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而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职业教育面临高等教育与之争夺白领、金领岗位,即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提高和培养职业适应性,缓解其就业压力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另外, 21世纪新的人才观中有一条标准是:“要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和创造能力”。这也使职业教育中职业适应性的培养成为重要内容。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适应性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和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实用型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独自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职业适应性即:其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它主要指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包括职业适应性差所引发的问题及提出相应措施及相关建议)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职业适应性的培养会促使职业教育者调查、研究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力求达到需求相适。且育人目标是学校一切工作改进和完善的出发点;有利于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适应性的培养,提高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扩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从而矫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其社会认同度。
三、影响职业教育中职业适应性的因素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在职业介绍的层面上,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
2. 社会实践。职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致使他们缺乏就业形势和职业需求的了解。
3. 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们感到最欠缺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认为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
四、提高职业适应性的策略建议
职业适应性的提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需要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1. 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做必要的调整。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招聘信息和毕业派遣等工作。但从有关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看,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 就业指导应全程化。应该提前到入学之初,让学生从一进校就增强择业意识,做好整体规划,尽早开始必要的择业准备。2) 就业指导应全面化。职业适应性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择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发展规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内容,通过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等。3)做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前教育。
2.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这说明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上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学计划中应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1)建立实训基地。加大投入建设“零适应期”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这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根本保证。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就业直通车的必由之举,因此要加大产学合作广度和深度。
(1) 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指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毕业生提前顶岗实习。提前顶岗实习即在毕业前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并以实习结果作为所修课程学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再学习、再提高;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全方位地寻找个体发展与社会现实、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职业教育中职业适应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职业适应性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毕业生本身的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为自己成功就业掌握更多的筹码。
参考文献:
[1]陈蓉.职业生涯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J].职业教育研究.2009-8(62).
[2]高权德.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07-6期(50).
[3]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6),74.
[4]孟蕴华. 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瀑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适应性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和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实用型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独自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职业适应性即:其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它主要指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包括职业适应性差所引发的问题及提出相应措施及相关建议)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职业适应性的培养会促使职业教育者调查、研究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力求达到需求相适。且育人目标是学校一切工作改进和完善的出发点;有利于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适应性的培养,提高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扩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从而矫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其社会认同度。
三、影响职业教育中职业适应性的因素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在职业介绍的层面上,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
2. 社会实践。职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致使他们缺乏就业形势和职业需求的了解。
3. 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们感到最欠缺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认为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
四、提高职业适应性的策略建议
职业适应性的提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需要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1. 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做必要的调整。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招聘信息和毕业派遣等工作。但从有关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看,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 就业指导应全程化。应该提前到入学之初,让学生从一进校就增强择业意识,做好整体规划,尽早开始必要的择业准备。2) 就业指导应全面化。职业适应性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择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发展规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内容,通过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等。3)做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前教育。
2.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这说明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上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学计划中应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1)建立实训基地。加大投入建设“零适应期”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这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根本保证。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就业直通车的必由之举,因此要加大产学合作广度和深度。
(1) 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指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毕业生提前顶岗实习。提前顶岗实习即在毕业前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并以实习结果作为所修课程学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再学习、再提高;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全方位地寻找个体发展与社会现实、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职业教育中职业适应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职业适应性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毕业生本身的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为自己成功就业掌握更多的筹码。
参考文献:
[1]陈蓉.职业生涯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J].职业教育研究.2009-8(62).
[2]高权德.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07-6期(50).
[3]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6),74.
[4]孟蕴华. 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瀑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