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会计舞弊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性违法行为,是由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会计舞弊行为对于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社会危害较大,本文就目前会计舞弊行为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识别方法,提出了审计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会计 舞弊行为 审计监督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会计舞弊的危害性表现在:(1)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2)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秩序;(3)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5)助长个人的贪污腐败行为;(6)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会计舞弊行为的识别
1. 从内控测评人手
由于会计舞弊大多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会计舞弊审计应从企业的内控测评人手,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分析资产质量时应侧重于以下问题:存货在流动资产、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没有大幅增加,或者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三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较是否过高;企业是否有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亏因素;关联方是否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应重点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以分析企业财务灵活性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确定企业在资产管理效率、财务资产方面的状况。
3.对比企业财务指标水平
企业财务指标水平对比可以参照的标准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和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由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成,也是审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准。历史标准是以企业某一时期经营业绩历史数据作为标准。审计人员将当前的财务比率与与历史标准相比,可以发现涉及会计报表项目的重大或不寻常波动情况。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发展确定的,能够基本反映同行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相关行业的专业研究刊物、统计报告等了解行业标准数据。通过企业财务指标与上述三个标准的对比,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分析会计舞弊的潜在风险,也非常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审计决定。
三.会计舞弊行为的对策
1.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情况
一些重大审计失败案例教育我们,审计人员之所以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重大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是因为他们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要发现企业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情况是必需的。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对所在行业的影响;经营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生产技术及其变化;主要经营风险;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行业关键指标及其统计数据;行业特定会计惯例及其主要问题;行业会计报表舞弊的一般动机或压力及其主要手段等。
2.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符,是否真实、完整。《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较旧法有重大突破的是,新法中对法律责任规定得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加大了治理力度,显示了国家对“制止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质量”下了大决心。
4.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在实施审计监督时,需考虑并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审计人员有责任通过有效及相应的检查,来评价经营业务的各个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舞弊行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包括:被审组织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防止舞弊的建议等。
参考文献:
[1]颜永廷.企业会计舞弊识别浅探.财会月刊(会计).2007(7).
[2]杨梅.论会计报表审计中如何查找舞弊事项.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
[3]李世权,周舟.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摘 要 会计舞弊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性违法行为,是由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会计舞弊行为对于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社会危害较大,本文就目前会计舞弊行为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识别方法,提出了审计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会计 舞弊行为 审计监督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会计舞弊的危害性表现在:(1)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2)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秩序;(3)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5)助长个人的贪污腐败行为;(6)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会计舞弊行为的识别
1. 从内控测评人手
由于会计舞弊大多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会计舞弊审计应从企业的内控测评人手,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分析资产质量时应侧重于以下问题:存货在流动资产、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没有大幅增加,或者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三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较是否过高;企业是否有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亏因素;关联方是否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应重点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以分析企业财务灵活性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确定企业在资产管理效率、财务资产方面的状况。
3.对比企业财务指标水平
企业财务指标水平对比可以参照的标准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和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由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成,也是审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准。历史标准是以企业某一时期经营业绩历史数据作为标准。审计人员将当前的财务比率与与历史标准相比,可以发现涉及会计报表项目的重大或不寻常波动情况。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发展确定的,能够基本反映同行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相关行业的专业研究刊物、统计报告等了解行业标准数据。通过企业财务指标与上述三个标准的对比,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分析会计舞弊的潜在风险,也非常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审计决定。
三.会计舞弊行为的对策
1.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情况
一些重大审计失败案例教育我们,审计人员之所以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重大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是因为他们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要发现企业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情况是必需的。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对所在行业的影响;经营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生产技术及其变化;主要经营风险;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行业关键指标及其统计数据;行业特定会计惯例及其主要问题;行业会计报表舞弊的一般动机或压力及其主要手段等。
2.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符,是否真实、完整。《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较旧法有重大突破的是,新法中对法律责任规定得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加大了治理力度,显示了国家对“制止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质量”下了大决心。
4.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在实施审计监督时,需考虑并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审计人员有责任通过有效及相应的检查,来评价经营业务的各个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舞弊行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包括:被审组织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防止舞弊的建议等。
参考文献:
[1]颜永廷.企业会计舞弊识别浅探.财会月刊(会计).2007(7).
[2]杨梅.论会计报表审计中如何查找舞弊事项.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
[3]李世权,周舟.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