;二、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旁站管理和跟踪检查;三、定时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培训学习施工操作规范、规程和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操作者敬岗爱业的精神。
(2)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当造成的裂缝: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或是插入时,因插点不均匀、漏振、过振或是振动棒在插入时偏慢而抽撒时又过快,这些原因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预防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时每层厚度应控制在300~500mm且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插点要均匀排列,防止漏振。二、混凝土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三、混凝土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且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0mm,以消除上下层之间冷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四、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防止混凝土因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3)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因保温、保湿不到位,尤其是在风速大、烈日暴晒下由于空气干燥,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而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预防措施:一、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标高收第一次面时,要做到随收面随铺设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做能预防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二、待混凝土终凝前掀开塑料薄膜用木抹子进行第二次抹压收面,再用铁抹子压光,这样做既能控制混凝土表明产生裂纹,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三、为确保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要求混凝土在养护龄期内要加强浇水保湿和覆盖保温,浇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为宜,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4)模板拆除过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由于梁板模板因早拆产生裂缝的工程在当今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尤其是高层建筑,为了抢工期、模板配备又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在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对模板进行拆除。由于提前拆除承重梁、板的底模与支架,会造成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变形和裂缝。模板早拆不但会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也会减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其危害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预防措施:一、模板拆除前必须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试压,试压结果混凝土强度满足表一要求时方可拆模板。二、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三、对于已拆除模板的混凝土要加强养护和覆盖保温。
表一 现浇结构拆模时间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板 小于等于2 50
大于2,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梁、拱、壳 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悬臂构件 小于等于2 75
大于2 100
注:“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2、 钢筋绑扎不规范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钢筋绑扎不规范,板中正负受力钢筋之间有效高度不够,局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无保证;使下部受力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反而造成了板上混凝土的受压应力而产生裂缝,该裂缝严重时会是贯穿性的,这类裂缝严重者会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
预防措施:一、钢筋加工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绑扎时应重视钢筋的品种、规格、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上下层钢筋的有效高度、附加弯起筋的位置以及分布筋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二、浇注混凝土时,必须专门安排钢筋工看护钢筋,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因踩踏或是混凝土振捣而造成钢筋错位、保护层不到位时能及时调整纠正,使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3、 赶抢工期、施工不规范造成混凝土裂缝
为赶工期造成的混凝土裂缝(这是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赶工期,而忽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在现浇梁板混凝土低于规范允许的强度下,甚至是刚浇筑完的混凝土刚终凝后,即开始上部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作,由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即承受着成上千吨材料的重压和施工人员踩踏扰动,使板面混凝土内部胶结凝固受损拉裂,严重的将导致贯穿性开裂而影响结构使用安全。
预防措施:混凝土强度在未达到1.2MPa前,严禁在其上踩踏、模板安裝或是其它作业施工;无论工期有多紧张,坚决杜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开始材料吊装和过早拆模。实践表明在气温30°C左右,浇筑3d后即可在其上部施工,但仍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坚持养护。
4、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一、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泥强度等级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大小有很大影响,所以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用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凝结时间长、标准稠度用水量低、对外加剂及掺合料有很好适应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在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三、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应优先选用缓凝高效泵送减水剂;四、选择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五、在混凝土变截面处应加强混凝土结构的配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避免降温、升温不一致,收缩差异大产生裂缝;六、大体积混凝土宜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在各个浇筑段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个斜面、一次到顶”的推移浇筑法;七、混凝土的养护应保持表面湿润,尽量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八、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标高收平,采取多次木抹子抹压收面的方式,并随收面及时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待混凝土快终凝时掀开塑料薄膜检查有无裂纹,如有,及时进行抹压,并适当洒水,然后再盖上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加强温度监控,根据监控情况采取相应保温措施和散热措施。
5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在施工中做好以下五点,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有害裂缝产生:⑴混凝土施工中要从配合比原材料方面开始精心选材、严格把关、科学搭配;⑵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操作;⑶养护阶段按规范要求,标准养护;⑷根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外加剂满足施工中的特殊要求;⑸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许可前,严禁在混凝土上踩踏扰动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控、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crack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in the mixture ratio design of raw material and in construction, take all kind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rack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uildings and the component safe and reliable, beautiful, use function stability requirement.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counter, th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最大病害,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设计方面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混凝土自身变形、约束、硬化、收缩等方面的原因,最主要最常见的还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未严格履行施工程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以下是笔者借鉴和参考业内的一些典型案例,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和建议。
1、 混凝土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
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的裂缝:由于混凝土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谈薄,缺少理论知识,加之管理人员重建不重管,管理不规范,为了方便施工,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私自加水,造成水灰比加大,使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导致混凝土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因强度低而过早开裂。
预防措施:一、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教育、规范管理;二、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旁站管理和跟踪检查;三、定时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培训学习施工操作规范、规程和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操作者敬岗爱业的精神。
(2)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当造成的裂缝: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或是插入时,因插点不均匀、漏振、过振或是振动棒在插入时偏慢而抽撒时又过快,这些原因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预防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时每层厚度应控制在300~500mm且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插点要均匀排列,防止漏振。二、混凝土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三、混凝土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且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0mm,以消除上下层之间冷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四、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防止混凝土因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3)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因保温、保湿不到位,尤其是在风速大、烈日暴晒下由于空气干燥,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而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预防措施:一、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标高收第一次面时,要做到随收面随铺设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做能预防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二、待混凝土终凝前掀开塑料薄膜用木抹子进行第二次抹压收面,再用铁抹子压光,这样做既能控制混凝土表明产生裂纹,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三、为确保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要求混凝土在养护龄期内要加强浇水保湿和覆盖保温,浇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为宜,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4)模板拆除过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由于梁板模板因早拆产生裂缝的工程在当今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尤其是高层建筑,为了抢工期、模板配备又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在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对模板进行拆除。由于提前拆除承重梁、板的底模与支架,会造成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变形和裂缝。模板早拆不但会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也会减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其危害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预防措施:一、模板拆除前必须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试压,试压结果混凝土强度满足表一要求时方可拆模板。二、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三、对于已拆除模板的混凝土要加强养护和覆盖保温。
表一 现浇结构拆模时间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板 小于等于2 50
大于2,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梁、拱、壳 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悬臂构件 小于等于2 75
大于2 100
注:“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2、 钢筋绑扎不规范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钢筋绑扎不规范,板中正负受力钢筋之间有效高度不够,局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无保证;使下部受力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反而造成了板上混凝土的受压应力而产生裂缝,该裂缝严重时会是贯穿性的,这类裂缝严重者会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
预防措施:一、钢筋加工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绑扎时应重视钢筋的品种、规格、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上下层钢筋的有效高度、附加弯起筋的位置以及分布筋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二、浇注混凝土时,必须专门安排钢筋工看护钢筋,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因踩踏或是混凝土振捣而造成钢筋错位、保护层不到位时能及时调整纠正,使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3、 赶抢工期、施工不规范造成混凝土裂缝
为赶工期造成的混凝土裂缝(这是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赶工期,而忽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在现浇梁板混凝土低于规范允许的强度下,甚至是刚浇筑完的混凝土刚终凝后,即开始上部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作,由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即承受着成上千吨材料的重压和施工人员踩踏扰动,使板面混凝土内部胶结凝固受损拉裂,严重的将导致贯穿性开裂而影响结构使用安全。
预防措施:混凝土强度在未达到1.2MPa前,严禁在其上踩踏、模板安裝或是其它作业施工;无论工期有多紧张,坚决杜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开始材料吊装和过早拆模。实践表明在气温30°C左右,浇筑3d后即可在其上部施工,但仍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坚持养护。
4、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一、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泥强度等级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大小有很大影响,所以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用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凝结时间长、标准稠度用水量低、对外加剂及掺合料有很好适应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在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三、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应优先选用缓凝高效泵送减水剂;四、选择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五、在混凝土变截面处应加强混凝土结构的配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避免降温、升温不一致,收缩差异大产生裂缝;六、大体积混凝土宜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在各个浇筑段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个斜面、一次到顶”的推移浇筑法;七、混凝土的养护应保持表面湿润,尽量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八、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标高收平,采取多次木抹子抹压收面的方式,并随收面及时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待混凝土快终凝时掀开塑料薄膜检查有无裂纹,如有,及时进行抹压,并适当洒水,然后再盖上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加强温度监控,根据监控情况采取相应保温措施和散热措施。
5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在施工中做好以下五点,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有害裂缝产生:⑴混凝土施工中要从配合比原材料方面开始精心选材、严格把关、科学搭配;⑵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操作;⑶养护阶段按规范要求,标准养护;⑷根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外加剂满足施工中的特殊要求;⑸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许可前,严禁在混凝土上踩踏扰动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