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疆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构成的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来探讨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特点,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彰显新疆精神。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疆高校;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0-03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对南疆高校的校级领导(部分)、宣传部长、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学生处、团委负责人进行专门访谈;对四所学校的校史陈列馆、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校园文化广场、研究所等重要文化场所进行认真参观;走访了人文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活动中心,与各部门教室座谈;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录音资料,实地调研,感触颇深。围绕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了解和把握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精神文化建设现状、南疆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所形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影响、毕业生社会影响力等情况,进而总结特色,探讨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南疆学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活动、维护南疆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影响与作用,促进新疆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在实地调研中,既有与学校教学、科研、宣传、思政、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访谈学习,也有与校园文化相关的学院管理经验的访谈学习,还有走进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走进学生宿舍了解寝室文化,走进食堂了解饮食环境文化,走进教室了解课堂文化,走进实验室了解实践教学文化。实地参观和访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感受到南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与收获,初步摸清了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丰富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模式。
一、学校高层主动规划
南疆高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培育新人、课程设置、管理育人等各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创建喀什大学规划之中。塔大则纳入建设南疆兵团重点大学中去。在调研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设施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奖励,还是课程建设资助等方面,学校均从软、硬件等多个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学校领导率先宣讲大学精神,全面把握建设方向,主动进行规划和建设。党委责成学校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领导和组织工作,成立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工作重点在于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并通过审批、支持项目的方式协调各单位开展各类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凝练大学精神
1.胡杨精神。南疆高校都建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甘洒热血和汗水,凭着为南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一片赤诚之心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南疆高校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①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南疆高校创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自然环境、建校条件、生活水平、师资状况等各方面“硬件”障碍,还是在学校教学质量、学习氛围、教师心态、社会反响等“软件”残缺面前,都勇于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师资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效益越来越好。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种敢为人先、笑对未来的思想境界,与胡杨坚强的生命力互为呼应。胡杨迎风沙而尽展雄姿,耐干旱而色彩斑斓的魅力,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②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③乐观向上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即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多年来,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南疆高校能够与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设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增设新学科专业,以社会的有效需求为向导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专业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性。恶劣条件下,饱满乐观的情绪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奋发向上的追求形成南疆高校特有的胡杨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赞誉。
2.红烛精神——辛勤工作,奉献边疆。作为老师,要像红色的蜡烛一样甘于奉献,它是身处这个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中的师生员工在办学5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自觉地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是南疆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体现、贯穿于校园文化其他方方面面,最终达到“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既是南疆高校教师的精神,也是指南疆高校学生、未来成为教师的精神。
三、守土有责——反渗透、反邪教、讲法制、固边陲
作为祖国西北边陲,在新疆办大学,首先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稳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在新疆南疆办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这一任务的意义更加突显。在南疆流行一句话:新疆的稳定看喀什,喀什的稳定看师院。南疆这2所大学在学生行为或活动文化建设方面,都把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作为行为、活动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守土有责”作为全校师生的坚强信念。南疆高校对学生管理非常严。学校在反渗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实施以下几项措施:首先,早入手,早治理。其次,从制度、管理出发,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再者,学校提供硬件设施,引导学生自我养成。同时,学校重视用“课程”统领学生思想,加强人文类研修制度管理。重视学生行为管理,从上到下统一认识,严守“阵地”。南疆高校在贯彻区党委的决定中,稳扎稳打,安排到位。学校在反分裂反渗透集中教育工作分为三步骤:宣传动员、学习讨论;揭批查摆;整改总结。提出六个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我院各级党组织驾驭反分裂斗争的能力。三是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要继续加强对学术报告、讲座、学报、校报、教师讲义、教案的管理。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六是进一步完善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尤其是新进校的教工(尤其是内地高校毕业研究生)进行重点学习,认清新疆特别是南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艰巨性和必要性。通过举办反分裂反渗透集中教育学习知识竞赛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多种新式,认识到要义不容辞地站到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四、环境育人——建社区、筑广场、修长廊、宣主流
喀什师范学校和塔里木大学都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南疆,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差,且条件艰苦,既无地理优势,又无经济基础。两校在读本学生都在有万人左右,学校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创建了两个学校各具中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理念为一体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喀什师范学院的修读广场,广场边上是文科楼,广场另一边是灯柱。无论是校园建筑还是校园文化都体现着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文化中心广场、书法长廊和古树院的建设,喀什师范成了花园式的校园。塔大的校园环境同样很美丽、很文明,但又有别于喀师。新校门、校园道路、建筑群、胡杨木雕,共同构成了美丽的塔大校园。校园环境中处处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教育。这就从每个人切身体会到的校园文化、从环境各方面入手,从细节上充分体现出这种教育。
五、系统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系统性
校园文化的静态系统一般由校貌、校规、校园精神、校训、校徽等组成。这几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成型于一时,但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南疆高校非常重视静态系统的完善性,同时,也十分重视学校校风传统、人际交流、师生行为习惯等动态系统所表现出的师生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校园精神的弘扬的动态系统建设。调研时,南疆高校老师说:“校园广场的名人是对我们学院师生共同选出的,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里面包括维吾尔族,还涵盖了这个我们学校的相关学科,多层的都考虑到了,最后确定了这些人,然后做成雕塑。再比如十二个柱子时间柱,因为广场的功能主要是人际交流、休息、修身之地,给人们有个激励的作用。外围楹联都是和时间有关系的名言。这种凝固的‘文化’展示,通过优美的环境,来留住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校园文化时时更新,呈现动态的发展进程。”
六、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文化
南疆高校文化现状一般秉承“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模式,在每一次的大会小会上都要讲到教学质量的问题。在南疆高校中,坚持培养目标与适应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四个基本原则,依据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构建全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实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做到全面发展。南疆高校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提出不同的培养模式,比如说:1 2 2培养模式、1 0·5 3·5培养模式、2 2模式,针对不同生源类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在每年还会隆重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另外,教务处主持了“学生信息员”,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七、网状模式——文化建设的全民性
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树形管理,网状落实,全民参与常规化”模式,有条理、有目的地开展。首先在组织管理上用“党委—校领导—系领导—辅导员—教师—宿管—学生会—班干—学生”的树形结构,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严密周全无死角。其次在落实上,以系或班级为单位,集中学习,全员参与。学校重大专题系列活动如万人签名大会、知识竞赛和常态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单周班会双周团日活动均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喀什师范学校的“全民性”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卓有成效,通过全民参与,形成了全校上下严防死守、抵制渗透的牢固防线。
八、中华一家——重视各民族大团结文化
南疆高校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区,学校在校园环境美化工程中,十分注重中华古典传统的文化因素的展现:钟楼、长廊、画亭;山水、灯饰、扇面窗棂、红色灯笼、中国结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强调全校各族师生的参与,学校从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反渗透,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学校开展了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此外学校还设有维语角、汉语角、英语角,开设有中国文化概论、维吾尔文学、兵团文学等课程,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其次形成了一支自下而上的信息员队伍,来观察、监测学校舆情。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比如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民族歌舞、大学精神演讲等。在调研时,南疆高校的老师也认为:我们校园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一是反分裂斗争的教育文化特色;二是新疆南疆各民族大团结教育文化特色。
九、服务社会——展示大学精神
新疆南疆高校在南疆影响较大,一是南疆高校的毕业生多数留在南疆,服务社会,献身南疆建设。二是南疆高校的教师也多是“南疆人”,他们大多学成回到南疆工作,有本科生、硕士、博士,尤其是南疆高校的中层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系部领导、教学骨干、专家、教授等,他们热爱南疆,热爱教育事业,在南疆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他们的科研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价值,在当地影响较大。三是学校关注南疆社会动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扩大学校声誉。例如举办兵团基层干部双语强化培训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远赴和田地区墨玉县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走进地头进行农田实验、农业新技术推广,开展农村基层教师培训,还有每年都进行的“三下乡”活动等。更为重要的是南疆高校的教师身上普遍具有质朴、吃苦、勤恳、守责的品质,是张春贤书记提出的新疆精神——“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发扬光大。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课题《新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疆高校;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0-03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对南疆高校的校级领导(部分)、宣传部长、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学生处、团委负责人进行专门访谈;对四所学校的校史陈列馆、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校园文化广场、研究所等重要文化场所进行认真参观;走访了人文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活动中心,与各部门教室座谈;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录音资料,实地调研,感触颇深。围绕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了解和把握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精神文化建设现状、南疆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所形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影响、毕业生社会影响力等情况,进而总结特色,探讨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南疆学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活动、维护南疆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影响与作用,促进新疆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在实地调研中,既有与学校教学、科研、宣传、思政、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访谈学习,也有与校园文化相关的学院管理经验的访谈学习,还有走进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走进学生宿舍了解寝室文化,走进食堂了解饮食环境文化,走进教室了解课堂文化,走进实验室了解实践教学文化。实地参观和访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感受到南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与收获,初步摸清了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丰富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模式。
一、学校高层主动规划
南疆高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培育新人、课程设置、管理育人等各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创建喀什大学规划之中。塔大则纳入建设南疆兵团重点大学中去。在调研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设施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奖励,还是课程建设资助等方面,学校均从软、硬件等多个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学校领导率先宣讲大学精神,全面把握建设方向,主动进行规划和建设。党委责成学校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领导和组织工作,成立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工作重点在于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并通过审批、支持项目的方式协调各单位开展各类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凝练大学精神
1.胡杨精神。南疆高校都建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甘洒热血和汗水,凭着为南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一片赤诚之心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南疆高校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①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南疆高校创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自然环境、建校条件、生活水平、师资状况等各方面“硬件”障碍,还是在学校教学质量、学习氛围、教师心态、社会反响等“软件”残缺面前,都勇于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师资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效益越来越好。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种敢为人先、笑对未来的思想境界,与胡杨坚强的生命力互为呼应。胡杨迎风沙而尽展雄姿,耐干旱而色彩斑斓的魅力,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②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③乐观向上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即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多年来,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南疆高校能够与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设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增设新学科专业,以社会的有效需求为向导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专业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性。恶劣条件下,饱满乐观的情绪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奋发向上的追求形成南疆高校特有的胡杨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赞誉。
2.红烛精神——辛勤工作,奉献边疆。作为老师,要像红色的蜡烛一样甘于奉献,它是身处这个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中的师生员工在办学5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自觉地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是南疆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体现、贯穿于校园文化其他方方面面,最终达到“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既是南疆高校教师的精神,也是指南疆高校学生、未来成为教师的精神。
三、守土有责——反渗透、反邪教、讲法制、固边陲
作为祖国西北边陲,在新疆办大学,首先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稳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在新疆南疆办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这一任务的意义更加突显。在南疆流行一句话:新疆的稳定看喀什,喀什的稳定看师院。南疆这2所大学在学生行为或活动文化建设方面,都把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作为行为、活动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守土有责”作为全校师生的坚强信念。南疆高校对学生管理非常严。学校在反渗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实施以下几项措施:首先,早入手,早治理。其次,从制度、管理出发,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再者,学校提供硬件设施,引导学生自我养成。同时,学校重视用“课程”统领学生思想,加强人文类研修制度管理。重视学生行为管理,从上到下统一认识,严守“阵地”。南疆高校在贯彻区党委的决定中,稳扎稳打,安排到位。学校在反分裂反渗透集中教育工作分为三步骤:宣传动员、学习讨论;揭批查摆;整改总结。提出六个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我院各级党组织驾驭反分裂斗争的能力。三是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要继续加强对学术报告、讲座、学报、校报、教师讲义、教案的管理。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六是进一步完善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尤其是新进校的教工(尤其是内地高校毕业研究生)进行重点学习,认清新疆特别是南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艰巨性和必要性。通过举办反分裂反渗透集中教育学习知识竞赛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多种新式,认识到要义不容辞地站到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四、环境育人——建社区、筑广场、修长廊、宣主流
喀什师范学校和塔里木大学都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南疆,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差,且条件艰苦,既无地理优势,又无经济基础。两校在读本学生都在有万人左右,学校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创建了两个学校各具中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理念为一体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喀什师范学院的修读广场,广场边上是文科楼,广场另一边是灯柱。无论是校园建筑还是校园文化都体现着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文化中心广场、书法长廊和古树院的建设,喀什师范成了花园式的校园。塔大的校园环境同样很美丽、很文明,但又有别于喀师。新校门、校园道路、建筑群、胡杨木雕,共同构成了美丽的塔大校园。校园环境中处处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教育。这就从每个人切身体会到的校园文化、从环境各方面入手,从细节上充分体现出这种教育。
五、系统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系统性
校园文化的静态系统一般由校貌、校规、校园精神、校训、校徽等组成。这几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成型于一时,但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南疆高校非常重视静态系统的完善性,同时,也十分重视学校校风传统、人际交流、师生行为习惯等动态系统所表现出的师生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校园精神的弘扬的动态系统建设。调研时,南疆高校老师说:“校园广场的名人是对我们学院师生共同选出的,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里面包括维吾尔族,还涵盖了这个我们学校的相关学科,多层的都考虑到了,最后确定了这些人,然后做成雕塑。再比如十二个柱子时间柱,因为广场的功能主要是人际交流、休息、修身之地,给人们有个激励的作用。外围楹联都是和时间有关系的名言。这种凝固的‘文化’展示,通过优美的环境,来留住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校园文化时时更新,呈现动态的发展进程。”
六、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文化
南疆高校文化现状一般秉承“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模式,在每一次的大会小会上都要讲到教学质量的问题。在南疆高校中,坚持培养目标与适应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四个基本原则,依据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构建全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实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做到全面发展。南疆高校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提出不同的培养模式,比如说:1 2 2培养模式、1 0·5 3·5培养模式、2 2模式,针对不同生源类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在每年还会隆重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另外,教务处主持了“学生信息员”,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七、网状模式——文化建设的全民性
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树形管理,网状落实,全民参与常规化”模式,有条理、有目的地开展。首先在组织管理上用“党委—校领导—系领导—辅导员—教师—宿管—学生会—班干—学生”的树形结构,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严密周全无死角。其次在落实上,以系或班级为单位,集中学习,全员参与。学校重大专题系列活动如万人签名大会、知识竞赛和常态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单周班会双周团日活动均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喀什师范学校的“全民性”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卓有成效,通过全民参与,形成了全校上下严防死守、抵制渗透的牢固防线。
八、中华一家——重视各民族大团结文化
南疆高校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区,学校在校园环境美化工程中,十分注重中华古典传统的文化因素的展现:钟楼、长廊、画亭;山水、灯饰、扇面窗棂、红色灯笼、中国结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强调全校各族师生的参与,学校从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反渗透,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学校开展了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此外学校还设有维语角、汉语角、英语角,开设有中国文化概论、维吾尔文学、兵团文学等课程,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其次形成了一支自下而上的信息员队伍,来观察、监测学校舆情。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比如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民族歌舞、大学精神演讲等。在调研时,南疆高校的老师也认为:我们校园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一是反分裂斗争的教育文化特色;二是新疆南疆各民族大团结教育文化特色。
九、服务社会——展示大学精神
新疆南疆高校在南疆影响较大,一是南疆高校的毕业生多数留在南疆,服务社会,献身南疆建设。二是南疆高校的教师也多是“南疆人”,他们大多学成回到南疆工作,有本科生、硕士、博士,尤其是南疆高校的中层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系部领导、教学骨干、专家、教授等,他们热爱南疆,热爱教育事业,在南疆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他们的科研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价值,在当地影响较大。三是学校关注南疆社会动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扩大学校声誉。例如举办兵团基层干部双语强化培训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远赴和田地区墨玉县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走进地头进行农田实验、农业新技术推广,开展农村基层教师培训,还有每年都进行的“三下乡”活动等。更为重要的是南疆高校的教师身上普遍具有质朴、吃苦、勤恳、守责的品质,是张春贤书记提出的新疆精神——“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发扬光大。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课题《新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