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自然环境、社会价值、商业规律、文化风气等四个方面对晋商职业道德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晋商职业道德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概括与分析,希冀对当今职业道德教育寻求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晋商商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在明清时期,商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类型也随之兴起。在山西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山西商人走出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形成了具有晋商特色的商业道德。直至今天,晋商人身上的道德品质依旧熠熠发光,对当今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晋商职业道德的形成的条件
(一)自然环境的锻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生财”概括了山西人走上商路的无奈。山西自然环境恶劣。乾隆年间的《太谷县志》记载:“阳邑(太谷)民多而田少,竭牛羊之谷,不足供两月。”嘉庆年间的《介休县志》也讲到:“介邑土狭人满,多挟赀走四方。”从山西各县县志的记载得知明清时期的山西可用一个字概括:穷。山西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山西商人的破釜沉舟的勇气。由于艰苦环境的锻造,山西商人形成了刚毅自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社会价值取向的感染
在这一传统中,“学而致仕”成为了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晋商的发展过程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可见一斑。晋商之所以能颠覆传统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事实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的社会价值观已经逐渐在改变。而在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晋商在 “学而优则仕”与“学而优则商”的抉择当中,没有执其一端,而是将学与商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从商的过程当中恪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士与商的完美结合为晋商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商业规律的把握
所有商业主体都是追求利益的“经济人”,然而商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效益是息息相关的。道德与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有时道德资源甚至可以转化为经济成本。光绪事变,北京陷落,官员纷纷逃到上海持北京的票券在上海兑换银两,按当时的票号经营规则是不可以兑换的,而李宏龄却决定蔚丰厚票号的主顾可以兑换。此次事件之后,上海蔚丰厚票号名声大震,业务猛增。类似的事件在晋商身上比比皆是。晋商正是把握了这一规律,才能在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
(四)文化风气的熏陶
山西商人根植于浓厚的黄土文化之中,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中,三晋大地所蕴藏的深厚文化,赋予了山西商人崇信重义、勤劳刚毅的黄土文化的精神素养。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女娲阳泉炼石补天、嫘祖养蚕、后羿射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到介子推、程婴的舍身赴义、卫青与霍去病的忠义报国等等为山西商人无私奉献,以忠事主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范例。在山西境内,对于关公的信仰更是将这种忠、义、仁、勇的价值追求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晋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
(一)刚毅自强
晋商作为一支商帮在全国闻名,然而在闻名遐迩的背后承载着山西商人满满的辛酸。山西自然环境差,为了谋生,许多人背井离乡经商。在行商的过程中,商人不仅要走草地过沙漠,还要承受盗匪抢劫的风险。除了行商中的辛苦,店铺的伙计更加辛苦,据记载在“六必居”,为了避免酱菜走味,冬天不准生火,负责腌菜的伙计个个冻下了病根。除此之外伙计们白天招呼客人,晚上还要练毛笔字、背银子平色歌、熟悉记账知识,背诵各地语言知识。严格的要求练就了商人超乎常人的刚毅自强的品质。
(二)诚实守信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重要品行,也是行商的必备之德。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同时晋商不仅注重外在的信于人,同时注重内在的诚于心。在晋商朴素的价值观念中,认为缺人一两就会“损福”,短人二两就会“伤禄”,宰人三两就要“折寿”,因此他们牢牢记着在古代16两秤杆上福、禄、寿三个字的含义。可见,晋商信用500年能经得起各种考验,除了工具理性之外,个人的诚信自律的内在价值理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以义制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意蕴非常丰富,就以利关系而言,通常情况下 “义”指道德准则、要求,与此相对应的“利”是指物质利益与需要。义利关系主要揭示的是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追求利润是所有商人的目标,晋商秉持循义求利的价值准则,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对义和利的态度作为人格境界的评价尺度。清光绪时,太谷曹家在挤兑风中帮助对手乔、渠两渡过挤兑难关,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爱国济民
商人要想做大做强同样需持一颗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晋商正是凭借这一优良的品质得到人民的认可。据说在祁县乔家在包头的通和粮店,每逢过年之时,他们都要弄一次“假”,把上等的白面掺在普通的白面里,按普通白面的价格售给穷人。大旱之年,为使其有尊严的接受救济,晋商常家煞费苦心,通过以工代赈修建戏台,附近的乡民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顿饭,大旱三年,常家的戏台修建了三年。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同样促进了晋商的成就。
三、晋商职业道德对当今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以德为先,塑造德才兼备的人
目前,在市场中有些商人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其将道德弃之不顾,唯利是图。晋商的发展历程啟示我们,商业道德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使企业在无形当中获利。技术可以学,制度可以借鉴,但是核心价值观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与模仿。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将专业技能的考核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忽视了对员工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所以,职业道德建设除了职前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选拔与考核制度,将员工的道德品质列入考核的标准之中。另外,在职业中,企业应该积极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增强员工凝聚力。
(二)修身正己,做终身学习的人
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马尔库塞的一本《单向度的人》向我们揭示了现在人的发展的畸形趋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经济利益而求学的人比比皆是。晋商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求学与从业一脉相连。一个优秀的商人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因为首先,学习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次,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我们具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心态。
(三)敬业自律,成就“独立型”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有的人伦约束在一定意义商已经失效,而新的契约伦理还没有有形成,在利益与现实的诱惑之下,职业道德这一软的约束机制要起作用,必须依照人们内心的自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职业不分贵贱,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爱岗敬业。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需要增强职业认同感教育,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之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自己的道德自律与职业道德要求合一,做到不受物役的自由的“独立型”职业人。
(四)兼济天下,做有社会责任的人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在一开始初入职场之时,我们可以“穷则独善其身”,而在“家累千金”之后,绝不能忘记“兼济天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晋商的衰落与其说是一个商帮的衰落不如说是一个国家的衰落。因而社会责任感与其说是一种责任,不如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身负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人价值观的强烈要求,而因成为每一个社会人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薛勇民.走进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诠释[M].人民出版社,2013.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3.
[6]葛贤慧.漫漫商路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晋商商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在明清时期,商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类型也随之兴起。在山西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山西商人走出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形成了具有晋商特色的商业道德。直至今天,晋商人身上的道德品质依旧熠熠发光,对当今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晋商职业道德的形成的条件
(一)自然环境的锻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生财”概括了山西人走上商路的无奈。山西自然环境恶劣。乾隆年间的《太谷县志》记载:“阳邑(太谷)民多而田少,竭牛羊之谷,不足供两月。”嘉庆年间的《介休县志》也讲到:“介邑土狭人满,多挟赀走四方。”从山西各县县志的记载得知明清时期的山西可用一个字概括:穷。山西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山西商人的破釜沉舟的勇气。由于艰苦环境的锻造,山西商人形成了刚毅自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社会价值取向的感染
在这一传统中,“学而致仕”成为了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晋商的发展过程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可见一斑。晋商之所以能颠覆传统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事实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的社会价值观已经逐渐在改变。而在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晋商在 “学而优则仕”与“学而优则商”的抉择当中,没有执其一端,而是将学与商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从商的过程当中恪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士与商的完美结合为晋商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商业规律的把握
所有商业主体都是追求利益的“经济人”,然而商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效益是息息相关的。道德与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有时道德资源甚至可以转化为经济成本。光绪事变,北京陷落,官员纷纷逃到上海持北京的票券在上海兑换银两,按当时的票号经营规则是不可以兑换的,而李宏龄却决定蔚丰厚票号的主顾可以兑换。此次事件之后,上海蔚丰厚票号名声大震,业务猛增。类似的事件在晋商身上比比皆是。晋商正是把握了这一规律,才能在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
(四)文化风气的熏陶
山西商人根植于浓厚的黄土文化之中,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中,三晋大地所蕴藏的深厚文化,赋予了山西商人崇信重义、勤劳刚毅的黄土文化的精神素养。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女娲阳泉炼石补天、嫘祖养蚕、后羿射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到介子推、程婴的舍身赴义、卫青与霍去病的忠义报国等等为山西商人无私奉献,以忠事主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范例。在山西境内,对于关公的信仰更是将这种忠、义、仁、勇的价值追求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晋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
(一)刚毅自强
晋商作为一支商帮在全国闻名,然而在闻名遐迩的背后承载着山西商人满满的辛酸。山西自然环境差,为了谋生,许多人背井离乡经商。在行商的过程中,商人不仅要走草地过沙漠,还要承受盗匪抢劫的风险。除了行商中的辛苦,店铺的伙计更加辛苦,据记载在“六必居”,为了避免酱菜走味,冬天不准生火,负责腌菜的伙计个个冻下了病根。除此之外伙计们白天招呼客人,晚上还要练毛笔字、背银子平色歌、熟悉记账知识,背诵各地语言知识。严格的要求练就了商人超乎常人的刚毅自强的品质。
(二)诚实守信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重要品行,也是行商的必备之德。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同时晋商不仅注重外在的信于人,同时注重内在的诚于心。在晋商朴素的价值观念中,认为缺人一两就会“损福”,短人二两就会“伤禄”,宰人三两就要“折寿”,因此他们牢牢记着在古代16两秤杆上福、禄、寿三个字的含义。可见,晋商信用500年能经得起各种考验,除了工具理性之外,个人的诚信自律的内在价值理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以义制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意蕴非常丰富,就以利关系而言,通常情况下 “义”指道德准则、要求,与此相对应的“利”是指物质利益与需要。义利关系主要揭示的是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追求利润是所有商人的目标,晋商秉持循义求利的价值准则,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对义和利的态度作为人格境界的评价尺度。清光绪时,太谷曹家在挤兑风中帮助对手乔、渠两渡过挤兑难关,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爱国济民
商人要想做大做强同样需持一颗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晋商正是凭借这一优良的品质得到人民的认可。据说在祁县乔家在包头的通和粮店,每逢过年之时,他们都要弄一次“假”,把上等的白面掺在普通的白面里,按普通白面的价格售给穷人。大旱之年,为使其有尊严的接受救济,晋商常家煞费苦心,通过以工代赈修建戏台,附近的乡民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顿饭,大旱三年,常家的戏台修建了三年。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同样促进了晋商的成就。
三、晋商职业道德对当今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以德为先,塑造德才兼备的人
目前,在市场中有些商人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其将道德弃之不顾,唯利是图。晋商的发展历程啟示我们,商业道德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使企业在无形当中获利。技术可以学,制度可以借鉴,但是核心价值观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与模仿。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将专业技能的考核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忽视了对员工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所以,职业道德建设除了职前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选拔与考核制度,将员工的道德品质列入考核的标准之中。另外,在职业中,企业应该积极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增强员工凝聚力。
(二)修身正己,做终身学习的人
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马尔库塞的一本《单向度的人》向我们揭示了现在人的发展的畸形趋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经济利益而求学的人比比皆是。晋商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求学与从业一脉相连。一个优秀的商人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因为首先,学习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次,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我们具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心态。
(三)敬业自律,成就“独立型”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有的人伦约束在一定意义商已经失效,而新的契约伦理还没有有形成,在利益与现实的诱惑之下,职业道德这一软的约束机制要起作用,必须依照人们内心的自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职业不分贵贱,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爱岗敬业。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需要增强职业认同感教育,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之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自己的道德自律与职业道德要求合一,做到不受物役的自由的“独立型”职业人。
(四)兼济天下,做有社会责任的人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在一开始初入职场之时,我们可以“穷则独善其身”,而在“家累千金”之后,绝不能忘记“兼济天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晋商的衰落与其说是一个商帮的衰落不如说是一个国家的衰落。因而社会责任感与其说是一种责任,不如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身负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人价值观的强烈要求,而因成为每一个社会人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薛勇民.走进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诠释[M].人民出版社,2013.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3.
[6]葛贤慧.漫漫商路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