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我校开展了以自主课堂为主题的研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自主课堂的研究,让自主课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笔者从落实主体性、增强趣味性、调动积极性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课堂;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67-01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的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我校开展了以自主课堂为主题的研究。所谓自主课堂,即自我规范、自主学习和自信展示的课堂。现就自主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落实学生主体性
“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理念,但受习惯的影响,师生在执行时大打折扣。学生习惯了“师讲生听”,同时随着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害怕展示的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形象”,课堂上积极主动展示的愿望不强。教师因担心学生的展示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经常用上省时高效的讲授法。
陶行知早在1919年发表的《教学合一》中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与新时代所倡导的以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若还在一味关注知识的传授,为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自主课堂的实施,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善于表达、敢于质疑、乐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品德与法治课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在践行自主课堂时主要从课堂环节入手。根据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及自主课堂的要求,我校确立了道德与法治课自主课堂的环节有:新闻发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信展示、反馈提升。这些环节的确立有效保证了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新闻由学生收集和发布,初一学生要会收集和大胆的展示新闻,初三学生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收集的新闻。自主学习,就是教师将文本问题化,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些问题并用笔进行圈划。合作探究,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典型的情境,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反馈提升,通过练习让师生了解上课的效果,并据此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自主课堂环节的落实,有效保证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
2.增强学生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道德与法治课实施开卷考试,导致多数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学科的老师都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只要临考时背一背,考试时翻书,考及格没有问题。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地位较为尴尬:校内不如语数外,校外不敌音体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兴趣势必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努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歌曲、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入手。
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對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备课选择教学情境时,要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的情境,源于学生,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能呈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做法,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能够建立起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3.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参与自主课堂的积极性,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需要老师抛弃师道尊严,主动走进学生,尤其是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加强感情的投资。同时,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有些学生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会丧失斗志、失去了上进心。这些学生,通常将失败的原因归为“我笨”,带来的影响是不愿付出努力,因为努力也是白费力。在自主课堂上,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不断的强化学生:我们的落后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努力不够。
要保持学生在自主课堂上积极性,需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施自主课堂,改变了依据平时考试来确立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而是根据学生平时课堂、作业、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来确定平时成绩。在学期初,将平时成绩确定的规则公布给学生,学生自己可以核算自己的平时成绩,班级课代表对平时成绩进行每月一公示。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同时促进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作业认真完成、考试认真对待。
自主课堂要将传统的知识输入式的课堂转变为自主探究式课堂;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注重教学效果与效率。要实现自主课堂,必须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魏思进.践行行知思想 实现“生动”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6(1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课堂;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67-01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的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我校开展了以自主课堂为主题的研究。所谓自主课堂,即自我规范、自主学习和自信展示的课堂。现就自主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落实学生主体性
“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理念,但受习惯的影响,师生在执行时大打折扣。学生习惯了“师讲生听”,同时随着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害怕展示的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形象”,课堂上积极主动展示的愿望不强。教师因担心学生的展示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经常用上省时高效的讲授法。
陶行知早在1919年发表的《教学合一》中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与新时代所倡导的以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若还在一味关注知识的传授,为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自主课堂的实施,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善于表达、敢于质疑、乐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品德与法治课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在践行自主课堂时主要从课堂环节入手。根据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及自主课堂的要求,我校确立了道德与法治课自主课堂的环节有:新闻发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信展示、反馈提升。这些环节的确立有效保证了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新闻由学生收集和发布,初一学生要会收集和大胆的展示新闻,初三学生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收集的新闻。自主学习,就是教师将文本问题化,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些问题并用笔进行圈划。合作探究,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典型的情境,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反馈提升,通过练习让师生了解上课的效果,并据此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自主课堂环节的落实,有效保证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
2.增强学生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道德与法治课实施开卷考试,导致多数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学科的老师都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只要临考时背一背,考试时翻书,考及格没有问题。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地位较为尴尬:校内不如语数外,校外不敌音体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兴趣势必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努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歌曲、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入手。
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對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备课选择教学情境时,要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的情境,源于学生,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能呈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做法,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能够建立起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3.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参与自主课堂的积极性,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需要老师抛弃师道尊严,主动走进学生,尤其是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加强感情的投资。同时,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有些学生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会丧失斗志、失去了上进心。这些学生,通常将失败的原因归为“我笨”,带来的影响是不愿付出努力,因为努力也是白费力。在自主课堂上,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不断的强化学生:我们的落后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努力不够。
要保持学生在自主课堂上积极性,需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施自主课堂,改变了依据平时考试来确立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而是根据学生平时课堂、作业、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来确定平时成绩。在学期初,将平时成绩确定的规则公布给学生,学生自己可以核算自己的平时成绩,班级课代表对平时成绩进行每月一公示。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同时促进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作业认真完成、考试认真对待。
自主课堂要将传统的知识输入式的课堂转变为自主探究式课堂;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注重教学效果与效率。要实现自主课堂,必须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魏思进.践行行知思想 实现“生动”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6(12)