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组织好语文教学评价,首先需要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1. 测定学习成绩
通过评价测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包括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地评定其语文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因,发挥其主动精神,明确努力方向,调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语文的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2. 鉴定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如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技术与效果、教师的知识素养、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从而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这有利于教师正确了解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更深刻地掌握语文教学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3. 检验管理水平
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地将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检查学校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教学管理机构是否健全,职能作用是否发挥。是否能组织语文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材教法、开展教改试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开展业务进修、课外语文活动以及资料、信息的交流等等,从而评价出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
4. 获取反馈信息
语文教学评价能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评价工作,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表扬、鼓励子女上进,抑制其消极情绪,消除干扰因素,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 提供选拔资料
语文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观察、调查所获得的有关的材料,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测试所取得的学生成绩,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
6. 促进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评价过程所取得的资料既为学校、教师总结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教育主管部门、语文教研部门及语文教学研究人员更深刻地认识语文教学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上实施对语文教学的调控和指导提供了决策和研究依据,并且还为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和技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对策
对策一: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正确地贯彻教育方针,切实从应试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对策二:建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这是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第一,情意过程
1.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语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3.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4.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值得指出的是,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赖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信息的向导或顾问,甚至进一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征得大家的赞同,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搏,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过程
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同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教学与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2.方式: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是否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3.思维的发展:教师能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初步反思的意识。
第三,因材施教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1. 测定学习成绩
通过评价测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包括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地评定其语文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因,发挥其主动精神,明确努力方向,调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语文的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2. 鉴定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如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技术与效果、教师的知识素养、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从而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这有利于教师正确了解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更深刻地掌握语文教学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3. 检验管理水平
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地将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检查学校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教学管理机构是否健全,职能作用是否发挥。是否能组织语文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材教法、开展教改试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开展业务进修、课外语文活动以及资料、信息的交流等等,从而评价出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
4. 获取反馈信息
语文教学评价能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评价工作,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表扬、鼓励子女上进,抑制其消极情绪,消除干扰因素,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 提供选拔资料
语文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观察、调查所获得的有关的材料,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测试所取得的学生成绩,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
6. 促进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评价过程所取得的资料既为学校、教师总结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教育主管部门、语文教研部门及语文教学研究人员更深刻地认识语文教学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上实施对语文教学的调控和指导提供了决策和研究依据,并且还为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和技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对策
对策一: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正确地贯彻教育方针,切实从应试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对策二:建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这是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第一,情意过程
1.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语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3.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4.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值得指出的是,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赖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信息的向导或顾问,甚至进一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征得大家的赞同,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搏,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过程
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同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教学与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2.方式: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是否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3.思维的发展:教师能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初步反思的意识。
第三,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