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技术,如心内注射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等,都是在特定部位进行的,这与人体的解剖构造及形态特点有密切关系。解剖学教师在讲到相关的解剖学内容时,应尽量给学生讲细讲透,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 心内注射术
也称心腔内注射,是把强心剂如肾上腺素等药物直接注入心腔内,常用于心跳骤停的急救[1]。其进针点是在胸骨左缘第4或第5肋间隙,这是由心脏的位置和毗邻决定的。因为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前面大部分被肺所遮盖,只在左肺心切迹内侧没有被肺遮盖,借心包与胸骨体的左下部及左侧第4~第6肋软骨相邻,而心切迹的体表投影是左第4胸肋关节与左第6肋软骨中点之间稍凸向左侧的弧线。故心腔内注射只能在心切迹体表投影线与胸骨左缘之间进行,即胸骨左缘第4或第5肋间隙,在此进针,既可把药物注入心腔,又不会损伤肺而引起气胸。
2 骨髓穿刺术
简称骨穿,是抽取一定量的红骨髓进行血液病的辅助诊断。一般在髂骨或胸骨处进行,这是由红骨髓的分布决定的。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6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而长骨骺、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内的骨髓终生皆为红骨髓。从理论上讲,除了长骨干以外的部位,均可进行骨穿。但长骨骺常与邻骨形成关节,不易进针;短骨(如腕骨)、不规则骨(如椎骨)等,既不易进针,也不易抽取足够量的红骨髓。扁骨表面的密质较薄,宜进针且终生都是红骨髓,为最好的选择。为避免损伤脑,禁止在颅盖骨上做骨穿。在胸骨处进行骨穿,极易造成患者紧张,若进针过深,还可能损伤心脏,故临床常在髂骨的髂前上棘进行骨穿。此处无重要的组织、器官,进针方便,且可抽到足量的红骨髓。
3 腰椎穿刺术
简称腰穿,是经第3~第4或第4~第5腰椎棘突间隙进针,抽取一定量的脑脊液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等)的辅助诊断,也可用于测定颅压。腰穿的进针点与腰椎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脊髓的位置有关,颈椎的椎体小,胸椎的棘突长且呈叠瓦状斜伸后下,骶椎在成人已骨化成骶骨,故颈、胸、骶部均不利于进针。而腰椎的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位伸向后方,故腰椎的棘突间隙宽。操作时患者侧卧前屈,以加大棘突间的间隙,易于进针。又因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体下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第3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故腰穿时在第3~第5腰椎的棘突间隙进针,既方便进针又不至于损伤脊髓。
4 胸膜穿刺术
简称胸穿,胸膜腔积液时,行胸穿可减压、检查积液的性质、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对疾病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隙进行。实音明显处即为液体所在处,若穿刺点过高则抽不出液体,还有可能损伤肺;若穿刺点过低,则可能穿透膈,甚至损伤肝、脾等重要脏器。又肋间血管和神经是沿着肋内面近下缘处的肋沟行走,故应在下位肋近上缘处进针,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勿进针过深而损伤肺或肝,造成胸、腔内出血。
5 腹膜腔穿刺术
简称腹穿,当腹膜腔积液时,行腹穿可减压、检查积液的性质、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对疾病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常用穿刺点为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因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上方发出的,经腹股沟管深环的内侧,向上进入腹直肌鞘内,故此处可避开腹壁下动脉。也可选择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 cm偏左或1.5 cm偏右处,此部位是小肠,无重要脏器。
6 膀胱穿刺术
膀胱位于小骨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高出耻骨联合上缘,此时由腹前壁折向膀胱上面的腹膜也随之上移,膀胱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2]。因此,当膀胱充盈时可在耻骨联合上缘进针,经腹前壁进行膀胱穿刺术以减轻尿潴留,其优点是不经过腹膜腔,不损伤腹膜,避免引起腹膜感染、粘连等。
7 喉头穿刺术
喉头急性梗阻或窒息的患者,常因声门下腔严重充血、水肿或因呼吸道分泌物、食物及异物入喉,导致通气障碍或窒息。若无条件或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可在环甲正中韧带(即弹性圆锥在前正中线上增厚的部分)处插入一个粗注射器针头,以建立暂时性呼吸通道,提供有效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环甲正中韧带位于甲状软骨前角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因位于喉前下部,且位置表浅,利于进针。而头梗阻常发生于声门下腔,异物引起窒息常发生于前庭裂或声门裂,故临床上抢救此类患者时在环软骨弓上缘进针,将粗注射器针头斜向内下方刺入,达气管上部,简便快捷,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戚仁铎.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2-500
[2]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39-244
1 心内注射术
也称心腔内注射,是把强心剂如肾上腺素等药物直接注入心腔内,常用于心跳骤停的急救[1]。其进针点是在胸骨左缘第4或第5肋间隙,这是由心脏的位置和毗邻决定的。因为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前面大部分被肺所遮盖,只在左肺心切迹内侧没有被肺遮盖,借心包与胸骨体的左下部及左侧第4~第6肋软骨相邻,而心切迹的体表投影是左第4胸肋关节与左第6肋软骨中点之间稍凸向左侧的弧线。故心腔内注射只能在心切迹体表投影线与胸骨左缘之间进行,即胸骨左缘第4或第5肋间隙,在此进针,既可把药物注入心腔,又不会损伤肺而引起气胸。
2 骨髓穿刺术
简称骨穿,是抽取一定量的红骨髓进行血液病的辅助诊断。一般在髂骨或胸骨处进行,这是由红骨髓的分布决定的。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6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而长骨骺、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内的骨髓终生皆为红骨髓。从理论上讲,除了长骨干以外的部位,均可进行骨穿。但长骨骺常与邻骨形成关节,不易进针;短骨(如腕骨)、不规则骨(如椎骨)等,既不易进针,也不易抽取足够量的红骨髓。扁骨表面的密质较薄,宜进针且终生都是红骨髓,为最好的选择。为避免损伤脑,禁止在颅盖骨上做骨穿。在胸骨处进行骨穿,极易造成患者紧张,若进针过深,还可能损伤心脏,故临床常在髂骨的髂前上棘进行骨穿。此处无重要的组织、器官,进针方便,且可抽到足量的红骨髓。
3 腰椎穿刺术
简称腰穿,是经第3~第4或第4~第5腰椎棘突间隙进针,抽取一定量的脑脊液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等)的辅助诊断,也可用于测定颅压。腰穿的进针点与腰椎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脊髓的位置有关,颈椎的椎体小,胸椎的棘突长且呈叠瓦状斜伸后下,骶椎在成人已骨化成骶骨,故颈、胸、骶部均不利于进针。而腰椎的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位伸向后方,故腰椎的棘突间隙宽。操作时患者侧卧前屈,以加大棘突间的间隙,易于进针。又因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体下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第3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故腰穿时在第3~第5腰椎的棘突间隙进针,既方便进针又不至于损伤脊髓。
4 胸膜穿刺术
简称胸穿,胸膜腔积液时,行胸穿可减压、检查积液的性质、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对疾病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隙进行。实音明显处即为液体所在处,若穿刺点过高则抽不出液体,还有可能损伤肺;若穿刺点过低,则可能穿透膈,甚至损伤肝、脾等重要脏器。又肋间血管和神经是沿着肋内面近下缘处的肋沟行走,故应在下位肋近上缘处进针,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勿进针过深而损伤肺或肝,造成胸、腔内出血。
5 腹膜腔穿刺术
简称腹穿,当腹膜腔积液时,行腹穿可减压、检查积液的性质、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对疾病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常用穿刺点为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因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上方发出的,经腹股沟管深环的内侧,向上进入腹直肌鞘内,故此处可避开腹壁下动脉。也可选择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 cm偏左或1.5 cm偏右处,此部位是小肠,无重要脏器。
6 膀胱穿刺术
膀胱位于小骨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高出耻骨联合上缘,此时由腹前壁折向膀胱上面的腹膜也随之上移,膀胱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2]。因此,当膀胱充盈时可在耻骨联合上缘进针,经腹前壁进行膀胱穿刺术以减轻尿潴留,其优点是不经过腹膜腔,不损伤腹膜,避免引起腹膜感染、粘连等。
7 喉头穿刺术
喉头急性梗阻或窒息的患者,常因声门下腔严重充血、水肿或因呼吸道分泌物、食物及异物入喉,导致通气障碍或窒息。若无条件或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可在环甲正中韧带(即弹性圆锥在前正中线上增厚的部分)处插入一个粗注射器针头,以建立暂时性呼吸通道,提供有效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环甲正中韧带位于甲状软骨前角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因位于喉前下部,且位置表浅,利于进针。而头梗阻常发生于声门下腔,异物引起窒息常发生于前庭裂或声门裂,故临床上抢救此类患者时在环软骨弓上缘进针,将粗注射器针头斜向内下方刺入,达气管上部,简便快捷,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戚仁铎.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2-500
[2]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