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名小吃“抱团”进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8日,是荣昌名特小吃进主城的第一天。在重庆市渝中区重客隆观音岩店,数千名市民早早就在店门外排起了长龙,抢购荣昌白糕。
  “哎呀,荣昌白糕味道真是不摆了,以前不方便,要找人捎带,现在白糕进城了,我专程来给老伴称两斤。”渝中区陈老太一边排着队一边说。
  “哎呀,甭提卖得有多火了。”在重客隆超市观音岩店,荣昌白糕柜台里的营业员兴奋地说,“手臂都称酸了!”
  当天一扎账,渝中区重客隆超市3家加盟店卖出了约1万个白糕。
  荣昌特小吃“登陆”主城,首先得益于市长王鸿举帮忙“拉关系”。
  今年4月12日,王鸿举市长到荣昌调研。“荣昌的白糕、黄凉粉、卤白鹅很有名,县里早就想将这些美食做到主城去。”该县负责人向市长汇报,“但由于进入主城超市门槛高,入场费、场地费、生产车间等费用大,迟迟未能如愿。”“荣昌小吃很有特色嘛。我来帮你们牵线搭桥,把黄凉粉、卤白鹅等名特小吃推到主城去!”王鸿举当场拍板。
  市长帮忙“拉关系”,荣昌名特小吃加快了进入主城的步伐,为了这一天,荣昌人等了很久。
  “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这句与荣昌名小吃“卤白鹅”有关的顺口溜,在荣昌县可谓老少皆知。据不完全统计,荣昌县城区各大街小巷的卤鹅摊在500个以上,各镇和农村卤鹅摊也有500多个。
  荣昌人一年要吃掉100多万只卤白鹅,但荣昌卤鹅却“飞”不出荣昌,只能停留在荣昌人的餐桌上。
  “荣昌名特小吃全是以个体分散经营,捏不到一块,缺乏企业支撑,只能小打小闹,这是导致百年美食不能走出荣昌的重要原因。”荣昌县商委主任李长刚道出了其中原由。
  早在1999年,荣昌县商委就多次动员卤白鹅、黄凉粉、荣昌白糕等名特小吃业主到重庆开店,但响应者寥寥。“一碗黄凉粉只能卖三块钱,租一个摊位的费用却要占去利润的三分之一,一个小生意,出不起这么高的费用。”“李氏黄凉粉”老板李泽菊的说法代表了绝大多数经营业主的想法。
  这期间,县内有关部门也曾将卤白鹅、黄凉粉、白糕等的深加工作为一个招商项目向县内外客商推荐,但终因没有业主,项目只好“待嫁闺中”。
  荣昌名特小吃,何时香飘巴渝?一时成为荣昌人解不开的难题。
  王鸿举市长答应为荣昌名特小吃“吆喝”后,再一次燃起了荣昌小吃进主城的希望,同时,组建食品企业等系列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7月20日,渝中区工商局负责人带领重客隆、新世纪等大型超市负责人来到荣昌,考察白糕、卤白鹅、黄凉粉等特色名小吃。“先做减法,再做加法,让一两个名小吃先行进入主城超市,然后再陆续全部进入。”当天,渝中区和荣昌县达成共识。
  7月25日,荣昌县委常委、副县长郭汝德,带领白糕、卤白鹅、黄凉粉等名小吃经营户及工商、商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渝中区,就荣昌特色名小吃进主城进行对接,双方再次达成一致:凡是进入渝中区超市的,超市均按照最优惠的准入条件、最优惠的交易办法、最优惠的结算方案进行,以达到交易双方互惠互利的目的。
  “这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举措。”渝中区有关负责人称,“荣昌有着丰富的特色小吃及加工优势,而主城有旺盛的消费市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合作潜力巨大,有助于双方实现共赢。”
  为保证市民能吃上新鲜正宗的白糕,每天早上6点钟,保鲜车准时从荣昌出发,一个多小时后,白糕便“登陆”主城。与此同时,荣昌县引入民间资本,新组建了三和儒香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搭建营销渠道,整合小吃业主,实现统一生产、统一销售。
  据悉,三和儒香有限公司将采取“个体业主 公司 超市(或餐饮公司)”的经营模式,让荣昌小吃“抱团”进城,并在重庆寻找加工场所,实现名特小吃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李长刚充满信心地说:“继白糕之后,黄凉粉、卤白鹅等名特小吃,也即将在今秋十月走进渝中区的新世纪、重百等超市,让市民们一饱口福。”
  
  主持人点评
  “一流产品出国,二流产品进城,假冒伪劣产品到农村”,这是前几年活生生的现实写照。由于没有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销售体制,产品流只能是农村—城市、城市—城市,而城市—农村的通道不畅通,农村人享受不到价廉物美的产品,假冒伪劣乘虚而入。如今,消除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后,重客隆等大型超市下了乡,荣昌白糕等地方特色小吃也顺势进了城。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新农村到底是啥样?重庆离新农村还有多远?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重庆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重庆新农村的足音吧!
1885年,对托帕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她离开了生活近20年的领养之家,搬出了那栋老房子。离开的原因要从她领养家庭的姐姐伊丽莎白的新婚说起。伊丽莎白的新婚丈夫奥拉莫·布里格姆是一位教堂辅祭,既年轻帅气,又知识渊博,也扮演着神父与信友之间的桥梁角色,很受大家尊重。  作为青春女性,托帕或许对这位姐夫暗生情愫,但与他的距离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只是家里的女佣、保姆。她没有财产,没有社会
通过“摘帽”,西南证券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昔日重庆资本市场上份量最重的金融机构终于迎来了浴火重生之日,而ST长运也会很快等到“王者归来”之时。    马拉松式的重组刚刚划上休止符,另一幕好戏又要接着上演。2007年7月14日,重庆证监局下文通知,西南证券正式摘掉戴了两年多的“风险类券商”帽子,正式进入常规券商监管程序。  通过“摘帽”,西南证券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昔日重庆资本市场上份量最重
在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始建于1955年的重庆轮船总公司是资格最老、“包袱”最重的企业,人们戏称它有“离休干部一个连,精神病人一个连,癌症病人一个连,工伤残病一个营,退休职工一个师”。窥斑见豹,企业老、人员多、“包袱”重,是交运控股集团旗下众多公司身上难以抹去的印记。  “要让职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红利’。”交运控股集团党委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经过调查研究,在集团下属子公司建立扶贫助困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改革试验,流转土地经营权必须要守牢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这条底线。图片选自《重庆日报》    2007年6月,重庆正式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起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之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是统筹城乡的关键环节。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转为市民,自愿退出其宅基地和承包地,统
“打竹板,说家乡,新农村一天一个样;说一千,道一万,邓书记带头走在前;要实干,靠苦干,运来石子铺路面;一条大道在眼前,平平展展宽又宽,村民生活大改观……”这是从来没有写过文章的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老主任刘良英,面对村党总支书记邓润炳的爱民行动,满怀激情写下的快板词。  说起邓润炳,当年好委屈。2005年2月20日下午5点多钟,跟往常一样,他驾着自家的车从村里经过。在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他的车
当地时间2021年7月24日,意大利米兰爆发了反对推行“数字绿色证书”的游行。抗议者认为使用“数字绿色证书”会带来经济损失,人们应该拥有选择是否接种疫苗的自由。  “哦,亲爱的,我很抱歉。”一位看起来和蔼的中年警员,从厚重的老式电脑前抬起头,用他那双蓝得迷人的眼睛看着我说:“今天警局的网络全崩溃了,电脑上不了网。”当“抱歉”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传进我耳朵里,我就再也听不见眼前这位警员说的其他话了。
“叮铃铃……”2004年9月的一个夜晚,铜梁县巴川镇接龙村村委会主任尹志海正想上床睡觉,电话响了。打电话的人着急地说:“喂,尹主任,你快点来何家院子一趟,这里要出人命了!”尹志海连忙披上外衣,对妻子姜富群说了一句“我调解纠纷去了”,便急冲冲地出了门。  何家院子位于公路旁。在一条通往院子的碎石支路上,聚集了不少人。令尹志海诧异和不安的是,路边停靠着30多辆摩托车。  尹志海三步并作两步赶到院子里。
从“两新”组织的历史方位,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两新”组织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有益补充”逐渐成长为“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作为一个执政党,如果看不到“两新”组织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由于国家及政府权力不能直接掌控“两新”组织,党组织更不能以领导者的姿态进入,因此有的同志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畏难情绪。正确把握形势,准确分析
今年春天,李成学特别忙,尽管榨菜头收购已告一段落,但堆在厂里的1000多吨榨菜要他不断指挥工人加工,然后销往市外。  40来岁的他,6年前还是长江上的打鱼郎。移民打破了他传统的生活方式,迫使他从江上的风浪中出来,在市场经济更大的风浪中摔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李成学生长在长江岸边的万州区太龙镇,从家里到长江边仅需2分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初中毕业后,一条小船、一张鱼网、一支船浆就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