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实现了“声光色动评”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信息与数据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更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与学习效率,从而引起了教学的质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激发兴趣;高效教学
  近两年迅速推行与应用的“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分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整合,深入推广到了教育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在线测评、家校互动等方面,因此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以新的思维方式培育新时代少年。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的能力,合理运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触类旁通解决新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使孩子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日常教学,谈谈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创设。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同样不能脱离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执教《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的开课时,我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途中,有一天,孙悟空从地里摘来一个西瓜,把它交给师傅,师傅分给猪八戒四分之一,分给孙悟空八分之二,分给沙和尚十六分之四,自己二十四分之六。猪八戒认为自己吃了亏,大声嚷嚷着说不公平。孩子们,你们觉得他吃亏了吗?为什么?”课堂上,我用创编的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了新课。
  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孩子们。“八戒吃亏了”、“八戒比悟空分得少”“不对,他们四人分得一样多”,一时间,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叽叽喳喳的数学课堂让孩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我用能激发孩子们兴趣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引入了新课。通过创设与知识有关或类似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同时老师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而学生则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网络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顺序、内容,自主地查询相关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方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从而进一步创造新知,实现自主学习。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老师对他们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合作精神。
  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上了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的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形成一个强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大家在利用网络讨论主题、设计分工、搜索资源、交流信息等,进一步推进小组建设,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流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并对源于建构主义环境有意义的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采用情感激勵学生,大胆评价。同时新课程强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主张通过平板电脑、云平台、互联网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公正的评价、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公正的评价自己,就象学会学习一样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甚至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借助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培育全新的新一代。
其他文献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亲子教育是一种新兴事业,是在专业理念及专业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游戏活动使家长与子女间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最终使家长能够科学开展婴幼儿教育、全方位开发婴幼儿潜能的过程。当前,亲子教育在中国大陆开展及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某些问题,研究试图从家长、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并提出解决亲子教育问题的几条对策,以期为家长及亲子教育机构提供教育参考。  关键词:亲子教育;
期刊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在“互联网+”与全球经济的互动中,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农业00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互联网+农业”存在的与龙头企业融合发展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农民传统生产观念强和“互联网+农业”资金不足等问题,不仅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
期刊
平时我们教师常常谈到:现在的孩子不知怎么的,不想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照着写都要抄错,甚至不写,还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的重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育要使人愉快,讓教育带有乐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和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改
期刊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  一、立德树人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所谓的立德,指的是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职业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核
期刊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
期刊
从教二十多年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义务教育阶段讲授政治课,可以说做的是完完全全的造人工作。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心得与体会完完全全是喜忧参半,苦乐年华,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希望得到大家认可。  一、对道德与法治课叫法的思考  看到道德与法治,你肯定很陌生,这是什么?其实它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高校课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课程。它是近三年初中政治老师讲授的课程,作为政治老师,近几年的称谓很别
期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校本化课程,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对调节
期刊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但是对于朗读却比较忽视。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技能,也是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朗读法进行总结与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语文水平。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节目《朗读者》深受人们喜爱,也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朗读的魅
期刊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地名是因地命名或为地命名的专有名称。它所指的地域位置、范围和命名意义。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区别于其他客观存在的名称,它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与人民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认识深化的过程密切相关。地名演变是地名产生之后自身继续发展的过程,语言、文字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对此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名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河南县地名文化变迁内容为切入
期刊
关键词:学习;培养;语文;兴趣;激发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