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旨在借助一些生物教学实例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1 有效提问的含义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提问的策略。具体是指通过师生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及期间的师生互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2 提高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 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1)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2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旧知识)、“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新知识)。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我在“细胞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引入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多细胞生物大多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成,一个成年人大约有1014个细胞,一个受精卵怎样产生如此之多的细胞呢?②如果只通过细胞增殖,会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吗?
细胞增殖、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已知区”,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是怎样形成的——“未知区”,也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这两个问题将学生“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唤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热情。
3 把握提问时机,收获最佳效果
3.1 提问于新课的开头。
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教师可充分利用好每节课前的“问题探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一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基础。
3.2 提问于学生的“病灶”处。
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能有哪些知识缺陷或混淆?能力提升的障碍是什么?这些就是学生的“病灶”,是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绊脚石”。教师的提问要体现“变”,即“貌似神变”,让学生“误入圈套”,而后“恍然大悟”。这样的效果要比正面突破好得多。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喷施B肥
B.追施N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没有补救措施
4 掌握提问艺术,优化提问方式
4.1 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4.2 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4.3 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4 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力求使每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起到调动和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 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关键词】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1 有效提问的含义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提问的策略。具体是指通过师生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及期间的师生互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2 提高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 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1)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2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旧知识)、“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新知识)。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我在“细胞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引入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多细胞生物大多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成,一个成年人大约有1014个细胞,一个受精卵怎样产生如此之多的细胞呢?②如果只通过细胞增殖,会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吗?
细胞增殖、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已知区”,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是怎样形成的——“未知区”,也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这两个问题将学生“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唤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热情。
3 把握提问时机,收获最佳效果
3.1 提问于新课的开头。
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教师可充分利用好每节课前的“问题探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一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基础。
3.2 提问于学生的“病灶”处。
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能有哪些知识缺陷或混淆?能力提升的障碍是什么?这些就是学生的“病灶”,是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绊脚石”。教师的提问要体现“变”,即“貌似神变”,让学生“误入圈套”,而后“恍然大悟”。这样的效果要比正面突破好得多。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喷施B肥
B.追施N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没有补救措施
4 掌握提问艺术,优化提问方式
4.1 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4.2 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4.3 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4 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力求使每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起到调动和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 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