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l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本认知,还要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以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潜力得到挖掘,创新思维自然迸发。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高中生物的教学随着教改的深化也发生着变化,那种轻视能力重视识记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素养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高中生物而言,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就是创新;也体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上、做实验的创新步骤上,以及合作学习的讨论上。一言以蔽之,创新既体现在学生的思维上,也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上。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课堂的深入。
  二、 设置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教师来说,最要做的,就是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创新的参与度与深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当教师以学生为主,激发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创新作为评价他们的主要标准,他们的创新思维会汩汩而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创设机会,要让创新成为他们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同时也要让创新成为他们走向卓越的主要方式。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对预习环节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完成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大多数教师也是按部就班地推行教学进度,讲到哪儿就让学生做到哪儿。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让学生提前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粗略地阅读教材文本,初步感知,进而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开展创新思维的过程,问题的难点在哪儿,自己要解决它,都需要哪些认知。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不是教师直接给他们设置的,而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揣摩的,是创新思维的闪现。
  以人教版《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为例,教师设置的预习作业,不是让他们去背一些基本概念,而是让他们提前思考,发现问题,将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再在课堂上讨论。学生發现的问题有:植株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教材文本分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的实例,能不能对其进行利与弊的分析与评估呢?解读赤霉素的使用说明书之后,能从原理上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的这些问题有些基于生活,有些基于课本,都是在原有认知上的再思考,引发他们更多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分析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及认知上的不足,进而为课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做铺垫。比如从学生提问为什么还要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这一问题,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及他们将生活与生物结合起来的学习特点。可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 设置合作,让学生交换问题
  合作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通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别人的智慧,进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因为他们可以从别人的问题或者思路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他们不会的问题,他们的思维也往往会困在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就能激发出更多创新动能。最常见的合作中,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聚焦在一起,当学生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开阔的思路,就会想到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以人教版《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向他们展示了某个科研小组做的两个不同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一中,科研人员切取某植物幼苗上胚轴,纵切成a和b两部分,进而进行相关的实验处理,6小时后检测另一端含14C的生长素含量。在实验二中,科研人员切取同种植物幼苗上胚轴,接着他们分别切去上胚轴a侧和b侧形态学上端的一部分,同时又在未切的一侧放置含14C的生长素琼脂块,在相关的实验操作之后,6小时后检测各部分含14C的生长素含量。
  教师先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将发现的问题列举出来。他们在讨论之后,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实验一中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苗的什么部位;实验一的自变量是什么;分析实验数据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怎样。对于实验二,他们同样发现出一些问题:从由实验二数据可判断,a侧和b侧对IAA的运输能力是怎样的,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着什么形式的运输等。接下来,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围绕着他们的问题展开,让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合作,进而促进能力的更大发展。显然,教师的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能力生长开展的,而不是按照教师的节奏推进的。当然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做一些提示也是必要的。就学生提出的第一组问题,教师提示学生观察两组实验处理的差异,让他们将思维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上。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发现实验一的自变量是植物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放置方向及胚轴纵切成的a侧和b侧两部分。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合作,让他们学会借助自身的能动性发现更多的问题,为创新做更好的铺垫。
  四、 设置问题,激发实验创新
  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同时实验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验中展示创新的能力;同时实验也为创新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这样做是不是也可以,去思考这些问题能不能在实验中获得解决,进而更好地关注实验的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具体的步骤。同样学生也可以设置问题,他们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写出来,以待共同解决;他们也可以对着实验的体验,提出新的问题。   以人教版《生物学 必修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为例,教师先在实验前问学生这个实验的原理,以让他们感知相关的认知。学生会发现这个实验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但是这个理性的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先是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个操作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的,也就是教师指导他们这么做的。教师再接着要求他们用消毒的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然后再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这个过程不复杂,学生同样做了。不过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如果不先漱口会怎么样。教师就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再做一次,结果他们发现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教师要在实验中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他们提出任何问题都是可能的,要让他们随着自己的提问,不断地改进实验进而促进生物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创新与问题设置是分不开的。但是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让问题能引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进而促进他们去创新。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宜过多,不要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减少他们对实验的乐趣。教师的问题要对他们的实验有帮助。同时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故意造成一些小的悬念以让他们生成问题。比如教师在谈及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就这样说:其实它也可以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教师故意拖长音调,让学生说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当然要让学生生成问题,就要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做法。比如一学生在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就觉得只集中于材料处效果会更好。既然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教师就给他尝试的机会,结果出现载玻片破裂的现象。教师就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了实验的积淀,学生自然地想到没有让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进而使得载玻片没有获得均匀的受热。创新思维在这样的实验模式中获得了发展。
  五、 自制生物教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具都是学校准备的,由教师用来对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进而形成更直观的认知。但是学校配置的教具非常有限,有些抽象的认知本来可以通过教具展示的,而学校却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短板。当然学校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对教具的需求,因为每个学生对认知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但是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讓他们自己来做教具。自己做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四个方面创新:首先就是思维上的创新,让他们学着如何将认知与具体的展示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对接起来。其次是形式上的创新,之前是教师将教具展示给学生看,现在是学生展示给自己看。再次是评价上的创新,之前考查的是学生相关的认知会不会,现在考查的是学生能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用起来。最后,是展示方式上的创新,之前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展示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后的结果,表面上比较标准与客观,但是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利。现在的展示是多元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有不同的作品。
  以人教版《生物学 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本章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枯燥的认知,学生要真正理解也需要一定的体验作为积累。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个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演示模型,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这个基本的模型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做出一个细胞壁来。学生想到了一个长方体,进而教师帮助他们取一长方体的有机玻璃染色缸,再和学生一起去掉隔板,这样从直觉的效果来看更像一个细胞壁,接着在盖中央钻一直径6mm的大孔。教师问这个孔是做什么用的,有学生想到了连接管。于是教师取一长6cm、直径6mm的玻璃管,目的是连接细胞壁、原生质层和血压计气球的橡皮管。
  教师再次追问学生还少什么呢?学生说少一个原生质层。教师让学生看书,让他们讨论,让他们想一想下一步怎么做,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毫无疑问想象力是学生重要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中基础的能力,创新自然需要想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不强与他们的想象力不丰富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想能不能用一个浅色的大气球表示细胞膜,再用一个深色的小气球来表示液泡膜,最后用深色玻璃球表示细胞核。这样的想象其实就是创新,就是将本来抽象的事物以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教具的安装。学生先是把小气球开口扎在连接管的下端;接着他们把装入玻璃球的大气球套在小气球的外面;最后,他们在大小气球之间充入少许的空气,再迅速将大气球开口扎在连接管中间,为的是封闭其中的气体。教师再问,这表示什么?学生回答,这些气体所占的空间就可以用来表示细胞质。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把连接管上端从细胞壁里面插入大孔,再一起固定,接着与血压计气球的橡皮管相连,就有了图3。
  对着教具,学生说,因为大小气球之间封闭有一定的气体,当用血压计气球通过连接管给液泡吹气时,就会明显地发现液泡变大,也就会随之发现原生质层也会逐渐紧贴细胞壁,就其实就是表示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复杂的原理在师生的努力下变成了简单又生动的道具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 结束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其他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但是教师要引领学生打破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使他们在创新上获得长足的发展。教师要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火苗,以便让他们得以持续;同时教师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让创新成为学生的追求,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目标。当创新的意识占据学生的思维,整个生物课堂必然充满创新的气息,必然会看到学生精彩的展示。
  参考文献:
  [1]罗晓敏.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解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2).
  [2]施志高.浅析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作者简介:
  黄爱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晋江市侨声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合理科学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学效益的主动选择。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同时积极地探索该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入手,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同行的有效应用和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发。  关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等中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更是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中,教师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已不能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文章首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地位以及全新特点加以明确;其次,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
摘要:《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科普作为创新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区域科普工作也需协同高效发展。本文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四个重大区域为评估对象,以2015—2018年全国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从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两个层面建立区域科普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影响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也在逐渐向着多元化的趋势靠近。基于此,作为新时期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应注重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而情景教学法则被公认为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优质策略。文章将会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进行阐述说明,希望对同仁教学带来帮助。  关
摘 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素质教育,幼儿园在为幼儿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运用更为多样性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促进其成长。我国具有极为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段历史中诞生出众多民间艺术,为了使我国的民间艺术可以有更好的传承,那么就需要幼儿园在为幼儿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这部分文化知识充分渗透在其中,不但可以不断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更为深入地理解我国
摘 要:教育是社会发展之根本,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中人才的能力。尤其是高中的教育,很多内容均涉及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会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就目前的高中生以及教师而言,过于重视课本中的知识,缺乏对劳动的认知,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劳动与否不重要。很明显这种思想会使得学生逐步厌恶劳动,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文章就劳动教育进行概述,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
摘要:基于认知视角,利用142份新创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整合环境扫描与信息加工两类认知活动,运用实证分析验证环境扫描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作用关系及信息加工对该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跨行业扫描与扫描努力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性;创新型信息加工方式与分析型信息加工方式对“跨行业扫描-商业模式创新性”及“扫描努力度-商业模式创新性”这两种关系均具有U型调节作用。  关键词:环境扫描;信息加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搭上新课改的顺风车,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激活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法是众多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后摸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在为学生营造历史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创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