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对思孟学派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对思孟学派“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邹衍在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循环观中,加进阴阳五行的内容,完成了五德终始说。它既是一种政治哲学、历史观念,同时又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政治数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往往被作为王朝更替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 思孟学派 “诚” 五行说 邹衍 五德终始说;
  一、思孟学派与五行说
  (一)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一般是对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因二者思想上具有某种一致性与继承性,所以人们往往将其联系在一起,称为思孟学派;但在历史上二者则可能是分别独立的,当“孟氏之儒”出现时,“子思之儒”可能依然存在,但由于只是在墨守师说,缺乏创造,所以真正发展了子思思想的,反倒是后起的孟子学派。
  (二)子思的“诚”与五行说的关系
  子思提出的“诚”和与此紧密相连的五行说,是思孟学派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诚”是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德准则。子思说:“诚者天之道”,1即“诚”就是“天道”,而“天道”往往等同于“天命”。他还认为,天命就是“性”,遵循“性”就是“道”。也就是说,“诚”既是“天命”,也是“性”,也是“道”。2子思又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又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就是说,“诚”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如果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也就是说,主观上的“诚”是第一性的,而客观上存在的“物”是第二性的。以“诚”这种主观精神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的学说,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
  子思“诚”的思想又具有神秘性的特色。他在《中庸》二十四章曰:“至诚如神”。认为达到“诚”便具有无比神奇的威力。只要“至诚”,就可以预卜凶吉。国家将要兴旺,就一定有祯祥;而国家将灭亡,就一定有妖孽出现。可见“诚”与天、鬼神是密不可分的,即是“天人合一”的。子思认为,达到“诚”的途径,是要“尽其性”,进而“尽人之性”,再进到“尽物之性”,这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达到“与天地参矣”。这一过程,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神秘境界。这种思想对汉代的董仲舒和宋儒都有较大的影响。
  子思提出的“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殷商灭亡之后,为了说明周为何能够取代商,周公提出“敬德”来修补天命思想;春秋后期,天命思想摇摇欲坠,孔子提出“仁”这种道德规范,企图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仁”本身虽然没有上帝的成分,但孔子思想中仍保留了上帝的地位。3“诚”的提出,则是为了取代上帝的地位,并把上帝泛神化。这种思想是将孔子伦理思想扩大化,从而成为更广泛,更唯心主义化,以至趋向宗教性的思想。这是子思学派对儒家思想的重大发展,也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子思的“诚”与五行说的密切关系:郑玄注《中庸》一章“天命之谓性”时,曰:“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智,土神则信。”即是说,“天命之谓性”,包含了五行的内容。章太炎在《章氏丛书·子思孟轲五行说》中认为这是子思的思想。子思有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由此可见,“诚”就是“中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五行的“土神则信”的土居中央,可见“信”也就是“中道”。因此“诚”就是“信”。就《中庸》而言,用“诚”来代替“信”更说明问题,更易使人了解。子思的著作《五行》中虽然没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字样,但其中五行说的内容确是存在,并对思孟学派五行说定型于孟子之手奠定了基础。
  (三)孟子与五行说
  《孟子》中的五行说,从表面上看难以发现,但事实上是存在的,据庞朴研究,《孟子·尽心下》所说的“仁”、“义”、“礼”、“智”、“圣”就是五行。因为从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老子》甲本卷后的古佚书中,提到“聪”、“圣”、“义”、“明”、“智”、“仁”、“礼”、“乐”等几种道德规范,并用“五行”和“四行”加以概括:称“仁”、“义”、“礼”、“智”为“四行”,以“仁”、“义”、“礼”、“智”、“圣”为五行。上述八种道德规范,正是《庄子·在宥》所反对的。贾谊《新书·六术》云:“人亦有仁、义、礼、智、圣之行。”这正好是五行,再加上乐即是六行。根据以上材料,则《孟子·尽心下》所言,“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这段话就容易理解了。这里所说的“仁”、“义”、“礼”、“智”、“圣”,与前面《老子》甲本卷后的古佚书和《新书·六术》所说的“五行”是一样的。可见《孟子》中的“仁”、“义”、“礼”、“智”、“圣”,正是孟子五行说的内容。
  “圣”应该就是“诚”。孟子曰:“圣人之于天道也”,与孟子在卷七《离娄上》中所言:“诚者天之道也,”联系起来看,“诚”就是“天道”,因“诚”与“圣”处于相同的地位。《中庸》有云“从容中道,圣人也。”与《孟子·离娄上》所言“圣人之于天道也”,意思是相同的。可见,“圣”就是“诚”,就是中道。它在五行中所处的地位,相当于“土神则信”的中央。事实上,“诚”就是“信”。
  思孟学派五行说的发展变化:子思首先提出“诚”的哲学概念,它是居于五行之中央位置的。孟子继承子思的思想,把“诚”发展为“圣”,并使思孟学派的五行说定型为“仁”、“义”、“礼”、“智”、“圣”,以至于为西汉以后的人所沿用。
  思孟学派还认为,在“仁、义、礼、智、圣”这五行之中,“仁、义”是一组,而其中“仁”又是根本的。“智、圣”是一组,而其中“圣”更高明。这两组中,前者又是根本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理解和力行。“礼”处于两者之间,正合于《礼记·仲尼燕居》所说的“礼所以制中”的原则。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仁、义、礼、智”四行,以人为对象,而“圣”独以天道为对象。
  思孟学派的五行说,把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于是就把过去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说唯心主义化。而这种思想对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有很大的影响。   二、邹衍的五行相胜说与五德终始的历史观
  邹衍时,稷下学宫的阴阳五行学说已被列为齐学的重要内容。邹衍儒学于世受到打击,便转而接受稷下阴阳五行学说,将之与思孟学说天人合一的唯心世界观、循环论的发展观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阴阳五行学派。其主要内容是完整地提出了五行相胜的系统,并用以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他将五行之气说成是五种德性,五德按五行相胜的顺序循环往复、而朝代的更迭正是在天意的作用下一一按照这个循环运行。邹衍认为,人的各项活动都与五行相互感应、相互影响,人间每一朝代的统治者一定要居五行中的一德,并为典天晃示的扒祥符应予以提示或认可。当他所居的德衰落了,那么居胜其德的另一德者就会取而代之,历史的改朝换代就是这样按五行相胜的秩序循环流转。五行向五德的转移,为朝代的更替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衍由五行相生说而转为五行相胜说有着特殊政治的背景。齐湣王后期,稷下先生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的战略计划。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为了印证自己五德终始说的正确性,邹衍对以前的历史按五行相胜的顺序,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解释。《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引《邹子》曰:“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这于五行相胜和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而且邹衍的后学对他的这段话进行了更具体的发挥。《吕氏春秋·应同》曰:“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蟥大蝼。黄帝日‘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日:‘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日:‘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日:‘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将五德气化相克理论用于政治兴亡,邹衍在各诸侯面前确立了自己政治预言家的地位。
  邹衍认为,黄帝“以土德王”,木胜土,故代之而兴的是:以土德王”的夏;金胜木,故代之而兴的是“以金德王”的殷;火胜金,故代之而兴的是“以火德王”的周。邹衍还说:“代火者必将水。”代周而兴的必然是“以水德王”的朝代。燕在北方,当属水德,立为“北帝”将代周而统一天下。邹衍还说:“水气至而不知数者,将徙于土。”意思是燕昭王若是犹豫不决,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代周而兴的将是属于土德的君王。
  邹衍时而用五行相生说,时而用五行相胜说,因此《后汉书·杨雄传》云:“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其实他是把这两种矛盾的学说统一于自身,正是他比前人高明的地方。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从五行说发展看,先是如《洪范》的“水火木金土”的没有相生相胜的排列,后有《管子》的《四时》、《五行》篇的五行相生排列。而五行相胜,虽在《周书·周祝》:“陈彼五行,必有胜”;《左传》:“火胜金”、“水胜火”;《孙子兵法·虚实》、《墨子·经下》“五行毋常胜”等中有所萌芽,而系统的论述五行相胜说,可谓是邹衍的发明。而将五行相生说与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则就是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吏上的贡献。它使其同时代以至秦汉时代的阴阳家与儒家,甚至道教都受到深刻的影响。
  邹衍将五行说引进人类社会,形成五德终始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不是停止不动的,但这个变化不是发展而是循环。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说成是“五行相胜”,这仍是历史唯心主义。但邹衍主张“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这是政治上主张变革的进步的思想。他的学说论证了周王朝必然灭亡,新王朝必然取而代之的事实,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的需求,因此他才受到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礼遇。他的学说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看来,成了自命“奉天承运”的理论根据的组成部分。
  三、邹子五行说与思孟五行说之间的联系
  郭沫若认为“在思孟书中虽然没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字面,而五行系统的演化确实是存在着的。”思孟五行说就是“仁、义、礼、智、诚”。思孟五行说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有何关系?有学者认为,它是借鉴和改造了原始数术观念中的“五声昭德”说。用“礼乐生于仁义”的新观点,对西周思想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改造。金木水火土五行通过五音与思孟五行说建立联系。此种观点当可自成一家之言。虽然思孟五说行与金木水火土的关系,限于资料,尚需存疑。但它的后继者,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与五行的联系却是昭然纸上,他用五行来论证三纲,说:天有五行……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土之事天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邹衍“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五行说的出发点是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原素构成,叫做五行。世间事物大都可以凑成五项一组,和五行相配,如五色、五音、五味、五方……等等。遇着不够五项的事物便割裂足数,例如在四季里分出季夏凑够五时。各组中的任何一项和五行中与它相当的某项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关系。例如五时中的春季和五色中的青同是和五行中的木相配的,所以帝王在春季要穿青色的衣服才吉利,这是五行的迷信的基本方式。当时的儒者又以为一年之中五行的势力轮流当盛。在某行当盛时,帝王除了须穿颜色与它相配的衣服外还有许多应做和不应做的事项:例如仲春应当行庆施惠,禁止伐木覆巢,不应当出兵。凡帝王在一年各时中应做和不应做的事项曾被列成时间表,叫做“月令”。邹衍更把“月令”的思想推广,以为自从“天地剖判”以来的历史也是给五行的势力,即所谓“五德”轮流地支配着。在某德轮值的时代须有某种特殊的服色,某种特殊的制度(关于正朔、数度和礼乐的制度)和某种特殊的政治精神,和它相配。例如周属火德,故色尚赤。某德既衰,继兴的一德,必定是与前相克的;例如水克火,故水德继火德。两德交替的时间,照例有些和新德相应的祥瑞出现,祥瑞所在,便是新时代的主人的所在。例如周文王时,有赤乌衔着丹书,落在周社。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印证。   四、五德终始说的作用与影响
  (一)与五德终始说相配合,邹衍还提出了“大九州说”
  他认为儒者所说的中国,不过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很明显,邹衍是在为大一统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邹衍的以上理论其实用价值是,既然朝代是按五德循环流转,那么继周火德之后,必有一水德者取而代之,战国诸雄中,谁能应用水德政治制度,谁就能统一天卞。这种理论在战国末年统一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友下,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功利幻想,因此,邹衍也时来运转,受到各国诸侯的隆遇。在齐国,齐王嘉之,为开第康庄大街,高门大屋,尊宠之;去梁国,梁惠王亲至郊外迎接,执宾主之礼。去赵国,平原君侧行陪伴;到燕国,燕喊王手执扫帚为之清道,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褐石宫,拜邹衍为师。
  但是从本质上说,五德终始理论只是一种政治术数,而非治国安邦的治本良方,它虽能提出某种预言,但不能解决当前的实际向题,这在当时强国正忙于吞并弱国,一统天下,小国正忙于自保,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情况下,政治重心是在得天下,而不是寻求得天下的政治理由。故邹衍生前虽受到隆遇,但其理论并未被诸侯所用,“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对此《吕氏春秋》曾幽默地说,邹衍之术是函牛之鼎不能用于烹鸡。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秦开始,历代王朝的建立都力图从五德终始说中寻找理论依据,其文物典章也根据各自所依据的德行来制定,因为五德来自天意,为了说明自己的君权来自天授,统治者们想尽种种办法使其与五德五行相符,还演出了一幕幕荒唐的闹剧,直到明代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变。
  (二)邹衍对阴阳与五行思想的改造与发展,在秦汉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学说,对后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等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儒学者吸收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对其“符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进行理论上的缜密加工和完善,使合流后的儒学神学化和正统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成为王朝更替的理论依据。
  注释:
  1语出《中庸》二十五章:“故至诚无息。……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2语出《中庸》二十一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在《论语》中,孔子说天的次数有十二次半,较多的认为天是命运之天或主宰之天。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中华书局.1983,10.
  [2]孙开泰.中国春秋战国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1994,4.
  [3]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4]杜维明.思想·文献·历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重庆出版社 ,2009,11.
  [6]童书业.春秋史[M].S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8.
  作者简介:
  郁丽丽,1985年生,女,籍贯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古代文学(先秦方向)。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阎锡山、汪精卫在1930年召开的扩大会议,是阎锡山与蒋介石两个军阀混战的产物。从国民党内的反蒋历史上看,它有一定的地位。我曾参与其事,把能记忆起的梗概,作一记述。  扩大会议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简称。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从参加的武汉政府中先后叛变革命,蒋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独裁专横,不可一世。汪则不甘屈居附庸,在争权夺利之中,矛盾百出,为形势所迫,离开
期刊
十年反馈期    面临选择    1980年夏,我23年前被错划的"右派"获得了改正。但是有关方面告诉我,全家重返上海是不可能的,顶好在原籍安排工作。如果一定要回上海,顶多只能照顾我的老伴,其他子女是绝对不行的。  我的子女,由于受我的株连,有的自杀,有的送人,有的发过疯,他们都是在羞辱、践踏、打击下度过的,都被剥夺了读大学的权利,都是在血泪中滚爬长大的。我对我的老伴说,我们无权抛下在苦难中长大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鲁南地区汉民族丧葬为例,主要阐释汉画像中汉人的升仙思想及与此相关的打鬼辟邪思想。古人的升仙,登天思想由来已久(本文不再多作赘述),在汉画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如“羽化而登仙”、“十二神兽逐凶恶”、 “乐舞图” 等等。这些图像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汉人的古代生活情况及死后对再生的一种渴望。  关键词 丧葬 升仙 辟邪 迷信思想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
期刊
摘 要 中国古代女官制度渊源流长。女官虽然身处宫廷被严格限制与外界的接触,其职责也仅限于当权者的饮食起居,却因能接触到最高统治者而得以影响一朝政治。在晚清被极端保守的顽固势力和强大的正统皇权主义统治的那段时期,作为慈禧太后首席御前女官的德龄仍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做着不屈不挠的努力。  关键字 御前女官 宫廷政治 正统皇权  德龄,满洲汉军正白旗人,清末外交使臣裕康之女。1903年春,1
期刊
宋庆龄的一生是坎坷而又生动、崎岖而又绚烂。年少时,她负笈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辛亥革命失败后,她毅然奔赴东京与孙中山结为革命伉俪,共同捍卫共和制度。当日寇铁骑蹂躏中华大地时,她又力促国共两党二次合作,抗日卫国。新中国成立后,她更是把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妇女和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纵观其一生,宋庆龄从小出国求学的经历对她影响巨大。  中华民族定会振兴 睡狮必将声惊世界  庆龄从小爱好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对廖美珍翻译的《在亚当之前》进行分析,认为廖译不仅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思想内容,而且译出了其审美品质,流畅优美,传神入化,是一部“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成功译作。  关键词 翻译 社会符号学 审美  《在亚当之前》(Before Adam)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一部中篇小说,在中国,目前仅有廖美珍教授的中译本问世。小说共分18章,通过一个现代男孩的一串串梦境,描述
期刊
摘 要 本文讨论的原琼山县是自唐代开始设立的琼山县,到1926年海口从琼山县独立出来以前的原琼山县,其实也是如今大海口的地域范围。原琼山县是海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是海南历史上各州县中地位最高的县。本文从原琼山县的经济发展概况的小角度来讨论它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原琼山县 经济 概况  一、主体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古代封建社会经济的主体,政府所征的税收大多数来自田赋。古代琼山县
期刊
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讲清朝的十二家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代善。说起代善,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如果大家有看过电视剧《孝庄秘史》,就会发现那里有一个长者,宽厚仁慈,识大理明大义。为了皇权的稳固,不惜大义灭亲杀掉自己的儿孙。他就是代善,一个历经三朝,军功卓著的亲王。他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是不是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跟随我这个向导走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中去查访一下这位王爷和
期刊
摘 要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写实性”的宋代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花鸟画影响甚远。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花鸟画的“写实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它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增强“写实性”成为发展现代花鸟画的关键。  关键词 写实性 宋代花鸟画 现代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开放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华民族绘画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诗人。其在创作的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为诗坛提供了独具特色、朦胧复杂、谨严耐读的审美文本,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特点 哲思  论及现代诗派,在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卞之琳算不得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但却是非常有个性且富有韧性的一位,他对于新诗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尤其是1930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