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初,来自北京远郊区县的近60所农村中学校长和30余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参加了由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主办的“校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联合论坛”。校长和教师同台交流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心得,并听取了北京市教委基层联络处张学宜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沃建中教授、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等特邀专家的意见。
本文仅就论坛上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做一梳理。
从论坛反映的情况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硬”问题主要有: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心理教师大多兼职;教材等资源建设不足;职称评定、岗位编制、后续培训、评价标准等问题难以解决。“软”问题主要有:认识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学校被“边缘化”, 只作为应付检查的一个“门面”,难以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师生的认同;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等。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会者贡献了各自的经验与智慧。大家讨论比较集中的话题有──
●如何形成良性的心理教育“场”,提高全员的心育素养与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按照这一要求,一些农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北京延庆八中的焦文杰校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构建起学校的心理教育网络,形成良性的心理教育“场”,提高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的心育技能。他们的做法主要有:(1)规范心理咨询室的活动。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有心理咨询预约单,学生可将自己的问题、想预约的教师(教师的名单向全校公布)及预约的时间填好,投入信箱,这样教师可有的放矢地做好咨询工作。(2)让部分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互动式辅导。一些高年级学生有战胜心理问题和困惑的经验,具备指导低年级同学的能力,这种同学间的互动式心理辅导,受到低年级学生的普遍欢迎。(3)对班主任进行通识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认识社会环境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何通过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和技术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沟通的一般方法;如何认识和处理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普遍问题等。近几年,他们积累了30多个培训讲义,对班主任进行了近百次培训,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心育技能。(4)以科研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找到学生的真实问题所在,并形成心理活动课的干预措施;帮助教师掌握设计心理活动课的理论框架和基本的活动形式。除了寒暑假的集中培训外,他们还坚持每月两次的培训。课题结束时,他们形成了4个调查报告、1个心理活动课例集,教师撰写论文近40篇……
沃建中教授、吴昌顺校长以及北京顺义区俸伯中学的李爱平老师等也都特别强调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李爱平老师所在的学校注重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他们将每年的10月份定为“家访月”,开展“走进每个学生家庭”的班主任集体家访活动,以期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沃建中教授认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应由班主任组织心理活动课。他在这方面进行了20余年的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师的选拔、定位、培训与自身成长问题
论坛参与者对与心理健康教师相关的若干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心理教师的选拔。沃建中教授认为,要把好心理教师的选拔关,经过适当的筛选,让适合做心理教师的人从事这一工作。(2)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定位。沃建中教授认为,心理教师的定位应是: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组织、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不应承担主干课程的任务,以集中精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心理教师的培训。为了解决专业教师不专业的问题,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为小学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较为系统地培训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启动。张学宜处长介绍说,北京市拟先解决心理教师的持证上岗问题,下一步再考虑是否实行心理健康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4)心理教师的自身成长问题。吴昌顺校长等与会专家特别强调,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资格做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李冬梅题为《与学生共同成长,做快乐的心理教师》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李老师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使周围人受益,也能使自我受益。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既是助人的过程,也是自助的过程。“每一次咨询,我都更深一步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心灵更加贴近。”“学生不仅带着情绪与问题,同时也带着困惑与资源走进咨询室。充分利用人的资源要比单纯依靠咨询技术更有效,咨询的最终结果应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我喜欢心理咨询工作带给我的崭新的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成为“一把手”工程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这一工作认识与重视的程度。因此,与心理教师的培训相应,提高“一把手”的心理健康素养势在必行。据张学宜处长透露,北京市已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十一五”期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干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笔试科目;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学校评价和教育先进区县评选的标准之一;总结海淀、门头沟等区实施校长健康工程的经验,将心理健康作为校长选拔的条件之一。
●如何使学校管理工作“从关注孩子的心灵开始”
已往,我们很少用是否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这一标准检视、评价、调整、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大缺憾。现在,已经有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付诸实施。
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副校长龚学伟介绍说,该校在分析学生的群体状况后,得出了“教育应从关注孩子的心灵开始”、“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等结论。为了填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学校早在8年前,就把“心理健康”写进育人目标中。学校还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管理。比如:在新生入学欢迎会上,校长面对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高一新同学,我们等你们、盼你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终于见面了!”用这样的语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然后,校长围绕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他们上第一课。又如:学校要求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与每个学生个别谈话两次,并要求班主任不得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学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学校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妥善处理。还如:学校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享受学校的助学金。为了保护学生这方面的隐私,学校从未像发奖那样发放助学金,也从不宣传介绍困难学生的情况,以避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再如:学校在组织各种活动时,都有意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住校生每年都以班为单位开联欢晚会,学生们自娱自乐,非常热闹。后来有的教师提出搞一个全校性的庆祝活动,取消以班为单位的联欢会。如何是好?学校决定到学生中去找答案。通过调查、访谈,学生一致选择传统的班级联欢会。最后,学校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学校还对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弱化了田径项目,增加了群众性、娱乐性的群体项目,使运动会不仅赛出了名次,也赛出了欢乐。学校还建立了重大事项学生听证会制度,让学生的心声能充分表达,让学生的利益得到维护,他们认为,这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最好体现。
(编辑钟祖荣)
本文仅就论坛上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做一梳理。
从论坛反映的情况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硬”问题主要有: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心理教师大多兼职;教材等资源建设不足;职称评定、岗位编制、后续培训、评价标准等问题难以解决。“软”问题主要有:认识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学校被“边缘化”, 只作为应付检查的一个“门面”,难以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师生的认同;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等。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会者贡献了各自的经验与智慧。大家讨论比较集中的话题有──
●如何形成良性的心理教育“场”,提高全员的心育素养与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按照这一要求,一些农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北京延庆八中的焦文杰校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构建起学校的心理教育网络,形成良性的心理教育“场”,提高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的心育技能。他们的做法主要有:(1)规范心理咨询室的活动。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有心理咨询预约单,学生可将自己的问题、想预约的教师(教师的名单向全校公布)及预约的时间填好,投入信箱,这样教师可有的放矢地做好咨询工作。(2)让部分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互动式辅导。一些高年级学生有战胜心理问题和困惑的经验,具备指导低年级同学的能力,这种同学间的互动式心理辅导,受到低年级学生的普遍欢迎。(3)对班主任进行通识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认识社会环境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何通过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和技术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沟通的一般方法;如何认识和处理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普遍问题等。近几年,他们积累了30多个培训讲义,对班主任进行了近百次培训,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心育技能。(4)以科研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找到学生的真实问题所在,并形成心理活动课的干预措施;帮助教师掌握设计心理活动课的理论框架和基本的活动形式。除了寒暑假的集中培训外,他们还坚持每月两次的培训。课题结束时,他们形成了4个调查报告、1个心理活动课例集,教师撰写论文近40篇……
沃建中教授、吴昌顺校长以及北京顺义区俸伯中学的李爱平老师等也都特别强调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李爱平老师所在的学校注重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他们将每年的10月份定为“家访月”,开展“走进每个学生家庭”的班主任集体家访活动,以期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沃建中教授认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应由班主任组织心理活动课。他在这方面进行了20余年的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师的选拔、定位、培训与自身成长问题
论坛参与者对与心理健康教师相关的若干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心理教师的选拔。沃建中教授认为,要把好心理教师的选拔关,经过适当的筛选,让适合做心理教师的人从事这一工作。(2)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定位。沃建中教授认为,心理教师的定位应是: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组织、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不应承担主干课程的任务,以集中精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心理教师的培训。为了解决专业教师不专业的问题,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为小学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较为系统地培训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启动。张学宜处长介绍说,北京市拟先解决心理教师的持证上岗问题,下一步再考虑是否实行心理健康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4)心理教师的自身成长问题。吴昌顺校长等与会专家特别强调,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资格做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李冬梅题为《与学生共同成长,做快乐的心理教师》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李老师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使周围人受益,也能使自我受益。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既是助人的过程,也是自助的过程。“每一次咨询,我都更深一步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心灵更加贴近。”“学生不仅带着情绪与问题,同时也带着困惑与资源走进咨询室。充分利用人的资源要比单纯依靠咨询技术更有效,咨询的最终结果应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我喜欢心理咨询工作带给我的崭新的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成为“一把手”工程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这一工作认识与重视的程度。因此,与心理教师的培训相应,提高“一把手”的心理健康素养势在必行。据张学宜处长透露,北京市已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十一五”期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干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笔试科目;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学校评价和教育先进区县评选的标准之一;总结海淀、门头沟等区实施校长健康工程的经验,将心理健康作为校长选拔的条件之一。
●如何使学校管理工作“从关注孩子的心灵开始”
已往,我们很少用是否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这一标准检视、评价、调整、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大缺憾。现在,已经有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付诸实施。
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副校长龚学伟介绍说,该校在分析学生的群体状况后,得出了“教育应从关注孩子的心灵开始”、“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等结论。为了填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学校早在8年前,就把“心理健康”写进育人目标中。学校还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管理。比如:在新生入学欢迎会上,校长面对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高一新同学,我们等你们、盼你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终于见面了!”用这样的语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然后,校长围绕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他们上第一课。又如:学校要求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与每个学生个别谈话两次,并要求班主任不得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学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学校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妥善处理。还如:学校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享受学校的助学金。为了保护学生这方面的隐私,学校从未像发奖那样发放助学金,也从不宣传介绍困难学生的情况,以避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再如:学校在组织各种活动时,都有意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住校生每年都以班为单位开联欢晚会,学生们自娱自乐,非常热闹。后来有的教师提出搞一个全校性的庆祝活动,取消以班为单位的联欢会。如何是好?学校决定到学生中去找答案。通过调查、访谈,学生一致选择传统的班级联欢会。最后,学校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学校还对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弱化了田径项目,增加了群众性、娱乐性的群体项目,使运动会不仅赛出了名次,也赛出了欢乐。学校还建立了重大事项学生听证会制度,让学生的心声能充分表达,让学生的利益得到维护,他们认为,这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最好体现。
(编辑钟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