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入世后,俄罗斯与中国贸易日益频繁,人才市场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社会对俄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主干课程之一的俄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视听说 整合 教学方法 交际能力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31-02
视听说课程是在俄语听力、视听和口语课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专业技能课程。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与俄罗斯贸易交往更加频繁,对俄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俄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培养俄语专门人才听说技能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直观画面和情景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模拟情景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对俄语视听说课程整合的认识
听说能力的培养没能体现出统一性和多面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过去俄语口语、俄语听力和俄语视听作为三门课程由三名不同的教师授课,听力在语音室上,口语在普通教室上、视听在多媒体教室上,每门课教师各自持单独的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表和教材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隔断了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视听说三者的结合、注重“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以及促进文化认知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视听说课程改革的的实施措施
应用俄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语言不通是两国人民交往的最大障碍,但是光懂得语言还不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教师的传授。因此,对应用俄语专业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视听说课程改革前授课形式
改革前,听力课教学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 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句子,反复的听几遍以后,翻译听过的内容,教师纠错,在课堂上学生如同机器一样,被动的接受所听信息,往往听的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而口语课则是“书+粉笔+黑板”模式,教师根据题目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句子,学生编写对话。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学习的不是一个题目的内容,编写对话时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要编写些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俄语听说能力。
2、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材
多年来,一直重视俄语听说教学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最新出版的适应高知院校学生就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材,优先选用内容丰富新颖、练习生动活泼且循序渐进、有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料的优秀教材,兼顾其规范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和目标相互融合与渗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近几年我们选用了《结识》,《俄语听说教程》及网上下载的一些教材和资料。
3、和谐打造优良的教学团队
从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变得异常复杂,单靠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并把本课程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本课程是俄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建设上具有较雄厚的教学基础。七位主讲教师年龄结构理想,学历层次较高,有优良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能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团结协作,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互相听课切磋,及时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但是仅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交际法教学,但是问题是,同谁交际?没有语言环境,我们的交际对象暂时只能是中国人。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口语的训练———缺少理想的交际环境。在过去的教学中俄语视听、口语、听力都是分开来上的,每门课教师“各自为政”,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又各自不同,有的班级听力接受能力很强,有的班级口语有特别好,我们每门授课的学时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规定好的,不能擅自改变教学内容,这样会导致有些班级的口语强于听力,而有些班级的听力强于口语,由于分开教学的限制不能及时互补长短。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好的语言环境。把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俄语视听说、在普通教室授课的俄语口语一同并入到上俄语听力课程的语音室中。在有些可以模拟的情景下把学生的授课地点放到“俄语语言能力超市”中。其次,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聋哑人的哑,基本都不是声带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由于听不见声音,导致无法模仿声音。那么我们就要先从听力方面下手。
在俄语学习中要想听懂一般语言材料,尽量地听懂其中每一个音节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部分学生对俄语标准发音学习时不认真,导致掌握不好,或者由于所处地方差异导致他们自身的俄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特别在俄语成对清浊辅音、原音弱化等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音或者特殊音组。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时,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在理解上步入岐途。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语音学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
当学生看完一段片子后得到的通常是零碎、片断的信息,如何将其筛选、整理、加工、巩固、储存,并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信息,就涉及到语言技能问题。许多学生缺少这方面技能,在听的过程中过多地将注意力停留在个别音、单词或表达方式上,致使思维速度跟不上听力语速。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利用场景和对话者的语言、语调、语境及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进行联想、揣摩、预测、判断等。同时多进行对视听材料的分析、推断、归纳、综合的训练,提高长时记忆的功效,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俗话说:“三天不念嘴生”,的确,一口漂亮的俄语是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说”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堂中应该是多样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让其感到课堂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视听结束后可以对视听材料主题的讨论、对视听内容的复述和梗概、对视听内容展开的讨论、对设置情景开展对话等;从“说”的形式上看,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个别回答、两人或多人对话、配音练习、现场表演、课堂游戏等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我校外语能力超市授课,外语能力超市内设多个实训场所。对于不同的题目模拟课可在能力超市的模拟海关、机场、车站、超市、风情屋和导游景点等场景进行,使学生一走进能力超市,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真实,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取向都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只有不断更新“说”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迎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参与交际训练,提高交际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平时多增加口语实践的机会。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俄语视听说课程整合是必要的,俄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在高职俄语教学中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2]张家骅.新时代俄语通论(上册)[M].商务印书馆,2006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视听说 整合 教学方法 交际能力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31-02
视听说课程是在俄语听力、视听和口语课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专业技能课程。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与俄罗斯贸易交往更加频繁,对俄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俄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培养俄语专门人才听说技能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直观画面和情景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模拟情景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对俄语视听说课程整合的认识
听说能力的培养没能体现出统一性和多面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过去俄语口语、俄语听力和俄语视听作为三门课程由三名不同的教师授课,听力在语音室上,口语在普通教室上、视听在多媒体教室上,每门课教师各自持单独的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表和教材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隔断了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视听说三者的结合、注重“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以及促进文化认知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视听说课程改革的的实施措施
应用俄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语言不通是两国人民交往的最大障碍,但是光懂得语言还不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教师的传授。因此,对应用俄语专业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视听说课程改革前授课形式
改革前,听力课教学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 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句子,反复的听几遍以后,翻译听过的内容,教师纠错,在课堂上学生如同机器一样,被动的接受所听信息,往往听的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而口语课则是“书+粉笔+黑板”模式,教师根据题目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句子,学生编写对话。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学习的不是一个题目的内容,编写对话时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要编写些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俄语听说能力。
2、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材
多年来,一直重视俄语听说教学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最新出版的适应高知院校学生就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材,优先选用内容丰富新颖、练习生动活泼且循序渐进、有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料的优秀教材,兼顾其规范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和目标相互融合与渗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近几年我们选用了《结识》,《俄语听说教程》及网上下载的一些教材和资料。
3、和谐打造优良的教学团队
从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变得异常复杂,单靠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并把本课程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本课程是俄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建设上具有较雄厚的教学基础。七位主讲教师年龄结构理想,学历层次较高,有优良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能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团结协作,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互相听课切磋,及时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但是仅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交际法教学,但是问题是,同谁交际?没有语言环境,我们的交际对象暂时只能是中国人。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口语的训练———缺少理想的交际环境。在过去的教学中俄语视听、口语、听力都是分开来上的,每门课教师“各自为政”,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又各自不同,有的班级听力接受能力很强,有的班级口语有特别好,我们每门授课的学时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规定好的,不能擅自改变教学内容,这样会导致有些班级的口语强于听力,而有些班级的听力强于口语,由于分开教学的限制不能及时互补长短。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好的语言环境。把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俄语视听说、在普通教室授课的俄语口语一同并入到上俄语听力课程的语音室中。在有些可以模拟的情景下把学生的授课地点放到“俄语语言能力超市”中。其次,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聋哑人的哑,基本都不是声带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由于听不见声音,导致无法模仿声音。那么我们就要先从听力方面下手。
在俄语学习中要想听懂一般语言材料,尽量地听懂其中每一个音节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部分学生对俄语标准发音学习时不认真,导致掌握不好,或者由于所处地方差异导致他们自身的俄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特别在俄语成对清浊辅音、原音弱化等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音或者特殊音组。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时,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在理解上步入岐途。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语音学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
当学生看完一段片子后得到的通常是零碎、片断的信息,如何将其筛选、整理、加工、巩固、储存,并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信息,就涉及到语言技能问题。许多学生缺少这方面技能,在听的过程中过多地将注意力停留在个别音、单词或表达方式上,致使思维速度跟不上听力语速。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利用场景和对话者的语言、语调、语境及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进行联想、揣摩、预测、判断等。同时多进行对视听材料的分析、推断、归纳、综合的训练,提高长时记忆的功效,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俗话说:“三天不念嘴生”,的确,一口漂亮的俄语是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说”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堂中应该是多样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让其感到课堂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视听结束后可以对视听材料主题的讨论、对视听内容的复述和梗概、对视听内容展开的讨论、对设置情景开展对话等;从“说”的形式上看,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个别回答、两人或多人对话、配音练习、现场表演、课堂游戏等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我校外语能力超市授课,外语能力超市内设多个实训场所。对于不同的题目模拟课可在能力超市的模拟海关、机场、车站、超市、风情屋和导游景点等场景进行,使学生一走进能力超市,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真实,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取向都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只有不断更新“说”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迎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参与交际训练,提高交际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平时多增加口语实践的机会。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俄语视听说课程整合是必要的,俄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在高职俄语教学中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2]张家骅.新时代俄语通论(上册)[M].商务印书馆,2006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