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实践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构“有效教学”活动,是为了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实践化、具体化,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学情的有效教学活动,让其成为教师聚焦“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抓手。在此,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重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教是为了不教”与有效教学的理论共识
  有效教学与“教是为了不教”是一个值得反复推敲研究和实践修正、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话题。有效教学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核心是教学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核心,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只有教会学生自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品质,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诉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才能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教是为了不教”与有效教学在教育愿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高度一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主导者,有必要将“有效”“不教”落到实处,找到新策略、新途径及新时代的新表达。
  二、“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实践创新
  1.课前:从“书本备课”走向“数据备课”
  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求教师从“书本备课”走向“数据备课”,即将每个学生的学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纳入课前“数据分析”准备工作中,从而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
  (1)研读教学大纲,吃透教材要点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研读,教师可以了解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和重点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
  研读教材,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通读、精读、熟读。通读教材,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中单元、课、框、目之间的内在关系;精读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熟读教材,能让教师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三个方面是教师确定课型并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键,也是教師调整教学节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办法。
  (2)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特点
  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减负增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极课”等系统提供的大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学情,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3)明确教学目标,搭建脚手支架
  教师授课时,要围绕自己“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来进行,而且也要让学生知道“学”的目标是什么,确保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也能成为实现下一个目标的脚手架。如笔者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Making a reference book” 板块时,设立了以下学习目标。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you are expected to:
  A. learn to recommend cultural experience tours;
  B. practice recommending cultural tours;
  C. make a reference book for cultural experience tours.
  上述目标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为下一个任务的进行提供了基础或保障,而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将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素养得到提高。
  2.课堂:从“教学对话”走向“学习共同体”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让“教学对话”走向“学习共同体”。
  (1)重构课堂活动,优化学习方式
  个体学习固然重要,但加入“学习共同体”会使学生在同伴、教师的思维碰撞和启发下,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勇于创新,善于重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提高。如将传统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组织形式进行重构,就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活动。
  “Pair work”不是角色表演,而是学生互相倾听和启发的活动。活动时,学生除了要完成任务,还要相互倾听并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既能展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又能使课堂气氛更和谐;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Group work”是一种既能锻炼个人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但很多时候,由于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性格外向、语言能力更强的学生主宰了整个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鉴于此,笔者尝试把“Group work”运用于阅读教学,发现互惠式小组阅读和互惠式全班阅读相结合是“Group work”的最佳方式。其特点是四人小组的每个成员按Summarizer(总结)、Questioner(提问)、 Clarifier(陈述)和Predictor(预测)等角色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再互换角色,并在全班进行汇报。在小组和全班的分享中,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全体学生间、全体学生与教师间进行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改变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重在传授“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因此,要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教师不应止步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应多问学生“为什么”,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3.课后:从“经验总结”到“故事重构”
  课后,很多教师都会对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并把反思成果再运用于教学。但这些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总结的层面,要想对今后的教学有更大帮助,教师还应进行“故事重构”,即应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或方法,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可以说,“故事重构”是为了“预测”学情、“规划”即将开展的教学和“优化”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故事重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
  三、结语
  总之,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重构,永远在研究、改进的路上,任重而道远。过去有效的今天未必有效,今天合理的明天未必科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深入挖掘和解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价值,积极提升有效教学的信心和实践变革的行动力。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重要性及GPS在该项工作中应用的目的,总结了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经验,对GPS在未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文介绍了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以及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历程,建立林业生态、经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得到保护,但林场经济却陷入围境。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依法治林以德治场、实现兴林育人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加强林场管理具有借鉴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的步伐较快,成效显著,但是树种单调以观叶树种为主。分析了北方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经济林木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改革,山东省栖霞市大庆路学校综合实践组在总结过去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多彩活动日”。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从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个性特长。  一、“关注差异、促进发展”引领活动开展  
介绍了营造混交林的好处,总结了五台山林区营造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落叶松)、柠条(沙棘)混交林,刺槐、柠条混交林和山桃(山杏)、柠条混交林的造林技术。
黑茶山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山西的生态环境。本文从明确发展思路,改革林区体制;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林地面积;提高经济收入,壮大林区经济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黑茶山林区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年来,在作文教学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深知只要情感缺位,就很难写出好的作文来。下面,笔者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谈谈真性情写作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一、真实选材,突破陈旧的写作套路,唤醒沉睡的生活体悟  1.学生获奖作文片段  一名学生在“语文报杯”的获奖作文《对不起》中叙述了自己和流浪狗的故事。  每天早上我一走出楼门时,它总是早已等
本文从森林公园工程概况;总体规划思路;分期实施工程规划;合理布局绿地系统;打造“古韩”人文生态景观品牌等方面介绍了襄垣县阁老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大叶速生槐是一个新培育的优良抗旱新品种,适宜于荒山荒漠地区栽植。本文介绍了大叶速生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适生范围、荒山荒漠地区造林后经济效益,对于推广这一品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