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导·用”教学模式是我县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开题以来,在广大实验教师的支持下,取得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本文拟就其中的“合作共学”结合初中英语课堂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对“合作共学”的意义、方式、内容以及注意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对推进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导·用”教学模式 合作共学 意义
宁化县教育局为打破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于2013年4月起,在全县各校开展“适合教育”课题研究,“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课题。我有幸成为宁化县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学·导·用”教学模式是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让学生学”为核心,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学以致用,强调差异性教学原则的一种教学基本策略。在此信念的指引下,我积极开展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模式设计,到实践研究,然后模式调整,再实践探讨,再调整,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践、调整,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基本形成。
“学·导·用”模式中的“学”可以分为三种,即:“前置先学”,“合作共学”,“释疑导学”。其中的“合作共学”到底是怎样“学”的呢?在此,我就“学·导·用”教学模式中新授课的“合作共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悟。
一、“合作共学”的意义
“合作共学”包含对学与群学,统称共学,是在独学发现问题后,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完成知识学习的环节。共学是由教师组织和发动学生相互教学,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共学有下面四个优势: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兵教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2.教学的针对性强。学生针对不会的问题发问、解答,教与学的效率都很高。3.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4.能够减少学业水平的分化。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但共学环节的有“形”少“实”是影响学习高效的破坏性因素。很多时候,小组合作类似“走过场”,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共学的质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合作共学”的方式
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两人或四人进行共学。共学的方式:
1.对学。小组内同质结对并同桌对学。对学的流程:分享(自学的收获)—求教(不懂的问题,相互帮扶)—讨论(都不懂的问题,尝试讨论解决)—整理(将得出的结论整理到导学案上,将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对学的方法:对查(检查自学情况)—对问(辩论争议问题)—对议(商讨重点难点)—对抗(比赛学习效果)。
2.群学。群学又分为三种,即:组内共学、组间互学、全班交流共学。组内共学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再进行组间互学,组间互学限定在相邻两组之间。群学的流程:帮学(潜能生问中等生,中等生问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扶)—合学(共性问题全员讨论解决)—质疑(思考新方法、提出新问题)—研学(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群学的方法: 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中等生讲,优等生提示、追问,潜能生提问。
三、“合作共学”的具体内容
1.单词共学。单词共学必须在学生课前充分前置先学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放在解决前置先学时不会读的单词。学生根据音标独学单词后,在不会读以及有疑问的单词前面表上“?”,通过对学解决(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对学解决不了,就小组共学解决,再不行就组间共学解决。一般在组内就可解决。在正确拼读单词的基础上,让组内同学轮流带读单词,直到能熟读单词,为下一环节——单词展示做准备。
2.课文共学。(1)课文朗读。学生仔细听录音,跟录音朗读后,互相对读,核对语音、语调、连读等,然后小组共读、熟读、分角色表演对话或朗读,为课文表演展示做准备。(2)课文翻译、理解。结对子的同学,一人翻译给另一人听,互相检查、纠正,不会的直接请教组长,还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待全班交流时提出解决。(3)找出课文的重难点、说说自己独学时的发现和疑惑。这部分内容可以跳过对学,直接进入小组共学。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相邻小组组间解决,再不行就记录下来,待全班交流时提出解决。
3.课堂检测的共学。“学·导·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活学”就是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英语的检测形式多样,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设计检测内容,学生在独自完成检测练习后,进入共学——练习评研,评研的流程是:对子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进入小组共学。
4.课后的共学。“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的当堂检测、运用活学之外,还应该有课外学习的延伸即“温故知新”。尤其语言学习更是如此,一个新知识只有在反复出现六、七次后才能牢牢地记住。课后共学主要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落实。课后,学生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熟背单词、课文,并向小组长背诵过关,如果这时学生还有未掌握的知识,可以再次和小组长共学。小组长向大组长背诵过关。
四、提高“合作共学”实效性的几个注意点
1.合理分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①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②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2.选好组长,定期集中培训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好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优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定期集中培训组长,教师除了了解反馈信息,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3.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4.确保学生独学的质量。个人独立学习是基础、前提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延伸、表现、展示和提高。没有高质量的独学,就没有高质量的合作学习。独学包括课堂独学和课外独学。要确保学生独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课堂独学比较好监控,老师、组长、纪检委员都可以监督。
课外独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要确保课外独学的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白独学的重要性;(2)教师要设计好前置学习单,学习单中要渗透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前置学习单进行独学;(3)课前,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学习单,给出评价;(4)教师抽查学生口头预习的情况,比如抽查学生单词拼读、课文翻译等,这样能督促学生口头学习落到实处,防止学生只完成学习单上的笔头练习,忽视读和说的学习。
5.让学生明确共学的内容、方法、流程和目标。对学和群学时,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明确: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明确先同质后异质再群学的交流原则;明确交流规范,以规范提升交流效果。
6.训练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思维、快速行动的习惯;根据学生听的情况,教师可以逐步提高课堂的语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渐渐养成快速说英语的习惯;还要训练学生快速朗读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有助于提高课堂共学的实效。
余文森教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下,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学·导·用”课改,探索合作学习,努力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学·导·用”教学模式 合作共学 意义
宁化县教育局为打破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于2013年4月起,在全县各校开展“适合教育”课题研究,“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课题。我有幸成为宁化县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学·导·用”教学模式是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让学生学”为核心,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学以致用,强调差异性教学原则的一种教学基本策略。在此信念的指引下,我积极开展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模式设计,到实践研究,然后模式调整,再实践探讨,再调整,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践、调整,初中英语“学·导·用”教学模式基本形成。
“学·导·用”模式中的“学”可以分为三种,即:“前置先学”,“合作共学”,“释疑导学”。其中的“合作共学”到底是怎样“学”的呢?在此,我就“学·导·用”教学模式中新授课的“合作共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悟。
一、“合作共学”的意义
“合作共学”包含对学与群学,统称共学,是在独学发现问题后,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完成知识学习的环节。共学是由教师组织和发动学生相互教学,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共学有下面四个优势: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兵教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2.教学的针对性强。学生针对不会的问题发问、解答,教与学的效率都很高。3.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4.能够减少学业水平的分化。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但共学环节的有“形”少“实”是影响学习高效的破坏性因素。很多时候,小组合作类似“走过场”,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共学的质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合作共学”的方式
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两人或四人进行共学。共学的方式:
1.对学。小组内同质结对并同桌对学。对学的流程:分享(自学的收获)—求教(不懂的问题,相互帮扶)—讨论(都不懂的问题,尝试讨论解决)—整理(将得出的结论整理到导学案上,将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对学的方法:对查(检查自学情况)—对问(辩论争议问题)—对议(商讨重点难点)—对抗(比赛学习效果)。
2.群学。群学又分为三种,即:组内共学、组间互学、全班交流共学。组内共学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再进行组间互学,组间互学限定在相邻两组之间。群学的流程:帮学(潜能生问中等生,中等生问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扶)—合学(共性问题全员讨论解决)—质疑(思考新方法、提出新问题)—研学(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群学的方法: 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中等生讲,优等生提示、追问,潜能生提问。
三、“合作共学”的具体内容
1.单词共学。单词共学必须在学生课前充分前置先学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放在解决前置先学时不会读的单词。学生根据音标独学单词后,在不会读以及有疑问的单词前面表上“?”,通过对学解决(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对学解决不了,就小组共学解决,再不行就组间共学解决。一般在组内就可解决。在正确拼读单词的基础上,让组内同学轮流带读单词,直到能熟读单词,为下一环节——单词展示做准备。
2.课文共学。(1)课文朗读。学生仔细听录音,跟录音朗读后,互相对读,核对语音、语调、连读等,然后小组共读、熟读、分角色表演对话或朗读,为课文表演展示做准备。(2)课文翻译、理解。结对子的同学,一人翻译给另一人听,互相检查、纠正,不会的直接请教组长,还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待全班交流时提出解决。(3)找出课文的重难点、说说自己独学时的发现和疑惑。这部分内容可以跳过对学,直接进入小组共学。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相邻小组组间解决,再不行就记录下来,待全班交流时提出解决。
3.课堂检测的共学。“学·导·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活学”就是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英语的检测形式多样,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设计检测内容,学生在独自完成检测练习后,进入共学——练习评研,评研的流程是:对子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进入小组共学。
4.课后的共学。“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的当堂检测、运用活学之外,还应该有课外学习的延伸即“温故知新”。尤其语言学习更是如此,一个新知识只有在反复出现六、七次后才能牢牢地记住。课后共学主要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落实。课后,学生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熟背单词、课文,并向小组长背诵过关,如果这时学生还有未掌握的知识,可以再次和小组长共学。小组长向大组长背诵过关。
四、提高“合作共学”实效性的几个注意点
1.合理分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①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②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2.选好组长,定期集中培训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好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优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定期集中培训组长,教师除了了解反馈信息,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3.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4.确保学生独学的质量。个人独立学习是基础、前提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延伸、表现、展示和提高。没有高质量的独学,就没有高质量的合作学习。独学包括课堂独学和课外独学。要确保学生独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课堂独学比较好监控,老师、组长、纪检委员都可以监督。
课外独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要确保课外独学的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白独学的重要性;(2)教师要设计好前置学习单,学习单中要渗透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前置学习单进行独学;(3)课前,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学习单,给出评价;(4)教师抽查学生口头预习的情况,比如抽查学生单词拼读、课文翻译等,这样能督促学生口头学习落到实处,防止学生只完成学习单上的笔头练习,忽视读和说的学习。
5.让学生明确共学的内容、方法、流程和目标。对学和群学时,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明确: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明确先同质后异质再群学的交流原则;明确交流规范,以规范提升交流效果。
6.训练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思维、快速行动的习惯;根据学生听的情况,教师可以逐步提高课堂的语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渐渐养成快速说英语的习惯;还要训练学生快速朗读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有助于提高课堂共学的实效。
余文森教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下,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学·导·用”课改,探索合作学习,努力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